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4068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及参考答案-2009102710363614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一)参考答案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3、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1

2、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3、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18、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20、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24、代表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的,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25、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则表现出“解构”的特性。26、在审美追求上,

4、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27、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28、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架式。29、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文化的出现和发达。30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内圣”方向转变,心性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A铁器的出现 B卜筮的方法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5、)A春秋左氏传 B国语C资治通鉴 D史记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D)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A仁、礼 B无为 C兼爱 D法、术、势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B)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 B蓍草排列变化C对占卜龟兆模仿 D代表原始文字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B)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 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C秦始

6、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独尊儒术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A荀卿 B孟轲C董仲舒 D韩愈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A诗经 B春秋左氏传C史记 D庄子9、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 B老子C庄子 D周易13、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

7、以称之为(A)的时代。A“人性的自觉” B为艺术而艺术C“文学的自觉” D趋于“玄”化14、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B)A朴质浑厚 B气韵生动C小巧精美 D怪诞离奇15、最能体现魏晋人审美情趣的当数(C)A顾恺之的绘画 B陶渊明的诗歌C王羲之的书法 D陆机的赋1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A儒家的法家化 B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制化1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18、玄学的主要

8、倾向和特征是(C)A进取精神 B以玄释道C遗貌取神 D伦理色彩19、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内容是(B)A赡养老人 B传宗接代C抚养子女 D光宗耀祖20、以人性的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的学派是(B)A墨家 B儒家C道家 D法家作业(二)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简述其代表人物与主要学说。答:先秦诸子中,“显学”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法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

9、“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点。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2、试从文化学角度分析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战国后期出现的易传和吕氏春秋作品中。二是政治原因。秦王朝统一六国,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秦王朝以法家思想为统

10、治之术,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文化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以制度文化的形式被确定下来,而这样的制度文化,又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趋于统一。二、讨论题(70分)讨论主题:“义”参考答案略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

11、,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9、“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13、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14、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

12、”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15、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18、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

13、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25、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26、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A道家 B道教C神仙家 D佛教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