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4039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矩形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一、设计题目写出下列方波信号的数学表达通式,求取其信号的幅频谱图(单边谱和双边谱)和相频谱图,若将此信号输入给特性为传递函数为的系统,试讨论信号参数的取值,使得输出信号的失真小。名称、 波形图方波=0.1,0.5,0.7070T0/2AtT0=0.5,0.707=10,500作业要求(1)要求学生利用第1章所学知识,求解信号的幅频谱和相频谱,并画图表示出来。(2)分析其频率成分分布情况。教师可以设定信号周期及幅值,每个学生的取值不同,避免重复。(3)利用第2章所学内容,画出表中所给出的系统的伯德图,教师设定时间常数或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取值。(4)对比2、3图分析将2所分析的

2、信号作为输入,输入给3所分析的系统,求解其输出的表达式,并且讨论信号的失真情况(幅值失真与相位失真)若想减小失真,应如何调整系统的参数。二、求解信号的幅频谱和相频谱wt=wt+nT0=A 0tT02-A T02tT0式中0=2/T0转换为复指数展开式的傅里叶级数:当时,; 当时,则幅频函数为:相频函数为:双边幅频图:单边幅频图:相频图:三、频率成分分布情况由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形式及其频谱图可以看出,矩形波是由一系列正弦波叠加而成,正弦波的频率由到3,5,其幅值由到,依次减小,各频率成分的相位都为0。四、H(s)伯德图一阶系统,对应二阶系统,对应,五、将此信号输入给特征为传递函数为H(s)的系统(

3、1)一阶系统响应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为: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系统对的响应应该是各频率成分响应的叠加,即其中故,各个频率成分幅值失真为:相位失真为:由此可看出,若想减小失真,应减小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一阶系统响应 Simulink 仿真图(2)二阶系统响应同一阶系统响应,系统对(t)x的响应应该是各频率成分响应的叠加,即其中各个频率成分幅值失真为:相位失真为: 由此可看出,若想减小失真,阻尼比宜选在0.650.7之间,频率成分中不可忽视的高频成分的频率应小于(0.60.8),及应取较大值。二阶系统响应 Simulink 仿真图传感器综合运用一、 题目要求工件如图所示,要求测量出工件的刚度值,

4、在力F的作用下球头部将向下变形,力的大小不应超过500N,球头位移量约200微米。刚度测量结果要满足1%的精度要求。F图1 工件图任务要求如下:(1)根据被测物理量选用适合的传感器系列;例如尺寸量测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磁电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等等。(2)分析所给任务的测量精度,并根据精度指标初选适合该精度的传感器系列;测量精度一般根据被测量的公差带利用的是误差不等式来确定,例如公差带达到10um时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公差带的1/5,即小于2um。满足此精度的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等,但考虑精度的同时还要考虑量程等其它方面的因素,参考第3章传感

5、器的选用原则一节。(3)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及题目要求,综合考虑测量方便,适合于批量测量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并画出测量方案简图,可以配必要的文字说明。二、 方案设计因需要测量工件的刚度,由工件的刚度公式:式中K为工件的刚度; F为施加在工件上的作用力; y为在力F作用下的位移;根据上式,测定刚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恒力的作用下测定工件头部的变形量;一种是在一定变形量的作用下测定力的大小。考虑到后种方法,需要控制工件的位移量一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按照后种方法仍需采用位移传感器去检测工件的位移的量,因而无论从测试方法还是从测试成本上都是不合理的。因而采用前种方法,给工件施

6、加一定大小的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只需要测定该力的作用下位移的大小即可求出工件的刚度。为了给工件施力,必须对工件定位和夹紧。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末端支撑部件。图2支撑零件为了对工件进行定位,考虑到工件的对称性,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定位元件,可以确保工件的伸出的长度为一定值。图3 定位零件因内孔带锥度,当左右两块该零件配合时,可以确保工件从支撑部件伸出一定长度,从而准确测量,其定位及支撑原理如图4所示。图4 定位及支撑根据题目中第(3)条要求,适合批量测量。待测工件放在V型槽中,左右两块锥形孔对合,通过推杆机构推到支撑孔中,直到工件与锥形孔配合,这样就能够保证工件伸出的长度是一定的,只有这样测定的刚度

7、才是准确的。同时通过图2所示的支撑零件,能够保证工件的尾部固定,消除了工件尾部的移动对工件头部的位移的影响。测量时,左右两块定位元件分开,避免对工件的测量造成影响。三、传感器的选择按照题目要求(2),传感器的选择应该能够满足精度的要求。因实际测量的为位移,精度要求为刚度的要求,因而需要进行转换。相对精度误差为刚度相对误差为1%,根据上式,测量位移的相对误差要控制在1%,因位移约为200um,因而位移传感器的误差要控制在2um内。因位移约为200um,为使测量值约为满量程的2/3,因而选择传感器的满量程为300um。综上分析,传感器的满量程为300um,传感器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传感器的分辨率

8、应低于2um。因工件上不好安装传感器,因而应该根据测量头的纵向位移来判断工件头部的变形量。因而当从刚开始接触工件开始,到加载到450N(小于500N)结束,此过程中测量头的位移。根据参考文献1P81介绍,可选择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其测量范围0-15mm,分辨率达1um,因而满足上述的精度要求。综上分析,采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四、总体测量方案测量头待测工件支撑元件定位元件FF图5 总体方案如图5所示,在圆柱形测量头上施加一定的恒力450N,通过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测量头的位移,为减小本身的测量头的伸缩的影响,测量头的刚度必须很大。定位元件用来控制工件伸出的长度一定。支撑元件用来固定工件的尾部。待测元件放置在V型槽里,用于大批量的检测。五、 参考文献1. 邵东向,李良主编.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