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27227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全球框架的新公共金融理论(一)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公共金融正是研究如何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融资的一种新理论。本文通过追溯该理论的起源,基本分析框架的勾勒,以及对其贡献和局限的评价,展现新公共金融理论的全貌,以期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经济研究有所裨益。关键词:新公共金融;全球公共产品;跨国外部效应;全球公平发展一、引言从上个世纪末首发于东南亚国家并迅速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到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贸易争端、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活动,后来的SASR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在东亚地区的爆发及其在全球的蔓延,以及海啸、地震、饥荒等事

2、件接连不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连串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心理恐慌和经济影响,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生存的约束条件及公共选择。尽管表面看来这一系列不断发生的事件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一共同特点,即后果的波及性特强:虽然这些事件发端于某个国家或地区,但是它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因此,单靠一国的努力是无法应对和有效解决的,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这就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国际层面,由谁、通过什么途径筹集资金去解决问题?资金如何配置才既有效又公平?这就是新公共金融关注的焦点。二、新公共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研究思路(一)核心概念的扩

3、展1.公共产品的扩展:全球公共产品(GlobalPublicGoods)萨缪尔森1954年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的关于“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公共产品”概念并给出了定义,后来这一定义一直被沿用至今。当提出公共产品概念时,事实上它被限定在一国范围之内,所以我们称之为国家公共产品(NationalPublicGoods)。国家公共产品按照受益范围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全国性、准全国性、地方性公共产品。这种按受益范围大小区分公共产品层次的目的是界定公共产品提供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不言而喻,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的职责在于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职责在于地方政府,而准全国性公共

4、产品的提供则是中央与地方的共同职责。然而,在开放条件下,随着政治经济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不同国度的人们不再是不相干的各自栖息于自身领地的居民,而是有着广泛联系的地球村居民,这可以看成是国家疆界在理论上的延伸。某些原来全国居民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边界随着国家疆界在理论上的延伸而扩展,变成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消费,甚至是全球的共同消费,前者是区域性公共产品,后者是全球性公共产品。诸如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控制全球性传染疾病,预防并减轻气候变化的风险,建造国际金融体系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减少贫困和其他形式的人类剥夺等。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点决

5、定了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因而非市场机制(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就有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政府可以依据公共权力强制征税为公共产品融资。但是在国际领域,由于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由谁通过什么途径为全球性公共产品融资就成为问题的关键。2.外部性的扩展:跨国界外部效应经济学中判别一项经济活动(生产或消费)是否产生外部效应的依据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反之则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在封闭条件下,外部效应只局限于一国之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有限。但是在开放条件下,以国际贸易为纽带的国际合作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们卷入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传统相互区别的地理空

6、间。如此人们生产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就具有了更大的外部扩散效应。最典型的事例就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及2003年SARS等传染性疾病。在传统的外部性理论中,政府可采取税收、污染许可证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消除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别,使外部效应内在化,纠正外部效应。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一般说来在一国之内,成本和收益总是能迫索到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但是,当产生跨国界的外部效应时,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就与政治、意识形态、民族文化等相互关联而变得十分复杂,使一国政府运用公共权力纠正外部效应的努力受到严格的制约。3.公平的扩展:全球公平发展公平有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两层含义。经济学中,公平是与

7、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建立在私人利益基础上的市场机制是不可能有道德关怀的,因此公平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公共产品。政府往往通过收入再分配和转移支付来达到公平和正义目标。公平的全球视野就是帮助穷国战胜贫困和疾病,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所以全球公平发展也是全球公共产品。这不仅仅出于道德关怀,经验显示发展停滞或倒退的恶果可能殃及全世界,发展在全球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富国的政府帮助穷国战胜贫困和疾病,身处富国的人们也将更加安全”,“资助穷国可能有利于富国实现自我利益”。(二)新公共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公共财政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公共财政的创立。此后在近200年时间里

8、公共财政一直以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信奉“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将私人利益导向公共利益,于是要国家财富增长,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最少的政府。因此,公共财政所关注的中心是政府如何筹集资金(税收)来支撑有限的政府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有限的政府收入本身,而且很少有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些从早期的有关公共财政的论着中可窥一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结构的变化,政府的经济作用在加强。公共财政已无法解释、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特别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摧毁了人们对“看不见手”的信念,而“凯恩斯革命”又激发了那些对市场丧失信念的经济学家们不断为政府干预寻求合

9、理性依据。20世纪初逐渐形成和成熟的福利经济学,为考察政府干预是否适当提供了依据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福利经济学使我们认识到,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财富增加从而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的必要条件,也是一切经济活动所应该达到的目标,政府经济活动也不例外。总之,时代的变迁,经济环境的变化赋予了公共财政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内涵:从只关注政府收入本身的问题,转变到关注政府收支对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本身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及其效率。到20世纪50年代公共财政逐步演变发展成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主要分析政府所从事经济活动的后果及与社会经济目标的关系。既然“市场失效”给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有限的

10、资源怎样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才有效率?萨缪尔森在1954和1955年的论着中,借助“公共产品”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开辟了公共产品供给达到私人产品供给同样效率的分析途径。沿着这一途径,蒂伯特(1956)对社区之间竞争进行了研究,提出“以足投票”理论,后经斯蒂格利茨(1977)扩展,形成地方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一般理论。这些研究说明:第一,非市场机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获得如市场机制提供的私人产品那样效率的必要杀件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它的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支付(税收)总和;第二,只有在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才可进行再

11、分配;第三,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职责分工不同。尽管公共财政只研究政府收入本身,而公共部门经济学赋予了支出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两者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研究都只局限于国家层面,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自然就落在国家权力的代表政府头上。依此类推,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跨国外部效应的纠正也应该是一个全球性机构的职责。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的权力超越国家权力,因而也不存在一个全球性政府,联合国也只不过是一个“俱乐部”式的机构,不具有超国家的强制权力,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国家层面,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征税为国家公共产品筹集资金,国际层面,在全球性政府缺位的情况下由

12、谁通过什么途径为全球公共产品以及其他需要全球集体行动的事情筹集资金?很显然不可能强制性征税,即使联合国可以通过“会费”筹集一些,但对于那些拒不交费的国家,唯一的强制性手段也只能是驱逐出“会”。由此看来,在全球化条件下公共财政或公共经济学应重新被定义和塑造。三、新公共金融的基本分析框架(一)新公共金融界定1.新公共金融的含义如果说公共财政是单主体的国家主义模型,那么公共经济就是市场和国家(政府)互动的双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新公共金融是在吸收了混合经济模型的这一“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为全球化的各种需求融资。它拓宽了公共财政主要以单一的国家为中心的局面,涵盖了为

13、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和国内需求的几乎所有方面,它把公私合作关系引向全球化公共政策领域。由于它主要是为迎接全球化挑战融资,因而称其为公共金融更合适。2.新公共金融的目标新公共金融是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融资,因而与以往的公共部门经济一样,新公共金融的目标仍然是效率与公平。这里的效率是指全球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关键是确定哪些是全球公共产品或区域公共产品,由谁来组织提供,成本如何分担等等;这里的公平是指发展问题的全球公平,在国家领域,收入分配的公平通常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实现,在国际领域也能通过这两种手段实现吗?如果可以,由谁来实施?否则,如何实现全球公平?(二)全球公共产品及公平发展的生产路径全球化,特别

14、是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产生了新的跨国需求,如需要国家政策更简单透明、需要协调公共政策、纠正跨国外部效应等。这些需求可能来自国外,也可能来自国内,甚至可能来自政府自身。这些需求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揭示出来,才有了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由于政府是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它可以通过多条途径促使公共产品的生产,如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私人部门生产;强制个人和企业改变自身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公众的愿望(这种行为改变带来的正外部效应也是公共产品);政府主动生产和提供中间公共产品(如准则和标准)、最终公共产品(如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等。在国家领域,某一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水平等于各路径产出的该

15、种公共产品的总和。推而广之,全球公共产品也应由该种国家公共产品加总产生,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如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总体供给水平却等于“最弱环节”该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和航空安全措施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是典型的“漏桶效应”,因而需要通过跨国合作以提高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同时,又由于在国际层面不能如在国家层面那样强制征税,这就产生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正是这一问题导引经济学家们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全球公平发展的官方援助过去更多地出于道德和伦理关怀,这导致了官方援助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给受助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举措带来成本高昂的断层。当然道德和伦理关怀并非不重要,只是不能仅局限于此,如果加入国家利益的考量,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不发展所带来的疾病、暴力等会使发达国家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支持发展的路径不应仅局限于官方援助,还应该开辟其他的生产路径,如跨国外部效应的内部化、提供足量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公共产品、对欠发达国家投资、开放贸易、提供就业、进行市场整合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