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4970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陈丽【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陈美玲【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点】运用王晚代信息技求促进城乡教青均衡发展的青效避径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义摘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前提和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中央政府于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本文是从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道路.作者希望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的战略意义,并分享作者深入调研的发现及对工程未来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均衡;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根据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于2003年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按照三种技术模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不同水平的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中央政ff.f的投入发挥了主导作用,带动了地方投入和社会捐助.投人工程的100亿,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使全国上百家相关企业为信息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近期目标是完成三种模式,即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第

3、三种模式),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第二种模式),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第一种模式).为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推进,教育部于2004年成立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专门为农村中小学采购,整合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以较低成本将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快速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党和政府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构想的重大决策,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证明,优质资源已经成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迷惘阶段,走向模仿,积累,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持因

4、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的内容中得到了调动,他们在与优质资源的互动中增强了信息获取,分析和选择能力.截止到2005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已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67ll3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25389套,覆盖农村小学168793所,农村初中30239所.工程对农村学校的覆盖率已达到3/5.按照计划,到2007年底工程将连通至全国所有农村中小学.在工程实施中,坚持运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工程大量采购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卫星或光盘的形式,向农村中小学发送,尽可能使农村学生扩大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l军恧百厕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

5、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息渠道,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资源.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整合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有IO00G以上,分为课程教学,教学素材,自主学习,学习指导,教师培训,专题教育等6大类,数千个品种的光盘资源进入了农村教学点,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每周分别发送8G和10G以上教育资源,且每周更新一次.2007年国家将以数以亿计的投入,继续支持委托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成套优质资源,用于天地合一网络资源共享.因此,覆盖中小学各学科两个版本以上教材的成套多媒体资源库及分布存储,P2P共享的基本格局正在形成.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学校优质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使广大的农村学生和城里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

6、源.工程实施不久,教育部就及时提出了远程教育要面向学生,进入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迅速地转化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应用.为了加强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004年和2005年先后在甘肃召开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现场会.会议总结和交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研究和部署搭建硬件环境后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先后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彰显以面向学生的

7、教育教学应用为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理念.各地教育部门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制定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案.整合力量,强化教研,排出课表,安排教学.如宁夏建立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教学示范点,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三种模式应用活动.三种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后,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正如一些学校校长所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给农村教育带来的明显变化是三变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三多指主动收集教学信启,的老师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多了,

8、自主学习的学l现代远程教育研究l2OO7年3期/总87期生多了;三提高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学生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是他们学习的好帮手,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便于理解,愿学,易懂,记得牢.如英语课程,使学生英语的发音更加准确,普通话讲得更加流利.一些地区把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与其它国际合作项目相结合,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边远农村地区学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甘肃省崆峒县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支持下,以本县部分优秀教师集体备课后形成利用IP资源的10个实验教学方案,分发给全县所有学校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大家共同讨论改进,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优质

9、课资源.212程建设在广大农村学校实现2000年提出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和实现校校通目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我国许多农村中小学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零的突破,保证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没,促进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甘肃省西和县为例,在工程实施之前,生机比126:1,工程实施后达到56:1,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工程正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工程为农村学校配备了不同水平的设备,使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提高了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工程为农村学校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使农村学生在师资水平不足的条件下,也有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教师培训和优质资源加速了农村教师

10、的专业发展;网络为不同地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交流和协作,农村学校直接获得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促进了城乡学校间的均衡发展.配备第三种模式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工程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初露端倪.尽管促进作用受到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限制,但随着这种不足的改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显着.量赣麓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不健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尚不能满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农村中小学中配备第一种模式的学校,由于没有计算机环境只能利用光盘丰富和改善传统的教与学,不能开展

11、信息技术教育;第二种模式的学校,只有一台计算机,也不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第三种模式的学校,有的只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仍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要求.多数农村学校尚未接入互联网,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接入带宽较低,不能支持大量学生同时访问互联网,接口带宽需升级.2.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资源是工程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基础.尽管政府已经为农村中小学开发了免费数字资源,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支持教的资源多,支持学的资源少,与新课程教材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没有针对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校予以个性化支持,难以真正切合学校实际需求,故作用有限.

12、3.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水平研究表明,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水平与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不能满足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工程配备的设备使用率还很低,设备闲置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设备使用率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整体水平仍普遍较低.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协调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机制,相互牵制的现象相当普遍,政出多门,投资效益低下.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与工程的运行,维护和发展,还缺乏投入和运行保障机制.如许多

13、学校装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但没有El常维护费用,甚至没有支付电费的预算和资金来源.教师专业发展尚没有持续有效的机制保障,这成为工程深入发展的主要瓶颈.工程没有长远的整体规划,只有建设任务的评价指标,没有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监测机制和学校整体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必然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指导的有效性.1.通过宏观调控,投资继续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制订未来一段时期工程的行动计划,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并确保持续,稳定,充足的经费投入.发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导和引导作用,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区域布局.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激励机制.在巩固和扩大三种模式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三种模式升级,

14、改造的准备工作,做好一些基础较好的农村中小学的试点.国家应制定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升级,改造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各地也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为这一工作提供必需的财政支持.2.改善资源结构,建立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改善结构,重点开发支持学的资源,开发与新课程教材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未来35年内,信息技术将成为师生教与学的工具.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呈现知识探究和组织知识分析,以及交流合作的工具.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免费提供丰富优质的数字资源,供师生选择和运用.国家应设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专项经费基金,使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有充分的经费保障;改善管理体制和

15、运行机制,消除阻碍资源共享的各种因素;强化标准执行,开发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的资源建设平台工具软件,消除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障碍和体制障碍.3.培训农村教师,普及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使其教师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标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使这些地区的适龄儿童获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使师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逐步跟上时代的信息化步伐;最终使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增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标准培训经费支持.在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中,应设立并加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标准培训专项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点】运用现代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