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84162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查因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 热 待 查,正常体温,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狭窄范围内(36.237.2),不因地理区域或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有所差异 个体间的体温可有一定的差异,但就每一个人体而言,其体温的生理节奏性变化基本相同,发热的定义,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人的体温超过其正常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出1时,称之为发热。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为原因不明发热、病因未明热等,简称为FUO(Fever of Unknown Origin),1961年由Petersdorf和Beeson引入此概念

2、,提出发热超过3周,最高体温达38.3(101)以上,且经住院1周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为FUO,权威性的西塞尔内科学(第20版)中对FUO所下的定义为:一种持续3周以上,其体温超过38.3(101),尽管在一个良好医院或诊所检查后仍未做出诊断的疾病。通常此时所做的检查已包括询问病史、体检、常规血尿化验与培养、放射学以及某些特殊血清学检查。,国内的诊断标准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新近日本Kohno等提出了新的FUO诊断标准: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热分别在2周和1周以上,最高体温超过37.5而尚未明确诊断者 但这一标准尚未得

3、到广泛承认和应用,发热待查的病因,如果进一步仔细评价,发热待查病例中的7090是能够做出诊断的。其病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大类,一、感染,脓肿:肝,肝下,胆囊,脾,阑尾周 围 ,肾周,盆腔及其他部位 肉芽肿:肺外及粟粒结核,非典型分 支杆菌,真菌感染 血管内:与血管有关的心内膜炎,脑 膜炎球菌血症,淋球菌血症,李斯特 菌属,布鲁杆菌病,鼠咬热,回归热,病毒、立克次体及衣原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 Q热,鹦鹉热 寄生虫:肠外阿米巴,疟疾,弓形体病,二、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别是Still

4、 氏病),脉管炎(所有型别) 肉芽肿性:类肉瘤样病,肉芽肿性肝 炎,克隆氏病(Crohn病) 组织损伤:肺栓塞,镰状细胞病,溶 血性贫血,三、新生物性疾病,淋巴瘤/白血病:何杰金氏病,非何杰 金氏淋巴瘤,急性白血病 癌:肾,胰,肝,胃肠道,肺(特别 是当转移时),心房粘液瘤,四、药物热,磺胺类,青霉素类,硫脲嘧啶,巴比妥类,奎尼丁轻泻物(特别是用酚酞),五、伪装热,处理或变更体温计,六、其他原因,家族性地中海热,弥漫性体血管角质瘤(Fabry氏病),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告,前三大类病因占了约80左右,其中感染性疾病约占40,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与新生物性疾病各约占20左右,其他的

5、约占10,还有约10则始终原因不明 但病因的分布受地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按年龄分,6岁以下患儿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为高,特别是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以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病为最常见病因 14岁以上成人,虽然感染性疾病仍居首位,但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长,发热待查的诊断,一、仔细研究病史和反复体检,没有任何手段能替代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反复询问病史,从社会史、职业、旅游及服药史中也许能发现新线索 热型仅偶有助于作出某种特异的诊断,如隔日发热可确诊为间日疟原虫感染;持续发热可能是未经治疗的伤寒沙门菌感染及其他持续菌血症;而反复发热(Pel-Ebs

6、tein型热)可能为何杰金氏病和其他淋巴瘤,体检应当特别注意皮肤、淋巴结(包括肱骨内上髁的、耳后的及腋窝的)、粘膜(包括结膜)及腹部(硬块、压痛及肝脾大小) 发热伴寒战、结膜充血、皮疹、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黄疸、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既不可过分依赖,也不可忽视,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常规化验,包括三大常规、肝功能、血沉、迟发性过敏反应皮肤试验(例如:PPD、流行性腮腺炎)等,均应检查 大多数活动性炎症病人是贫血;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潜在细菌感染;单核细胞增

7、多提示结核、布氏杆菌病、炎性大肠疾病或其他慢性炎症情况;严重淋巴细胞减少提示免疫缺陷或恶性肿瘤,异常高的血沉提示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疾病、Still病(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或潜在性感染。碱性磷酸酶升高,肝脏阻塞性病变亦非少见。其他化验,如抗核抗体、补体分析等结果阳性也有助于发热待查的诊断,X片应仔细复查,以作为有无鼻窦炎、肺炎或肺小结、肺门淋巴结病或腹内肿块的证据 腹部B超、CT、MRI等对检查肝、胆囊、脾及盆腔区肿瘤和脓肿非常有帮助,血培养、尿培养以及其他体液培养(如脑脊液、腹水、胸膜腔积液),如果有其必要就应该做。从怀疑的脓腔中取样做厌氧菌培养,以及在疑难病例

8、中做血培养以检验有无需要复杂营养的细菌、真菌,亦为有用。当怀疑溃疡或肿瘤时,对肝、肺、骨髓、淋巴结或其他深部组织部位做活检也是有价值的,发热待查的诊断步骤图,热程大于23周,期间 不是 不能归属于 有数次体温大于38.5 发热待查 是 口温、肛温同时测定, 不是 证实体温升高,同时 伪装热 尿液温度升高。 是,重复详细询问病史 有异常发现 做相应诊断试验 及体格检查 的追踪检查 无异常发现 血常规、血沉、尿常规 与细菌培养、胸片、血 生化、冷凝素球蛋白、 有异常 做相应诊断试验 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 的追踪检查 类风湿因子、抗DNA抗 体、LE细胞、大便隐血3 次、大便寄生虫虫卵3次、 血培

9、养3次,无异常 无 随访、重复检查、追 患者情况是否恶化 踪异常发现 是 阳性 CT、MRI 追踪相应的发现 阴性 肝、骨髓活检或需氧 阳性 厌氧培养、真菌培养 做相应检查,阴性 好像初次接触病人一 样重复病史及体格检 阳性发现 查,复习所有的实验 追踪 室资料 阴性,病情加重 病人情况稳定 在可治疗的疾病 作为发热待查 中最相似的一种 随访 做治疗试验,发热待查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爱滋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咽炎(所谓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恶心、呕吐、腹泻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增加,结核病,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需警惕 引起发热的主要是粟粒性结核,可波及 肝

10、、脾、骨、肾、脑膜、腹膜、心包等 胸片在早期可完全正常,PPD试验也可 呈阴性反应 有认为多次仔细的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脉 络膜的结核结节,有助于早期诊断 粟粒性结核患者肝与骨髓常被累及,肝 损害早于骨损害,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 诊,骨髓穿刺并无帮助,伤寒、副伤寒,国内发热待查患者中伤寒、副伤寒所占 比例仍较高 某些伤寒患者缺少特殊中毒症状、相对 缓脉和典型皮疹,肥达反应阴性者也占 相当比例 病程可因合并血吸虫病、结核或不规则 抗菌治疗而迁延数月,但发病仍有季节 倾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长期发热的常见原因 造成诊断困难常由于缺乏心脏杂音或/ 和血培养阴性 持久不明原因发热及复发性肺栓塞

11、提示 本病的可能,近年来认为微需氧或厌氧菌或L-型细菌均可引起感染型心内膜炎,因此对某些病例应做厌氧血培养及L-型细菌的培养 超声心动图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 大小、数目和形态,颇具诊断价值,败血症,一般热程短,毒血症状明显,常有入侵门户;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热程可长达半年之久 金葡菌败血症可找到入侵途径,有一过性皮疹,关节症状以髋关节为主,大多有迁徙性病灶(肝、肺、骨) 金葡菌骨髓炎在X片上表现增生大于破坏,腹腔内感染或其他部位脓肿,肝脓肿和膈下脓肿最多见,有发热、肝 肿大压痛、右膈活动受限、黄疸等 肝脓肿早期发热可为唯一症状,但血清 碱性磷酸酶大多升高,同位素肝扫描、 肝CT及MR

12、I、肝动脉造影等有助于早期 诊断,膈下脓肿早期可仅有畏寒、发热、白细 胞升高等,随病程进展出现肋下疼痛和 压痛、胸膜渗出、下叶肺不张、病侧横 膈活动受限或消失。肝、肺联合扫描是 诊断膈下脓肿的较好方法、 有时齿龈脓肿和脑脓肿也可能是发热待 查的病因,胆道感染,包括上升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 囊积脓,常有畏寒、寒战、间歇性高热 (charcot fever)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大多正 常但碱性磷酸酶可明显增高,慢性尿路感染,可缺少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可以正常 慢性尿路感染可以间歇排脓尿 尿培养可以确诊,淋巴瘤,周期热最具特征性,Pel-Ebstein型热310d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13、)常提 示何杰金氏病 周期热型淋巴瘤病程较长,最长可达34年 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以不明显,但淋巴结 肿大与肝脾大小可随体温上下而有所增加或缩小,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尿酸持续增高 可能是诊断线索(因肿瘤细胞代谢旺 盛) B超、CT、MRI等均有助于了解腹腔和 腹膜后有否肿大的淋巴结 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类药物可引起淋 巴瘤样临床表现,停药后消失,肝 癌,常伴有类白血病反应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诊断,血中 AFP定性和定量检查有确诊价值 B超、CT、MRI、同位素肝扫描、选择 性肝动脉造影等均有助诊断 肝穿活检,白血病,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前期 周围血象可以正常,骨髓图片亦无法确 定诊断

14、除发热外尚有贫血、紫癜、粒细胞减少 等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部分病例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缺乏典 型皮疹、周围血LE细胞阴性 可伴有雷诺现象和网状青斑,后者虽不 特异,但如出现,应做有关血清学试验 抗核抗体阳性,尤以活动期为高,血清 滴度1: 80具诊断价值。抗DNA抗体 更具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关节表现轻微或缺如,但可有高 热、复发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心肌炎、肺炎、虹膜睫状体炎,周围血白细胞可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亦增多 发病多见于1516岁的少年和2030岁 的成年人;有的可在儿童期发病,间隔 10年无症状,而在成年时再出现症状,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在除外其他疾病 后才能作出确

15、诊 比较少见的Reiters(赖特)综合征除类 风关外同时有尿道炎、结膜炎等表现, 先出现尿道炎,可持续数周,关节症状 可较迟出现,全身症状有发热、腹泻、 心肌炎等 病程约2个月,长者达年余,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青春期,10岁30岁,偶尔也有老年人 女性多见 80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 相互之间不融合,可以活动。常有压痛 40的病人有38以上的发热 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可见药疹样皮疹 有些病人无明显症状,药物热,患者可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常与特异 性体质有关 一般有恒定的潜伏期,于给药后710d 以上发生,热型无特异性 药物热实系过敏性血管炎,可同时伴发 荨麻疹、肌肉关节痛等血清病样反应, 一般情况较好,停药后发热一般在48h内消退 如患者再次服用同种药物,很可能在数 小时内再次出现发热 各种抗生素、磺胺、异烟肼、丙基硫氧 嘧啶、对氨水杨酸、苯妥英钠等均可引 起药物热,伪装热,常见于女性 热程长(可超过6个月)但无消耗性改 变 一日内体温多变,无规律性 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温度与体温 不成比例 观察下测量肛温可明确诊断,治疗原则,对发热待查患者应按前述方法和步骤进 行详细的检查,以求明确诊断,然后针 对病因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