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改委物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993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发改委物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州发改委物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州发改委物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州发改委物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州发改委物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发改委物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发改委物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郑政2011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2010-2030年),加快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提升郑州在全国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郑州市交通通讯发达,区位优势突出,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对于调结构促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将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产业发展业态,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具

2、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是在国际后经济危机时期,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现代区域竞争本质上是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增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聚集高端产业,提升本地区制造业层次,从而实现产业、物流和市场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运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二)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是贯彻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区域经济的统筹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将随着经济发展格局变化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将出现新兴的国际性物流中心。郑

3、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中部城市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占据中部地区物流发展高地。(三)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是构建我市战略支撑产业的必然选择。物流业是服务业重要产业之一,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轻,提高我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郑州的“中”、“通”优势,集中体现在建立大交通、大物流、大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是支撑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以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

4、2010-2030年)为引导,有序发展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功能区、南部物流功能区等五大功能园区,着力打造郑州国际物流区和航空港物流区两个核心区,提升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功能,完善物流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建立政策扶持体系。把郑州建设成为连接世界、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型国际物流中心。(二)工作目标1.近期目标到2015年,郑州市物流业增加值力争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占生产总值9%左右。货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始发量140万标箱,航空货运量30万吨,国际货运量占比50%。初步建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内陆“无水港”、连接中亚和欧洲的

5、“东方陆港”、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国内集散分拨中心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2.长远目标到2020年,郑州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占生产总值的15%左右。货运量约4.5亿吨,集装箱始发量200万标箱,航空货运量50万吨,国际货运量占比50%。把郑州建成中西部领先的综合型内陆港和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辐射全国的区域分拨中心,辐射我省及周边部分地区的配送中心。三、主要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郑州市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郑政文2010297号,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职能,加大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整体推进工作、各项配套政策研究力度,负责向国家、省政府进行重大问题的

6、汇报请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政策研究制定,各有关规划衔接与实施,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建设,物流产业项目进园评审、搭建产业平台和信息平台,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年度考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工作。(二)加强规划引导加大对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2010-2030年)的宣传力度,在各类综合和专项规划编制和工作推进中,严格按照省、市物流规划中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布局和建设的有关内容实施,以保持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和统一。确定五个物流功能区的用地范围,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布局物流基础设

7、施项目和物流产业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省、市物流为先导、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发展国际物流为突破、以先进物流业态为关键,来谋划布局物流项目,增强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三)加强项目准入管理建立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认定制度,拟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和重点项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投资额度。入驻物流园区的重点物流项目,项目投资数额控制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对于具有现代物流理念,所依托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水平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或物流信息系统投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可适当降低投资数额标准。项目业态。对郑州发展区域物流、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一定推进作用的多式联运、仓储分

8、拨、配送中心、快运速递、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强度。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项目,其投资强度等主要指标严格参照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4358-2009)标准执行。专家评估。申请进入物流园区的项目,须组织物流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国土资源、交通、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家与部门论证会议,研究决定项目是否准入,并形成会议纪要。禁止事项。严禁在物流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物流配套设施,物流仓储用地建设的各类房产,不得对外销售。物流项目中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形成准入意见后,发展

9、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工商、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根据会议纪要精神,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备案、审批,并参照省市重点项目管理,开通绿色通道,予以联审联批。(四)加强物流基础工作建设1.加快建设五大物流功能区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枢纽站、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内陆港、干线公路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公、铁、航“三港”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继续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设,并分别在国际物流区建设河南公路港务局二类口岸。在航空港物流区建设航空公路港,在西部物流区建设公路港。加快第二集装箱中心站(即南四站改扩建工程)和起始于北部物流服务区,连接郑州国际物流

10、园区和空港物流区、到达南部物流区的城市货运铁路环线建设。加快西部物流区大宗商品公铁联运设施建设和南、北部物流服务区日用消费品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设施建设。2.加快建设完善物流通道网络。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加快郑汴物流通道、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建设,使107国道成为联系郑州国家干线公路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航空港的重要物流通道。结合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园区道路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各功能分区、物流基础设施及企业之间的快速、高效连接。优先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由圃田站起始的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适时启动机场至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

11、建设,加强机场设施和空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航线网络建设。3.加强与港口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对接。按照“无缝衔接”理念,加强公铁海航联运,构建外联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加快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港口城市的对接,逐步提升郑州物流枢纽地位。加强与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的对接,共同推进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内及晋东南、冀南、鲁西南、皖西北等物流节点城市的对接,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细化分工,错位发展,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建设数字郑州为契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由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业务信息交换

12、和行业、企业物流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通关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5.完善物流统计系统平台。结合郑州实际,建立健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开展社会物流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扩大社会物流企业统计调查范围。加强物流业运行的监测分析,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重点监测数据库,完善信息发布体系,形成物流发展情况季度通报机制,每个季度结束后

13、15个工作日内公布物流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物流产业预警和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五)加强口岸通关建设1.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吸引中西部地区通过郑州口岸进出口货物,为发展国际物流提供广阔市场。2.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新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3.积极构建快速通关机制。根据现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现状,科学布局,统筹推进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区建设、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

14、快郑州航空、铁路一类口岸基本设施配套建设步伐。提高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运行效率,形成与公铁航三港紧密配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六)加强物流主体培育1.培育壮大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推动本市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资源和业务整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先进管理水平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创新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培育一批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开发运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2.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鼓励并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总部型物流企业、物流采购、配送中心落

15、户郑州。加强物流合作,鼓励我市物流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资金、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嫁接。3.鼓励物流企业进行等级认证。根据国家对物流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获得3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一次性予以奖励。(七)鼓励企业剥离内部非核心物流业务支持企业在改造物流流程基础上进行物流业务分离和外包,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运营模式。对因物流业务剥离导致的企业总体税负增加,从物流发展扶持资金中,对该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予以适当补助。积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向社会释放物流需求,外包企业物流业务,促

16、进工商企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八)加强产业物流体系建设强力打造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大中心,培育壮大和积极引进交易机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一是打造工业物流体系。发展以专业化为基础的社会化物流体系。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物流、钢材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新型建材物流等。二是打造商贸物流体系。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连锁经营的网点数量和营销能力。在批发市场密集的地区,重点建设货物集散型物流中心、增加大型批发市场现代物流功能。三是打造涉农物流体系。规划发展粮食现货批发市场、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中转库和粮食深加工基地为主架构的粮食及粮食制品物流体系。围绕“三农”问题,以农资市场和农村消费网点的规划建设为主,结合“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强涉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