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

上传人:j****1 文档编号:9083644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机器人产业热潮面临应用短板困境(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机器人产业热朝面临应用短板困境2019年6月目录1.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困境分析51.1使用密度低51.2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51.3技术水平低51.4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尚待完善51.5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61.6机器人企业还未形成规模61.7工业机器人规模化水平低62.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82.1我国机器人行业需求情况分析82.2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92.3中国机器人市场分析103.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33.1各种动作的完美化133.2外形与人越来越相似或越来越科幻133.3加大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研发研制,提高自主率143.4体内能量贮存越来越大143.5针对不同行业

2、特点,积极开发、扩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153.6逻辑剖析才能越来越强163.7培育自主知识的产权、品牌,研究实施政策支持,把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强做大163.8具有越来越多样化功用173.9解放思想,顺应规律,机器换人,人控机器,大力提高劳动水平184.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214.1国内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局214.2行业的全球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局225.机器人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235.1机器人行业环境235.2机器人行业政策245.3区域机器人发展政策256.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306.1机器人中游发展前景306.2机器人行业上游发展前景316.3机器人下游发展前景346.4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发

3、展前景356.5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前景376.6攻克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专用传感器406.7加快研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406.8加快研制和推广空间机器人、海洋机器人、极地机器人等特种智能机器人411. 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困境分析1.1 使用密度低我国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量为36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达国家这一数据达到二三百台,差距巨大。1.2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只有30%。2014年国内销售了5.7万台机器人,而我国自主生产的只有1.7万台,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价格高,影响用户使用的积极性。1.3 技术水平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仍然处于中低端水

4、平,大多数为三轴、四轴机器人,应用在高端制造领域中的六轴及以上高端机器人主要被国外公司占领,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1.4 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尚待完善工业机器人强国高度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和人才等产业体系。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通过建设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将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化的工艺实现信息共享、推广应用,日本机器人协会也积极推广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同时,FANUC等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大都设立培训中心,培养专业人才。我国早期的机器人研发多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脱节的现象。企业的科研也各自为政,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用户之间缺少协同创新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在技术标

5、准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1.5 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需要材料、机床、电子等行业的配套支撑。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的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机器人配套企业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产品系列和批量化供给能力都与国际知名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的差距尤为明显,研发能力落后。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70%以上依赖进口,进口成本已占总成本的40%以上,严重削弱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竞争优势。1.6 机器人企业还未形成规模据2014年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保守估计500家,但规模普遍较小,90%以上

6、的企业产值规模一年在1亿元以下。最大规模的企业一年产量不过5000台,产值不过15亿元,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巨大,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数量不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很宏伟,市场很广阔,但是与目前的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我们应看到问题,看到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任重道远。1.7 工业机器人规模化水平低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100台起步、500台持平、1000台盈利”的说法,反映了规模化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年产500台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比较少见,高端工业机器人仍依赖进口,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2013年,我

7、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仍以中低端的三轴、四轴为主,高端的六轴关节机器人占比不足6%。尽管我国早在国家863计划就已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的科研攻关,但是,由于当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未现端倪,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滞后以及应用企业较长的验证周期导致我国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缺乏影响力,推广应用难度较大。2. 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

8、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服务机器人是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为人类健康或设备良好状态提供有帮助服务的一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根据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同,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2.1 我国机器人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00 年,我国 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 8821 万人,占比接近 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 2016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 10.8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老龄化的加快使中国用工成本急剧上升。 2016 年,制造业平均工资达到 59470

9、元, 人工成本的提高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过去以劳动力价格为优势的部分企业正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逐渐丧失竞争力,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因此,企业“机器换人”意愿强烈,从而推动对机器人的需求。2.2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 2012 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扩大,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增加, 2016 年全球销量达 29.4 万台,同比增长 13.78%。 IFR 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 12%左右,预计 2017全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在 34.6 万台左右。 2

10、014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 148 万,同比增长 10%; 其中,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 29.6 万台,占全球的 20%,中国为 18.9 万台, 占 13%,欧洲、美洲占比分别为 28%和17%。据预测, 2017 年有 200 万台机器人在全球的工厂中服役。 全球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欧日牢占半壁江山。 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生地,早在 1959 年,美国 UNIMATION 公司就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了上世纪 70-80 年代,美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放缓,机器制造业产能逐步转移到亚洲。 日本机器人产业在 80 年代实现了对美国的反超,成为机器人制造大国。如今,日本和欧洲

11、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两大主角,并且实现了传感器、控制器、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通过满足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汽车、电子/电机产业等企业使用者的严苛要求,以及专门技能的累积, 欧洲和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相比日趋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 2015 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 540 万台, 2016年为 680 万台,同比增长 25.93%。据 统计, 2011-2014 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2%,主要以家政服务(功能型)为主,2014

12、年销量份额超过 70%,远高于其他类型服务机器人, 预计在 2019 年销量将 增至 3100 万。 2015 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量从 2014 年的 32939 台大幅增长了 25%,达到 41060 台。2016 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达到 40727台。2.3 中国机器人市场分析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工业机器人自 2010 年以后需求激增, 自 2013 年开始超过日本, 2014 年超过欧洲,至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为 8.7 万台, 占全球总销售量的 30%, 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为

13、26.9%,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 15.9%。 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和密度仍低于其他各个主要市场。 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保有量的比重持续增长。201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 18.9 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的 13%;2015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 26.3 万台, 同比增长 38%。 从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密度指标来看, 2016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 68 台/万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74 台/万人,与日本 303 台/万人和德国 309 台/万人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率很低, 也说明工业机器人密度未来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从而驱动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增长。

14、我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呈逐年增长趋势,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 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上升至 16.6 亿美元,占全球的服务机器人销售额22.13%。2017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 20.6亿美元,全球占比上升至 24.24%。其中, 2016 年中国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约为 1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75%; 2016 年中国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约为 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7%。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 2017 年中国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 1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16%; 中国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 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

15、7.46%。 截至 2017年 7 月,我国服务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达 41903 件, 占全球 43%,居于全球第一。综合销售额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突破两方面来看, 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势头强劲。3.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自1956年机器人产业诞生后,经过近60年发展,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新能源等高新产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3.1 各种动作的完美化咱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仿照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死板的感觉,或许动作是比较缓慢的。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敏的相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工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仿照人的全部动作,乃至做得更有形将成为可能。3.2 外形与人越来越相似或越来越科幻科学家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本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天然先需有一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条件,在这一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抢先的,国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