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3110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政法大学-军事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国防的概述 第一节 国防的要素一国防的基本涵义 P3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P4 (一) 国防的政治要素 (二) 国防的经济要素 (三) 国防的科技要素 (四) 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三国防的职能 P7 (一) 保卫国家主权 (二)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三)保卫国家的统一 (四)维护国家安全 (五)保障国家发展 (六) 巩固国家地位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一)国防的基本类型P9 第一类侵略扩张型 (美国)第二类自卫防御型 (我国)第三类相互联盟型(如:盟主地位:美日军事同盟 伙伴关系:北约)第四类自主中立型 (中立型(瑞典)(二)国防的基本特征 P10第二节 中国的国防历史一

2、中国古代的国防P11(一)中国古代国防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的国防2.秦汉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明清边疆的治理3.明清事情的反侵略斗争(二) 中国古代国防的主要成就 P14二 中国近代的国防 P15(一) 清王朝后期国防日渐衰败(二)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国防斗争三 新中国的国防历程 P18(一) 外敌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二) 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调整时期(三) 顶住霸权压力,保持军队稳定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四) 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五) 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第三节 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 P22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二 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三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

3、键四 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五 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章 国防法规第一节 国防法规体系一 国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P25(一) 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立法主体(二) 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权限(三) 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原则二 我国国防法规体系 P27三 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特征 P28(一)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三)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四)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第二节 公民国防权利与义务一 自愿履行国防义务和权利 P29二 军人的国防义务和权益 P31三大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履行国防权利和义务的需要 P31(一)大学生军训是履行法规的一种形式(二)大学生军训是培

4、养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三)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四)大学生军训是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第三章国防建设第一节国防领导体制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领导体制组织形式 P34二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职责和权限 P35(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国家主席的国防领导权限(四)国务院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P36第二节国防建设的目标和国防政策一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P37二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

5、国防政策 P38三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主要目标 P38第三节武装力量建设一 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构成 P38(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P391. 陆军2. 海军3. 空军4. 第二炮兵(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P40(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P40(四) 中国民兵 P41二 我国武装力量的职责和任务三 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及要求 P41第四节国防建设成就一铸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P42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P43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P45(一)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二)建设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三)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第四章国防动员第一

6、节武装力量动员一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任务 P48(一)人民解放军动员(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三)民兵动员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准备 P50(一)保持一支精干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常备军(二)搞好武装力量动员潜力的调查(三)制定武装力量动员计划和预案(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五)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后备兵员(六)建立后备专业技术兵储备区(七)加强后备兵员的军事训练(八)储备一定数量的装备和物资第二节 国民经济动员一 经济动员的内容与任务 P52(一) 工业动员(二) 农业动员(三) 贸易动员(四) 财政金融动员(五) 劳动力动员二 经济动员的准备 P54(一) 经济动员准备的基本内容(二) 经

7、济动员准备的主要原则和措施第三节 人民防空动员一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与任务 P55(一) 群众防护动员(二)人防专业队伍动员(三) 人防工程物资技术保障动员(四) 人防预警保障动员二 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 P57第四节 交通运输动员一交通运输动员的内容与任务 P57 (一) 铁路运输动员 (二) 公路运输动员 (三) 水路运输动员 (四) 航空运输动员 (五) 管道运输动员二交通运输动员的准备 P59 (一) 健全交通运输动员领导指挥机构 (二) 制定交通运输动员计划和各种保障方案 (三) 完善交通运输动员法规和搞好地方运力动员调查 (四)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五) 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第五节 国

8、防教育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P60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P61三全民国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P62 (一) 国防教育的原则 (二) 国防教育的方法第五章 军事思想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 古代军事思想 P67(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二)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二 近代军事思想 P69(一) 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 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三 现代军事思想 P71(一)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现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第二节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与特征一 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 P72二 军事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P72三 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 P73(一) 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二) 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三)

9、 军事思想具有继承性(四) 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第六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与特征 P75(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四)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P77(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二)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四)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 战争观和方法论 P79(一) 战争观

10、(二)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二 人民军队思想 P83(一) 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二)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三)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三 人民战争思想 P87(一) 人民战争的含义与精神实质(二)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三) 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四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 P90(一)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三)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四) 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五) 作战指导上力争主动坚持灵活与计划性相结合(六)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七) 灵活运用三种作战形式,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五 国防建设思想 P94(一) 国防建设的

11、地位和作用(二) 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三) 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P98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四 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第七章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P100一 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P100(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二) 局部战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三) 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二 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P104(一) 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二) 坚持现代条件下的

12、人民战争(三) 立足于以劣势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三 新时期军事和国防建设理论 P107(一) 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二) 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三)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四) 注重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五)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六) 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第二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P112二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八章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 江泽民

13、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P114一 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 P114(一) 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二) 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三)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二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P116(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 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军(三) 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革命化的核心,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灵魂三 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

14、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 P117(一)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对我军传统积极防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运筹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的总方略(三) 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课题四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P119(一)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二) 以信息化为主导,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三)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五 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P121六 确立科技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P123(一)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突出军队质量建设(二)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 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改变与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七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P125第二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 江泽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