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4592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强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7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实施滨江区教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打造富有滨江特色与品牌的高品质教育,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杭州教育强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教育家办学的体制与机制,

2、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元化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发展目标以高水平均衡发展为主线,努力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三优三高”,即规划最优、硬件最优、师资最优、教育质量最高、教育开放度最高、人民满意度最高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新格局,实现从教育强区到教育最强区的跨越。至2022年,初步创建成为杭州教育强区,到2027年,建设成为杭州教育最强区。表1. 杭州高新区(滨江)2022/2027年教育发展基础指标序号指标2022年预期2027年预期1省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8595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1003中小学教师队

3、伍中硕士以上学历比例(%)20304新增教师中“双一流”毕业生比例(%)30505“数字(智慧)幼儿园”比例(%)801006“数字(智慧)学校”比例(%)1001007市级以上智慧校园示范校(所)10158海外结对学校比例(%)1001009海外结对幼儿园比例(%)153010教师海外研修基地(个)3511外籍教师人数6010012班额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班级比例(%)709013班额35人以内小班化教学班级比例(%)406014初中生升入省一级重高比例杭州前三杭州前三15初中生升入优高比例杭州前三杭州第一16特殊需求儿童入学比例杭州前三杭州第一表2. 杭州高新区(滨江)2022/2027年

4、教育发展尖峰指标序号指标2022年预期2027年预期1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家长满意度杭州前三杭州第一2社区教育市民满意度杭州前三杭州前二3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均衡指数杭州前三杭州前二4教师专业化指数杭州前三杭州前二5教师专业幸福感指数杭州前二杭州第一6师生海外研修比例杭州前三杭州前二7“互联网+教育”指数杭州第一杭州第一8教育国际化指数杭州前三杭州前二9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杭州前三杭州前二10区域内校企合作高科技创新学习基地杭州第一杭州第一11学生科学素养指数杭州前三杭州第一12学生创新创业意向杭州前二杭州第一三、主要措施(一)高位均衡发展,打造一流的教育资源1. 优化教育资源规划。根据滨江人口结构特

5、点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实际,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新建区域按照中学、幼儿园每百户15人,小学每百户30人重新进行资源规划,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中小学布点,确保学校布局适应滨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要求,特别是小班化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设启用特殊学校。重视幼儿早期教育,逐步完善0-3岁早期教育机构布局。2. 高位打造新建学校。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学校,改革学校设计招标办法,全面实行项目代建制。坚持“一校一品”,学校建筑造型体现高新区特质,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并富有时代气息。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公共设施的社会开放度。倡

6、导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要求,打造绿色生态校园。2017至2022年新建中小学约20所,开办幼儿园约17所;2022年至2027年新建中小学约9所,开办幼儿园约16所。3. 改造提升现有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原有硬件相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老旧硬件设备的转型升级,实现区内学校优质资源均衡配置;依托高校、重点高中、优质民办学校及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公办学校的管理,以输出管理团队及教育理念的方式参与办学,从体制、机制上对原有公办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加强优质资源联盟建设,加强公办学校与高校,省、市名校的紧密联系,以教育共同体、联盟或研究项目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校园文

7、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引导力;依托高新产业优势及城市化快速推进实际,进一步提升社区学院(街道成校)成人教育学校建设,发挥成人教育在城市化推进的积极作用。(二)激励专业成长,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1. 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根据本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核定教职工编制;修改完善区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等文件,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安排教师人才专项配租房等方式,努力解决引进的优秀教师住房难问题;扩大直接考核引进重点师范院校和重点大学优秀毕业生及区外优秀在职教师力度,每年通过直接考核引进优秀教师比例不低于50%。2. 大力培育名师名校长。认真贯彻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区教育人才培育计划

8、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雁阵计划”,加强教师培训阵地建设,促进校级干部、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教师队伍的引进、培育和交流,到2027年,培育20名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名校(园)长、50名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班主任及100名省内外知名卓越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全市一流的名师名校长团队。3. 改革教师激励制度。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园)长聘任制度,建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目标;积极探索“区管校聘”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教育强区相适应的编制管理、岗位聘任、师资统筹、评职评优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

9、励力度,确保我区教师待遇全市领先,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4. 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学校校风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教育为先理念,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崇学尊师风尚,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做“四有教师”,争做优秀“领路人”教育,促进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要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政策激励、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依法从教、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行业新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最强区创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积极总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典型示范和榜样作用为教育强区提供舆论支持。(三)促进内涵发展,打

10、造一流的办学品质1.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更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提高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及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强化对学生个性需求、个性差异的研究,深化个性化培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依托专家资源,探索具有滨江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改革引导学校(园)教育更多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成长,探索“学生走校”的学习和保障机制。积极引入“家长课堂”,将科技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品质的提升。2.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全面育人

11、观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互联网”(第三课堂)和国际教育平台(第四课堂)“四课堂”立体架构,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主阵地,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追寻梦想、释放才情、培育自信、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使“互联网+”成为学生接触科技前沿、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载体,使国际教育平台成为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全球意识、培养国际公民的重要途径。大力提升社区、成人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3. 提升教育国际化。修改完善全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不断满足国际人才在滨江享受优质、多元、开放的教育,全面提升滨江学生的国际化素养,积

12、极打造与“国际滨”相匹配的教育国际化创新典范。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到2027年,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与海外高水平学校(园)结对比例分别达到100%和30%;开辟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到2027年,年度外派教师培训不少于50人;拓宽学生海外游学渠道,到2027年,年度外派学生数不少于600人;创建海外学生来华游学项目,吸引海外名校学生到滨江交流学习,打造全省最有影响的海外学生访学、游学基地;积极创新国际理解教育,构建国际理解课程群,提高外教进课堂的覆盖面和有效性,至2022年,公办校(园)外籍教师人数达到60人以上,到2027年,达到100人以上。4. 创建智慧教育样板。以移动互联技术、移动终

13、端触控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为技术支撑,面向教育管理机构、老师、学生、家长、市民提供智慧教育服务,按照“一个基础、两大平台、多种展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智慧教育样板。通过智慧教育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助力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2027年,努力达到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更加智能,智慧校园建设更加完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集成推送更加有效,教育服务更加便捷,教育管理更加精细,成为区域智慧教育的样板。5. 打造“科创教育”平台。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STEAM教育实验,构建基于STEAM的教学平台和仿真实验系统,自觉培育STEAM教育的滨

14、江经验。依托我区高科技产业园云集优势,培植5个以上“科创教育”实践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全国“科创教育”基地。加强与高等教育院校的联系,积极构建基于高校的科创教育平台。积极承办高端、高品质教育学术会议,提升滨江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创新治理体系,打造一流的管理体制1. 推进治理体系改革。构建管办评分离、统筹协作的新治理体系,建立以区域管理简政放权和学校教育教学专业自主为核心,建立区域教育行政整体协调与保障监测、学校自主管理与创新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与立体评估三位一体的新治理体系。实施区域教育扁平化管理,强化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差异化发展,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激活基层组织变革活力,

15、培育以“教育有品质、学校有品位、师生有品格”为核心内涵的新优质学校。2. 改革业务指导系统。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提高业务指导的实效性。要突出业务指导职能,选聘专业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员,重视学科教研大组建设,突出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监测等四大系统,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3. 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改革学校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学校办学水平监测与评估标准体系,加大对学校发展性评估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估内容,切实履行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重要职责。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在注重教学业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四、保障机制(一)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的领导体制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