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642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0.1绪言1.0.1.1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衬砌工程位于会宁县北部郭城镇,距县城73公里。该镇地处祖厉河两岸,东接土高山乡、白草塬乡,南连河畔、头寨子镇,西邻新庄乡,北靠靖远县大芦乡。该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红堡子村黑瓜籽小杂粮购销加工一条街很出名,中国小杂粮之乡红堡子市场就在这里。项目区位于郭城镇北面的红堡子村,受益红一社,红二社和红七社三个社。海拨高程在15001520m左右。项目区属祖厉河流域,主要灌溉面积在祖历河二级阶地上。郭城镇辖新城村、小羊营、郭城村、新堡子、八百户、大羊营、叶滩村、红堡子、驼营村、

2、黑虎岔、腰井村、扎子塬,12个行政村,61个社,现有农户6699户,总人口为3.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7万人,占总人口的90%,农业劳动力为1.2万左右,占农业人口的40%。项目区红堡子村有6个社,现有农户815户,总人口为4015人,其中农业人口4015人,占总人口的100%,农业劳动力为1600万左右。全镇总土地面积为329km2 , 地处川塬区,以川地为主。关川河与祖厉河于境内汇合而北流,河床两岸,宽阔平坦,土地肥沃,是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会宁县境内的主要灌区之一。川东部为山塬,土质较好。平均海拔1760米。耕地面积80318亩,其中川地43568亩,梯田5300亩,林地面积3919亩

3、。其余均为山旱地。1.0.1.2项目背景项目区位于郭城镇红堡子村,属靖会电力提灌郭城灌区控制范围,由于当时资金短缺等原因,对红堡子村陈家湾有平坦土地530亩未发展成水地,当地农户水地面积较少。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特点,始终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郭城驿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兴水立镇”的工作思路,旨在通过加强水利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另一方面,该镇政府拟成立水利技术推广组,专门为群众进行水利技术指导,以便于很好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新建红堡子七泵站至陈家湾

4、渠道衬砌工程,发展红堡子村陈家湾水地面积,是当地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当地群众的强烈愿望。我队受会宁县郭城镇镇政府委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规划、测量和勘察,先后完成土地资源调查600亩,干支渠定线6km,料场踏勘多处,对区内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土壤条件、气象水文、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1.0.2水文、气象本灌区东西宽4.3km,南北长8km。区域内土地面积530亩,规划灌区新发展灌溉面积530亩。灌区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海拔高程为15001520m。项目区干旱少雨,土壤干燥,植被稀疏。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降水变

5、率大,为暖温带与中温带过渡地区,属季风气候的边缘带。据会宁县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蒸发量1736.4mm,年平均降水量在300mm左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通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气温6.4 oC,极端最高气温33.5oC,极端最低气温-22.8oC,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速3.2m/s,最大冻土深度94cm,年日照时数为2500-2800小时。气候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小,干旱频繁,霜冻早,大风天气多,危害严重,干旱多风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特征。1.0.3工程地质灌区内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世(Q3)新黄土,分布在河岸阶地或塬坡、梁峁地带上部。第四系全新世

6、(Q42)新近堆积黄土,分布在关川河灌区自流渠道右侧。项目区内属黄土沟壑区,地下水均赋存于第三系不透水层以上黄土裂隙中和关川河谷中的阶地中。大部分沟底已切入到第三系不透水层,因此地下水的储藏条件差,储量小,且与年降水补给关系密切。工程所处地区地震烈度为8度。1.0.4工程建设的任务、规模规划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衬砌支渠1条,长1890m;新建衬砌斗渠5条,长2180m;新建衬砌农渠9条,长1890m。支渠分水口5座,跌水25座,农桥12座。斗、农渠分水口45座,农桥20座。土地平整530亩。本工程设计区域内土地面积530亩,规划灌区新发展灌溉面积530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

7、属小(2)型工程。1.0.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支渠工程会宁县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衬砌工程从靖会郭城干渠取水,由七泵向西跨207线道路至陈家湾,全长1.89km,全为新建衬砌渠道,中途设支渠分水口5座,量水堰1座,跌水25座,农桥12座。 斗、农渠工程垂直于支渠新建衬砌斗渠5条,长2180m;垂直于斗渠新建衬砌农渠9条,长1890m。主要建筑物有:斗、农渠分水口45座,农桥20座。1.0.6工程施工该工程为小(2)型工程,渠道及建筑物分散,渠道土石方量小,无深挖方及大填方,工程量不集中,建筑物单项工程量较小,施工简单方便,故采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施工方案。渠道衬砌:灌区支、斗、农渠采用予制

8、砼“U”型槽衬砌,砼U型渠槽在予制厂予制,予制板采用机械搅拌砼,钢模成型,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人工洒水自然养护。由手扶拖拉机拖运到现场,人工砌安。工程位于会宁县郭城镇,郭(城)巉(口)公路及国道207线从项目区经过,可承担本工程建设物资对外运输。区内交通以乡村道路和机耕道为主,标准较低,但形成网络,一般物资都可运抵工地附近,也较为方便。根据会宁县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意见,结合当地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准备在内,拟定施工总工期为8个月。1.0.7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实施后,区内530亩土地将变成保灌田。建设规范的田、林、路样板工程,增加绿色林带,可美化环境。随着黄河水的逐年灌溉,灌区的土壤盐份得到稀释,土壤

9、的矿化度将逐年下降,土地的盐渍化将得到改良。灌区气候条件有所改善,使作物摆脱了恶劣的气候影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已破坏的农田生态系统逐渐得以恢复,最终走向良性循环。施工期间,工程所用的各种地方材料,土料、砂砾石料开采,渠道建筑物的开挖,扰动原地面,破坏原地貌和植被,引起局部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对土石料场地面予以恢复。1.0.8工程管理建设管理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使工程尽快发挥效益,本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工程开工建设之前,成立会宁县郭城镇红堡子渠道衬砌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建设期间的施工管理工作。由一名主管工程副乡长负责,抽调有较强工作能力和

10、施工经验的人员参加,及时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制,组织招标,通过招标,选择有一定资质,技术力量强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工程建设期一年,竣工后移交水管部门管理。运行管理工程建成后,支渠以下由村民委员会配合水管所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力求工程达到最隹效益。1.0.9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主要工程量:开挖回填土石方1.2万m3(不含平田整地);砼及钢筋砼0.103万m3;劳动总工日1.2万工日。主要材料用量:水泥28.7t,石子860.16m3,砂子520.35m3。工程总投资51.8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50.03万元,其他费用1.8万元

11、。1.0.10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本项目发展灌溉面积530亩。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见表1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11 项目单位指标评价经济内部回收率%14.03%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万元2.8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 1.46大于1投资回收年限年8.76小于10 灌区总提水量18.87万m3,供水成本0.36元/m3。1.0.11结论与建议经过对郭城镇红堡子村渠道衬砌工程的勘察规划论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发展灌溉面积530亩,工程总投资51.83万元。到规划水平年种植业年效益达85.86万元。从国民经济指标看,经济内部回收率14.03,净效益现值281.91万元,效益费用比1.46,投资回收年限为8.

12、76年。满足国民经济评价和节水灌溉指标要求。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对当地的脱贫致富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审查立项,部署下一步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 气象水文2.1自然概况项目区位于会宁县郭城镇西北部,距离头寨镇约5km左右,地处祖厉河级及级阶地上的河谷川台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在15001520m。区内地形平坦。土壤为耕种灰钙土和耕灌灰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属轻壤或砂壤,疏松易耕,宜耕期长,主要种植小麦、糜谷、洋芋、豌豆等作物,也适宜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随年份季节降雨量的多少变化较大。2.2气象据会宁气象站多年资料分析,郭

13、城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1.9,一月份平均气温7.5,年温差29.4,郭城历年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29.4。项目区干旱少雨,土壤干燥,植被稀疏。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为暖温带与中温带过渡地区,属季风气候的边缘带。据会宁县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蒸发量1736.4mm,年平均降水量在300mm左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通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气温6.4 oC,极端最高气温33.5oC,极端最低气温-22.8oC,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速3.2m/s,最大冻土深度94cm,年日照时数为2500-2800小时。气候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小,干

14、旱频繁,霜冻早,大风天气多,危害严重,干旱多风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特征。2.3水文项目区东侧祖厉河有常年径流,多年平均流量为1.80m3/s,径流深17.4mm,多年平均输沙率1836t,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500010000t/km2a,水质苦咸,不宜灌溉和饮用。降水量少,年变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4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大量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限的水资源以径流或蒸发形式散失。区内土质均一,土层较厚,厚度约在20100m之间,大孔隙发育,具有垂直节理,结构松散,干容重较小,透水性较强,含水量较低,无地下水资源可利用。3 工程地质3.1地质概况地层岩性:(1)

15、第四系上更新世(Q3)新黄土,常称之为马兰黄土,颜色为浅黄至黄褐色,结构疏松,质地均一,大孔发育,具垂直节理,有虫孔及根植物根孔,易产生天生桥和陷穴,有少量小僵结石呈零星分布,结构稍密至中密。分布在河岸阶地或塬坡、梁峁地带上部。(2)第四系全新世(Q42)新近堆积黄土,结构松软,强度低,压密程度很差或未经压密,土质很不均匀。由于堆积时间短,且位于最上层。分布在关川河灌区自流渠道右侧。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系祁连山加里东褶带东部。陇西巨型旋卷构造体系的第三褶带,第二褶带之间的靖远郭城红层盆地狭长凹陷带内。构造线走向为北西西向,在西部为北北走向。它的存在和发展,控制着区内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新构造运动在区内较为活跃,其表现形式为:层状及纹层黄土中的错断及扭曲。如河畔黄土状土层已见该现象,但其断距很小。黄土状土层的裂隙发展,其特点为封闭式,粘土、石膏充填。据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资料,工程区为地震多发区和波及区,地震烈度为8。 物理地质现象:黄土类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具有孔隙较大,孔隙率高,透水性较强等特性,因此,在地貌上经常发生由自重湿陷造成的碟形凹地,在黄土梁峁的深沟两侧地段斜坡处易发生滑塌现象,同时黄土陷穴、天生桥、岸边张性裂隙常发育。3.2工程地质条件支、斗、农渠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支渠为梯弧型混凝土衬砌渠槽。总长度1890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