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3330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一)内容提要:当前我国CPI指数上升实际包括四种成因:一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二是进口型通胀;三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第四才是通常意义上的通胀。本文重点分析前三类因素造成涨价的具体路径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通货膨胀,CPI,资源产品价格,CRB指数2008年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表4月CPI指数上涨8.5%,比3月的8.3%,环比增长0.1%。此次我国发生的CPI指数上升与以往通胀不同。通常情况下,对经济过热造成的

2、通胀,治理措施重点放在紧缩信贷、减缓经济增速方面。而我国货币发行量已经有所节制,经济增长幅度也在缩小,通胀却在攀升,显然我们还有疏漏。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分析通胀现象,对进口因素认识不够,对我国经济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度升高带来的价格影响、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价格联动的趋向及国际市场价格长期发展态势认识不足,由此造成对通胀成因判断欠准。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胀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一个刚刚确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架构的新兴市场上发生的现象。在这个过渡阶段发生的通胀与1985年、1995年我国发生的通胀存在很大不同。一是受国际影响程度完全不同;二是按照国际规则评估资产、商品价值的价格体系完

3、全不同;三是引发的根源完全不同。当前我国CPI指数上升实际包括四种成因:一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二是进口型通胀;三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第四才是通常意义上的通胀。可以说,我国政府目前出台治理第四类通胀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速已由11.9%降至10.4%,全年大致在9%10%之间;二是国家统计局分析经济景气“热度”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到绿灯区。至此物价仍持续走高说明其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成因。本文将重点分析前三类因素造成涨价的具体路径,分析深层次原因,以及研判国际市场资源能源涨价

4、长期趋势。一、对农产品、食品涨价因素分析1.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合理性因素。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价格必然存在上涨动力。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涨价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因素。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依靠科技和管理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不大,提升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差距就会显现。而农业又是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工业、服务业部门只能“让渡收入”,将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农业部门,实现结构均衡的发展。进而这种收入转移通常是通过两条途径传导:一是涨价,二是财政补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我

5、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正是收入转移机制自然地发生作用的结果,存在合理性、正当性。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公布4月份我国CPI指数,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以及食品涨价22.1%,非食品涨价1.8%,再次证明这一轮物价上涨,农村是主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是主流,如果扣除“三农”因素,我国物价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状态。2008年4月30日世华财讯报道,我国农业部2008年4月调查,了解到农户普遍反映当前物价水平与2007年初比鸡苗、饲料、煤炭和人工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养鸡户方东明反映,大肉食鸡苗价格由2007年3月份的4.05元上涨为2008年同期的5.15元,饲料由原先的90元袋上涨为116元袋,

6、人工费由原先的30元天人上涨为40元,煤炭由550元吨上涨为650元吨。一只鸡的生产成本比上年度增加了5.67元,增幅为29.73%。但是鸡的销售收入由20.37元上涨为2008年的25.75元,只上涨26.41%。养鸡农民的纯利润比2007年反而减少0.29元。方东明称,尽管2007年以来鸡肉价格上涨很大,但是养鸡的利润在下降。显然,如果对此采取“强迫措施”压低农产品价格,等于让农民以低于成本价格生产农产品,这会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可能造成农产品进一步短缺,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何况,这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实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类似手段可能对此形成相互抵消的矛盾。2.人工成本、资源成本、环境

7、成本上涨存在合理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因素。但是从2004年起我国珠江三角地区企业招工开始遇到困难,不久扩大到长三角等地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如果按照男性1564岁而女性为1559岁的标准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的话,到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或者说增量为负值。而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我国新增劳动力数量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民工荒现象就是对这一事实的真实反映。其结果导致农民工收入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系统调查,20032005年,农户家庭经营雇工平均工资由560元月提高到658元月,增长了17.5%。同样2005年以

8、来我国水、电、煤及用于环保的费用都在大幅上涨,都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由此引发的涨价也带有合理性。3.采取简单、粗放的方式,试图以行政干预和增加供给的方法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缺乏可操作性。实际上农产品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企业、个体经营单位相互竞争都非常激烈,没有暴利,涨价是其无奈的选择,而不是集体哄抬。对此不宜采取强行抑制政策。相比之下以增加补贴的方式增加供给,达到降价目的也许更加合理一些。二、对进口型通胀的分析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超常增长,进口规模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约三成,而初级产品进口规模增加更快,随着初级品进口价格飞涨引发通胀影响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从20022

9、003年间我国外贸进口原油、矿石等初级品价格开始上涨,例如原油价格2003年比上年涨价18.0%,铁矿石涨价32.3%,铜矿砂涨价23.4%。20042005年涨价势头扩大到进口的农林牧渔产品。这期间我国进口产品大幅涨价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涨价因素传导至国内产业链上游、中游,基本上就会被我国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消化掉,进口涨价对国内经济影响基本上停留在生产资料阶段,消费物价虽一度上升在3%5%之间,对经济影响基本处于温和状态。然而随着国内企业降低成本潜力逐渐用尽,进口涨价开始渗透到产业末端,至家庭消费领域。2007年5月我国CPI指数开始关联性上扬,越过警戒线,达到3.4%,9月以美元贬值为背景农

10、林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进口分别涨价20.2%、16.3%和4.9%,CPI指数也升至6.2%,12月上述三类产品分别涨价20.8%、42.5%及14.2%,而2008年1月CPI也升到7.1%。具体到一些主要的进口产品,涨价情况更加严重。如2008年13月我国进口玉米同比涨价53.6%,原油涨价69.1%,成品油涨价40.5%等,同期我国CPI指数也同步上扬。国际市场涨价与国内通胀之间已经形成某种关联性互动关系。按照我国进口贸易规模和涨价幅度粗略估计,2007年我国CPI涨价4.8%中约有50%60%因素,即其中有2.43.3个百分点是由进口拉升(注:由于统计资料不系统,口径不一致,导致换算、

11、推演出的结果粗略,但不影响基本结论)。同样推算2008年3月CPI涨价8.3%,其中进口因素拉升了50%以上。可见进口产品涨价对国内物价影响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三、与世界经济接轨造成的涨价路径分析我国经济不仅通过对外贸易而且还通过外资连接着国际市场。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作为其全球化配置资源的重要环节,而在中国经营已成为其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企业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渠道更广泛,更通畅,也更频繁。而开放型的中国经济价格体系也在开放、包容,向着国际化水准看齐。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32万家,存量资产达到2925.59亿美元,创

12、造就业2800万人,2006年外商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4%,工业增加值占28.3%,缴纳各种税收占21.19%。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广,涉及产业链达到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其频繁地调动内外资源和交流内外价格信息,使用的资产和商品价值国际评估方法,必然对我国原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存量资产和商品价格体系造成重大冲击,旧的价格体系正在瓦解、崩溃,而新的体系尚在形成过程中,由此造成我国物价水平向国际水平看齐,必然大幅拉升。(1)就房地产来看,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国际一流金融机构投资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带动这些都市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这些大都市城市不动产价格大幅拉升

13、,迅速向国际水平靠拢。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住房改革,住宅建设走向商品化,价格走向市场化,与外商入驻拉动两者力量汇集成一体,带动我国不动产价格体系最早与国际接轨,在拉升我国高端房地产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供应过剩,滋生了泡沫。(2)受房地产业影响,近年来我国企业不动产价格评估也大幅提高,企业营业外收入、营业外盈利大幅增加。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购地、占地优势更加明显,相应地利润增加也最多,资产价格走高进而带动我国股市2007年滋生出泡沫。(3)外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无形资产的评价与国内原有评价存在本质不同,影响十分巨大。我国人工成本价格体系中不仅农民工而且以外企白领、软件工程师、金融业白领及企业高

14、管为“领头羊”的高级人才收入也有成倍增加,少数突出人才收入以数量级水平提高。有证券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人工成本分别上涨11.52%和19.43%。我国人工成本价格体系与国际接轨后,既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超高端,也有世界一流、中流乃至末流收入水平,形成世界罕见的大差距开放型价格体系。不仅如此,过去以研发技术成果为代表,在我国对无形资产普遍不予承认。随着国际评估方法引进和外资企业影响扩大,我国不仅承认了无形资产价值,而且其交易价格也在大幅上扬,在向国际水平看齐,形成了我国新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格体系。以上对我国企业不动产、无形资产和人才的价值评估也必然影响到

15、产品价格的提高。这类因素引发涨价既包含有合理成份,也存在一定泡沫。四、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战略性挑战(一)世界初级品价格长期波动周期性规律1.世界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与初级品供应趋紧的关系。战后美欧日进入黄金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7%,60年代年均增长5.0%。从国别看美国经济实现了20年高速增长,而日本、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则持续高速增长更久。这对世界资源、能源等初级品的需求出现长期大幅增长的势头。期间反映世界初级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显示出乎稳态势,至60年代后期世界初级品市场供需关系出现日趋紧张的局面,1972年世界资源性价格急速上扬,1973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CRB指数则从1972年出现上行拐点,由1972年110点持续上涨近10年涨到337点,直至发达国家经济承受不起巨大压力,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世界经济从此进入滞胀、调整的阶段,70年代增长放慢至3.8%,该指数才随之停止上扬,呈现震荡回落。80年代世界经济增速降至3.1%,90年代再降到3.0%,CRB指数基本呈现下行波动态势。特别是在19952002年间发生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对世界初级品需求出现供过于求局面,CRB指数出现较大回落,由350点跌至210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