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343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 地区差异优势分析 一、高考报名人数的差异 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归类 1万以上-1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北京上海:近90%) 西藏18027人 青海38000人 海南5.47万 宁夏57148人 上海6.7万 天津 7.1万 北京8.1万 10万以上-2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黑龙江,今年99.6%) 新疆16.42万 吉林168951人 黑龙江195520人 重庆196759 人 20万以上-30万以下(录取率取高为浙江,近90%) 内蒙古219134人 贵州23.4692万 甘肃29.1万 广西29.9万 浙江30.08万 60万以上-100万的(广东录取

2、率最高82%) 广东61.5 山东66 河南95.24万(河南录取率今年创史上最高,却也只有60%) 其余为30-60万的省份,这些省相对于河南来说在人数占据优势,但相对于其它省市来说,却略显劣势。 结论:河南高考人数是:新疆的5.80倍;吉林的5.63倍;黑龙江的4.87倍;重庆的4.84倍;内蒙的4.34倍;浙江的3.17倍 换言之:新疆是河南的5.80分之一等等,由此可以很简单地看出地区人数的差异,报考人数越多,竞争也就越是激烈,上学的机率也就越少!在我国,河南是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是全国高考竞争最白热化的地区,河南考生是上学机率最少的考生,河南考生也是全国压力最大、最艰难的考生

3、! 二、基础教育的差异 在我国,基础教育出现几个值得重视的情况: 1、河南、山东、湖北等高考大省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一直在引导进行素质教育,甚至从体制上、教材上进行限制,但残酷的高考竞争现实让以上地区不得不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代价,进行强化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些省份的中等学生放到其它任何地区高考,都是顶级的高手和才子。我省某重点高中一学生,经父母多方努力,将学籍挂靠到天津中学,平时我省的这个中学读书,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在班内一般居于后二十名范围,高三时该生至天津中学参加模拟考试,优秀的成绩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居然在全校名列榜首。当年该生在天津高考,轻松地考取了北京大学。 2、大都市素

4、质教育先行,应试能力不足。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我国,教育是不可能实现公平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这些城市的学生可以不用头悬梁、锥刺骨,可以不用废寝忘食,但依然会有好的高校就读,他们在小学、中学时享受的就是优质资源(当我们的小学教师要求条件是师范中专毕业时,这些城市的小学教师的条件已经至少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当我们的高中教师要求本科毕业时,这此城市的高中教师硕士、博士比比皆是。),到大学更是如此。某著名专家和领导人曾大言不惭地说:北京、上海、天津的、浙江学生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学生素质高,因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应该多招收这样的学生。这些城市的学生我们不能一概说就是素质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

5、是这些城市自主命题,即使命题范围以素质教育的教为主,河南、山东、湖北这些省的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占胜这些城市的学生,只不过限制了这种横向的竞争! 3、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仍待提高 重庆、黑龙江、吉林、贵州、西藏、青海、海南、新疆、宁夏山岭密布,山民众多,很多地区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甚至可以用落后两个字来形容。 由于其部分未开发地区的恶劣生活环境,导致以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主的人才的流失,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工资待遇、政治体制、民风民俗等影响,本省毕业的学生不愿留在本省,外省毕业的本土学生不愿回来,外省毕业的外省学生不愿进入! 诸多因素导致这些省除省会外其它城市留不住人才,留

6、不住教师,进而影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提高。 结论: 不论是基础教育发展极快的大都市,还是基础教育十分落后的省份,高考的学生应试能力和水平远远不及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学生。 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中等学生就是这些省的顶级优秀生! 三、试卷的差异 1、命题部门的差异 普通高考卷可以分成全国卷和地方卷。全国卷原有三套,现在多用两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等部门负责命题。地方卷由各省考试中心负责命题。目前,由于部门不同、则认识不同,出题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2、指导思想的差异 不论是国家部门命题还是地方命题,都在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但在体现方式上和过渡速度上却有不同。在体现素质教育的

7、前提下,有侧重于应试,有侧重于技能的,有侧重于智商的,有侧重于情商的等等。由于侧重点不同,命题的内容就会发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两种试卷出现质的区别。 总得来说,侧重于应试的重在考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考生掌握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考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主要是较有难度的题,以竞赛题为主。这类试卷目前可定位于全国套卷和湖北(自主命题)卷,主要由河南、河北、湖南、山西、湖北等省采用。而其它侧重方向的试卷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广度,而不是深度,以及其它日常知识的灵活运用,这类试卷以上海卷、浙江卷、辽宁卷、海南卷、重庆卷、全国二套卷为代表。这当中就会出现很多区别,导致侧重于应试的地区的考生在侧重于

8、素质的地区参加高考会出现占绝对的优势的情况。 3、难易区别 指导思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难易程度的差异 A、 全国一套以偏、怪、奇、难、异为特色。 B、 素质卷以通俗、普及、易懂为特征。 我们在比较几个地方的相差分数时往往会做简单地介绍说,分数绝对值差多少,这个省的卷纸比那个省的卷子简单多少分,而忽略了难易程度的差异导致的分差是不能简单按多少分就可算清的,如我们说浙江的卷比河南的简单二十分,那么是每门二十分还是总计二十分,如果每门二十分则就是八十分;如果是总分二十分,那么平均一门差不就是五分吗?但综合分数满分是三百分,是不是也是相差五分呢?在我们比较河南与内蒙(使用二套卷)的区别和难易分值系数时,

9、河南一位资深高三老教师做了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每门相差大约十二分左右,综合相差约二十分左右,这样加起来就是五十六分,如果加实际两省的绝对值差就是将近八十分至一百二十分之间,这还是在不考虑如下阅卷差异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四、阅卷的差异 阅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给分标准以及地区掌控的标准的差异上。 就指导思想上讲,全国是一致的,但具体细节的处理上是不同的。高考改卷不是跨省阅卷,在一定程度上讲,阅卷最终的计分标准、计分办法必须符合当地的省情,符合当地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主管部门需要分数来体现很多分数以外的东西,所以阅卷的细节处理上就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是短

10、期就能实现飞跃的,但一个地方经历一次高考,高考的分数就可实现一次飞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地区掌控标准的差异。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试题考察的难易差别,我们难,人家易;二是阅卷的标准和计分标准不同,我们严,人家松。一个通俗易做,一个宽松易得分,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学生到外省参加高考,高分唾手可得。 五、各地录取计划的差异 朱镕基总理曾经说过,中国经历上千年的科考,也没有消除地区差异,这是一个现实,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公平的。教育公平涉及到很多因素,彻底实现公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不懈努力。 目前我国高校下达计划受教育部的宏观调控,但在各省的分配上由各高校自主掌握,一般来说有几个特点: 、各

11、高校在学校所在地的计划偏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大等北京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在上海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在天津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浙江大学及江浙一带地区的大学在浙江的计划就远比中原省份多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大学的计划在东北三省投放的就特别地多;西南财大、重庆大学在重庆下达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这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了很多次政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导致高校资源匮乏的省重点计划偏少! 2、高校在邻省或互相支持省份投放计划偏多。东三省重点大学特别地多,但这些重点大学的主要生源仍是东三省,因为他们把主要计划都投放在东三省内了

12、,比如吉林大学,每年在黑龙江就招生近千人!再比如重庆、四川的重点大学较多,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重点大学在重庆投放计划很多。06年四川大学在重庆投放900人,实际录取1210人,而在河南只投放了近四十个计划。再比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名校林立,但这些名校在江浙一带地区投放的招生计划就特别地多。 3、地方的保护导致外来高校投放计划少了一些,尤其省管学校,省与省之间投放计划几乎是对等的,河北在湖北投放多了,湖北就会在河北投放不少的计划,如果湖南在河北投放少了,河北就会投放更少的计划在湖南,甚至有些高校会不在湖南招生,这是不争的事实。 4、河南省不断出现招生灰色事件的曝光,导致

13、一些高校领导纷纷在河南招生过程中落马,如:西安音乐学院因河南人举报取消了一些招生计划等等。这也是外省高校惧怕河南考生,不想在河南招生过程中投放过多计划的原因。为什么山东的艺术考生那么地多,是因为山东人已经默认了一些招生潜规则,使得一些高校领导很乐意在山东招生。 六、 录取分数的差异 这是最直观的差异,只要听说或看到都会对此有直接的认识,也是我们在做比较时最简易的办法,把直观的分数差异产生出来了,就等于说出来了两地、三地甚至四地高考差异的一大部分。下表是2009年的一些数据。2010年的欢迎朋友们加上。 省份 科类批次 河南 浙江 黑龙江 重庆 吉林 文 科 一批 552 605 531 546

14、 530 二批 510 478 467 480 466 三批 476 无严格控制线 录取最低控制线305分 438 386 理 科 一批 567 605 538 557 539 二批 520 429 464 502 466 三批 476 无严格控制线 录取最低控制线300分 471 406 但这不是最深层的,影响高考分数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七、 高考录取率的差异 我们通常说的录取率是广义的录取率,或者是范畴较大的录取率,这个录取率是指一个省包括本科、专科、高职、艺体术、军等等的所有相加的和与高考报名人数的比率,比如说哪个省的录取率为60%,就是说这个省60%的考生有高校上,而这个高校泛指所有

15、高职、大专及本科。 实际情况是,我们河南的高考录取率年年都在提高,这也是目前河南的教育主管部门唯一可以安慰考生、稳定考生、稳定河南家长情绪的一个理由,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借此可以欺骗可怜的、老实的、厚重的河南考生的一个理由(不错了,河南每年的录取率都在提高!满足吧,虽然这一届甚至以后的十几届都可能达不到北京、上海的程度,但是这样慢慢发展下去、提高下去,象你们河南的愚公一样期待吧,终有一天,你们这些高中生的孙子、重孙子、曾孙子、曾曾孙子会看到的,那时上个大学会很容易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可当我们河南人沾沾自喜于我们省的录取率提高时,我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本科录取率提高了吗?重点录取率提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绝对没有! 举例言之:2010年专家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估计和分析 浙江高考录取率87%,其中本科录取率60%; 黑龙江高考录取率99.6%,本科录取率59%; 重庆高考录取率达到79%,本科录取率49%; 河南省高考录取率59.7%,本科录取率22%; 河南录取率接近60%(总录取率)乃近年来的史上最高了,神话了,但是和其它省份相比呢。 或许我们能自我安慰地说:有的省份比如甘肃、西藏、青海、新疆这些落后地区他们的录取率也不是特别高啊,我们已经不错了。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考生都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