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3549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专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专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5210)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绯(fi)红 诅(z)咒 洗 涤(to) 啃噬( sh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B长歌当( dng )哭 桀( ji )骜 浸 渍( z ) 菲( fi)薄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C妲( d)己 苑(yu )囿 攒(zn )射 夔( ku)门 D不可估量(ling) 给(gi)予 嫉(j)恨 豁(hu)然开朗2、下列词语写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 冢 笔走龙蛇 浅帧低唱 阴谋诡计B、蹂

2、躏 同盟鸥鹭 各行其是 战战兢兢C、尘 滓 汗流夹背 桀骜锋利 绵里藏针D、微 沫 销声匿迹 察颜观色 旁征博引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C、尤其是来自克里特岛那些壁画上的人物的眼睛,简直像打开的灯!直叫我看得神采焕发!D、“听清楚了,”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齐声回答。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温州财团在炒热了上海和杭州的楼盘后,开始挥师苏州、北京等地,在当地楼市上可谓“兴风作浪”。B、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落,那摧古拉朽的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冬天要来了。C

3、、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在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D、这个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之差是有口皆碑,所以,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差。5、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四书”指中国儒家四本经典著作,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五经”即诗、书、礼、易、乐,为中国古代五部儒家经典。C、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重要著作。D、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二、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胡同文化的作者是 。2、过秦论中作者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3、振长策而御宇内,

4、,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4、根据下面的语境,请用鸿门宴中的课文原句把下面横线上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连连向延安发出“和平谈判”邀请函,当时党内很多人在分析当时形势时都认为“ ,我为鱼肉。”我们不能去。也有人认为国民党是以“和平建国”为名,其真实目的是解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真可谓是“项庄拔剑舞, 。”但毛泽东却认为,虽说“ ,大礼不辞小让。”但凡事都要从细枝末节做起,只要有一线希望,中国共产党就要用全部的真心去争取。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5、6、 ,失道者寡助7、生于忧患, 。8、天时不如地利, 。三、现代文阅读:(选择每题2分,7、8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一)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

6、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 ,有 ,有 ,有 。自然也就不免有清

7、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 。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

8、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1、对选文中几处“三峡”含义的理解与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一句中的“三峡”指的是开辟出来的一条水道。B.“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这一句中的“三峡”是指具体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C. “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这一句中的

9、“三峡”指的是人类在创造宏伟业绩过程中的困难。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D. “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这一句中的“三峡”是指具体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2、作者说“他们(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对作者这样推断的根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A.我们创造出了比古人更伟大的业绩。B.我们创造出了可与千百年后的人们相媲美的业绩,“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是人类永远崇尚的精神品质。C.千百年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停留在现在人们认识的层次

10、上。D.我们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我们的业绩。3、依次填入第自然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挫折 迂回 后退 失败 B.失败 迂回 挫折 后退C.挫折 胜利 前进 后退 D.后退 迂回 失败 挫折4、联系上下文,在第自然段横线处填写的文字最恰当的一句是( )A.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千百年后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B.从千百年前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千百年前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C.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D.从千百年前看今天,也如同千百年前看今天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5、对第自然段中作者用“胯下坐骑”要表达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11、比喻三峡急流一泻千里之势。B.比喻汹涌的三峡急流被人类掌握了规律,为人类所驾驭。C.表达作者畅游三峡征服自然的的喜悦心情。D.比喻自然的力量十分渺小。6、与第自然段作者“凭舷眺望”的画面相对应的两句诗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D.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吴融7、结合语境,说说文中“清谈者”、“酣睡者”分别是指什么人?“清谈者”指: “酣睡者”指: 8、当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成功地穿过三峡回来后,此时的“清谈者”、“酣睡者”会讲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模仿他们的语气写出他们所说的话,既要简约,每一个人的话

12、不超过30字,又要符合他们的心理,体现他们的性格,并且用一个词作修饰语,描绘他们说话时的神态。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清谈者” 说: “酣睡者” 说: 四、文言文阅读:(共计20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