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4675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篇一:不断完善公开选拔干部制度不断完善公开选拔干部制度对两次公选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20XX-03-13 18:29:04.南方网讯 笔者在一年之内参加了广东省、广州市两次公选,在这里,从一个局内人和行政管理学博士生的角度对亲历的公选进行初浅的分析,并力图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和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选人的标准与如何选人(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总的来说,我们党和国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即在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干部。从领导学的观点来看,领导干部应具有政治、知识、心理、能力、体质、人格、气质等方面的素养。20XX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

2、作会议上就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培养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江泽民进而指出,中青年领导干部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为此,他提出了党性修养、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并重伸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去年底到今年底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3、的两次公选中公选单位对各个公选职位的要求来看,总的来说,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但似乎更强调业务精、技术强等操作层面的东西,而对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力、懂全局等较为大气的要求较少涉及,在考试内容和考核上也没有着重设计。面对中国加入WTO,愈益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我们在干部队伍的准备上仍然显得不足。江泽民对此有强烈的紧迫感,他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江泽民七一讲话)(二) 公选干部是对提拔、选调干部方法的有益补充按照上述要求来培养、任用干部,基本上是两条途径:一是本单位、本系统提拔干部,

4、或是跨单位、跨系统、跨地区选调干部,这主要由组织部门操作或由伯乐发现人才,这是传统的培养、任用干部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大量采用的方法;二是面向本单位、本系统乃至全社会公开考试选拔干部、竞争上岗,其中,公开选拔是目前干部制度改革的最前沿,并被确定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中组部要求,五年内公选干部占新提拔干部的比例要达到1/3,表明了这是一项基本政策。公开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扩大视野、发现人才,有利于优秀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能够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干部的真才实学和工作实绩选人用人,有利于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刻

5、苦学习、扎实工作、注重品德、讲求贡献的良好风气。但是,不可否当前的干部制度,一是用年龄来一刀切,二是通过考试、考核以能力、实绩来选拔和淘汰。而且,似乎在年龄上有越来越要求年轻的趋势。如广东省副厅级干部公选要求年龄在42周岁以下,稍后半年举行的广州市副局级干部公选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提拔、选调干部时对各级别干部都有明确、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对年龄较大的干部触动很大,尤其是对一些有才干但刚超龄的干部似乎感觉太残酷。于是有人提出,如果确实人才,而身体状况又很好,不妨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因为这比年轻但身体差要强一些)。但这可能难以操作,并容易提供制度上的漏洞。就能力来讲,科学设计考试和考核的内容和程

6、序可以基本测试出一个人的大致情况。争议的焦点是:(1)能写但不能说的人可能将一些能说但写要差一点的人挡在门外,因为考试不是将所有应试者的笔试和面试加以平衡计分的,而是类似体育上的淘汰制。但是,如果实行所有应试者都参加笔试和面试,类似体育上的循环制,则必然加大公选成本。因此,这里有一个边际成本的计算问题,只有满意决策,不能追求最佳决策。(2)笔试和面试选多少优胜者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广东省笔试选10人,广州市则选5人;广东省面试取5人,广州市则只取3人。从省的情况来看,14名最后任职者有4名笔试成绩在第5名以后,只有1名笔试成绩为第1名,如果按广州市笔试取前5名,则局面将大为改观;其次,14名最后

7、任职者有4名面试成绩在第3名以后,如果按广州市面试取前3名,情况也将大为不同。由此可见程序设计的重要性。除去其它人为因素,程序会影响到对人的能力的最终判断。就内部的提拔、选调来说,道理相同。(二) 兴趣、需要决定进出在美国克林顿行政当局任职财政部长的鲁宾原是公司总裁,后来又辞职去做另一家公司总裁。也就是说,经商与从政在西方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但在我国,要么从政,要么下海,而且一旦下海则很难再回政府,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从公选来看,竞选副厅级和副局级干部的基本条件是正处级或任职3年以上的副处级。这就将没有级别的非国有企业的经商人士(无论是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排斥在外,也将国外没有级别的留学生

8、、或持绿卡人士排斥在外。本人与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多有接触,不少人是有从政兴趣而不在乎收入多寡。据我所知,全国没有一个地方的公选是面向非国有企业人士和海外人士的。江泽民七一讲话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建党之初是不排斥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的,现在按三个代表要求,排斥他们从政似乎也缺乏理论依据。其次,从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来看,公选干部也不宜排斥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当然,对此要在理论上和制度上作进一步探讨,尤其是能否在观念上解放思想是问题的关键。但我可以设想,如果人们可以根据兴趣和需

9、要或是从政,或是下海,并符合有关干部制度的要求,这将是社会进步、政治开明的重要标志。这也有利于破除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和全能政府行政体制的弊端。(三) 上下与进出的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干部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公选来讲,竞选是解决上和进的问题,提拔、选调也是如此。但如何下和出,则仍然需要实践来检验和改进。虽然公选程序已有设计,但是,在操作上是有滞后性的。主要是公选干部与非公选干部在任期上和使用上是不是同等待遇。公选干部都有试用期,提拔、选调干部一般却无,这可能不利于公选干部在试用期里大胆开展工作,而公选干部如果是外单位、外系统、外地区选入,则要与本单位的干部进行磨合。结果可能有三:一

10、是磨合成功,得到大家认可,经考核正式任命;二是磨合不成功或不合格,另行安排;三是发现此职位并非自己所愿,要求调离或辞职。后两者都涉及到如何顺利的下和出的问题。随着公选制度化、经常化,人们包括竞选者都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就有利于上下、进出机制的合理设计和安排。三、公选干部的制度化建设(一)公选时间与党政换届近两年,全国都在搞公选,这是一种实验,也是一种改革方向。但如果要将其制度化,则要合理安排时间和频度。如广东省和广州市在不到一年内先后进行公选,有一半的职位差不多是相同或类似的,而广州市笔试进入前5名的55人中,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有近10人为广东省笔试前10名人选。如果其中的一些人能成为

11、最后的任职者,则将提出一个问题: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大致同一个地方搞两次公选是否合理?因为据统计,在省公选时,广州入围者占八成以上。广州市可否在省公选的入围人选中考察选人?当然问题的关键,一是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同,二是公选时间没有固定。实际上,公选时间完全可以与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协调起来安排。由于公选一般是选副职,正常时间可定在换届之前半年内;平常用人可在原入围者中选用。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发现一批、考察一批、储备一批、提拔使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的设想,并避免重复公选,节省开支。毕竟每一次公选都导致不少年轻干部放下工作以复习应付考试,这是不利于行政机关的正常运作的。而且,公选复习时间应短一点,一旦公告

12、后,最好在一周内完成。这既有利于考核平常的素质积累状况,也对无论复习与否的竞选者都较为公平。不给太多的复习时间表明这不是考大学或研究生,而是选干部。(二) 通才与专才按照传统专家治国的思路,似应由专业人员来做干部。其实,负责全局的领导干部应是通才而不是或不仅仅是专才。现代行政管理学和领导学认为,拍板应是通才的作为,咨询、制定方案才是专才的作为。因此,公选考试设计不应有太多过专的内容,因为,这不利于非本单位、本系统的人才应选,而有些专业化工作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在上任后很容易上手,主要是不了解;其次,我们的干部也要轮换,也可能调任其它岗位,应是多面手。篇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公开选拔党政

13、领导干部制度研究一、探寻公选干部的成长轨迹,彰显公选制度的积极效应 实行公开选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活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拓宽选任用人视野,使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能够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人才。1996年以来,我市已先后组织了1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处级领导干部49名,科级领导干部114 名。通过对我市近年来公选情况和公选干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体现出公选制度的优势。1、公选干部的群体情况分析从公开选拔任职的干部构成情况看:年龄上,基本都是在40岁以下,占的比例;学历方面基本都在大学本科以上,研究生占 的比例,具有高级职称的占的比例。(表一、表四)。全市九个县市区公开选拔的的干部在

14、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醴陵市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1名,文化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在读研究生3名。芦淞区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30岁以下5人,31-35岁3人,35-40岁1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2人;女干部2人,党外干部1人。从岗位适应的情况来看,我市公选的干部49名处级干部中有 17人得到提拔重用,114名科级干部中有 11人得到提拔重用。处级干部称职率达,优秀率达,不称职率只有2。科级干部没有不称职的情况。(表二、表三)茶陵县公选的22名干部中,正科岗位提拔到副处岗位的2名,其中一人担任本县副县长,副科岗位到正科岗位的3名,外调到省、

15、市的3名。株洲县公选的15名副科级干部,现在有2名已是副县级干部、9名是正科级干部。这样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对改进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表四):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结构情况表表三: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履职情况表处级科级表一:株洲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人数情况表40353025人数20XX年20XX年20XX年2003年20XX年20XX1050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年份表二:株洲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比例表302520比例20XX年20XX年20XX年2003年20XX年151050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年份3、公选干部的群体特点分析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公开选拔的干部除了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基本素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