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9965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建制度建设的调研提纲篇一:关于县城建投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城建投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3月1日15日,县政协主席杨万平、副主席文菊华率领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和部分政协委员对望城县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县城建投)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县城建投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发改、财政、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公路、房地产管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借鉴学习了醴陵市、宁乡县、平江县城建投运行管理的经验,对县城建投目标任务、发展方向、主要措施进行了认真论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县城建投成立于20XX年6月,其前身为望城县城建融资办公室,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县

2、城建投与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要行使归集和管理国有城建资本、开辟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实施国有城建资本投融资等职能。经营范围初定为城镇投资建设融资,现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土地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注册资金2亿元。目前共有干部职工27人,其中在职在编干部9人,临聘人员18人。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城建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城建融资平台,按照“融通资金和盘活资金互补、自主开发和积极招商结合、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工作方针和“政府领导、公司运作,市场主导、项目经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消化债务、扭亏增盈”的经

3、营理念,在争取银行贷款、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夯实发展平台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20XX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亿元,总负债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1服务大局谋中心。县城建投始终把县委的意图、县政府的主张与自身职能结合起来,努力创新工作方法。站在服务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紧密衔接,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近10亿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承担了高塘岭、星城、黄金三镇基础设施和玫瑰园、南山苏迪亚诺、金泽园房地产项目共计5000亩土地的征收;建设3处安臵小区,实现了房屋840幢、人口3000余人的顺利搬迁。2履行职能办大事。县城建投一班人长期坚守在城镇基础设施建

4、设的第一线,坚持“高准则、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则,认真把好招标关、造价关、质量关、廉洁关,总投资约18亿元,打通硬化了银星大道、黄金东路、金星大道(望城段)、金城大道、高塘岭大道南延线,提质改造了郭亮路、旺旺路和雷锋大道(同心段),开工建设了潇湘大道北延线(望城段),新改扩建公路总里程达60余公里。3积极融资促发展。作为政府授权的融资平台,县城建投本着做实、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积极研究国家开发性金融政策,形成了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其他商业银行为辅的融资体系。在融资渠道上采取多银行合作的办法,除了与开发银行合作争取到位贷款亿外,与其他商业银行联系争取到位亿元的贷款,用于自身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

5、目亿元,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亿元,用于支持县内中小企业贷款4200万元。4化解债务求平衡。县城建投紧紧围绕“土地经营、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任务,积极争取储备国有土地1270亩、集体土地约200亩,建立了可靠的城镇建设投资回报与偿债机制,历年累计支付银行利息亿元,仅20XX年归还贷款亿元,实现了项目总投资与总负债的基本平衡。二、困难和问题县城建投作为我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提高了城乡建设的融资能力和城建资产的使用效益,但由于县城建投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主体地位不清。县城建投注册资本于政府财政拨付,实际上具有接受政府指令进行投资、履

6、行政府部分职能的特征,管理中心与公司合并运行,不可避免地造成县城建投行政事务与公司业务混为一体。所有干部由行政单位调入,工资由财政统发,用人制度呆滞,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标制、质量监理制、责任终身制名不副实。建设任务由政府分配,没有明显的项目区域,项目的建设均实行指挥部负责制,导致县城建投政企不分。2职能定位不明。县城建投主要职能应是资本运作、城建项目储备、城建项目建设管理。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县城建投无法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城市建设资金中长期需要,主要职能仍停留在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意图向金融机构贷款上,在建设中仍停留在根据项目指挥部的指令注入资金上,仅充当政府部门负债的载

7、体、建设项目出纳的角色、回报土地产权的主体。3资金周转不灵。县城建投的资金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等。在实际工作中,城建投所承担的建设项目投资主要靠贷款支撑。因此,县城建投无法形成资本流动的循环投资体制,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甚至,随着各个项目合同规定付款期限和贷款合同还本期限的到来,资金偿付的压力将越来越大。4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政策的不配套、城建产权归属不明、基础设施价格与价值脱节,造成县城建投重建设、轻经营,重投入、轻收益,市场主体地位和存量资产未能得到有效地发挥,融资功能难以为继。融资主要手段为银行贷款借新还旧,目前仍有银行贷款余额亿元。三、几点建议县城建投

8、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班子带头示范,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有一支好学、实干的干部职工队伍。县城建投经历了财政拨付阶段、负债建设阶段,正在步入经营城市阶段。以潇湘大道北延线望城段建设顺利推进、月亮岛开发进入实质阶段为标志的望城湘江新区建设的启动,为县城建投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因此,必须为县城建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其在湘江新区建设中实现建设资金“借、用、还”的良性循环,通过项目的滚动开发为县财政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渠道、打造新的源头。1进一步重视发挥融资作用。城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地”。建设省会新城区、打造湘江新区,实质上是壮大产业、福被民生、统筹发展。抓住建设

9、大河西“两型”试验先导区机遇,打造望城湘江新区,实现“建设省会新城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城建投融资和城市项目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家着力清理、关闭五花八门的建设投资公司的大背景下,县城建投作为政府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具有县政府投资建设职能唯一有效的主体,可以极大的缓解城建资金瓶颈制约的矛盾。通过县城建投经营城建资产,更好地发篇二:20XX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城市规划与发展调研分报告(城市规划发展篇)乐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近年来,根据我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显山、露水、透绿、通畅”的山水人文内涵特点,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主题,以抓好城区建设与开发为

10、主线,加大城市建设投入,重塑城市形象,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品味不断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根据市委城市建设与发展调研课题的要求,现就我市城市规划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城市基本情况我市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典型山区市,城镇发展在山间平原或河谷平川之中,具有“七山二水一地”的地形特征,境内交通便利,是粤、湘、桂、赣四省(区)交汇中心。市域东西相距公里,南北相距公里,全市面积2421平方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经过市境西部,京广铁路贯穿境内南北,正在建设的广乐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地理位置优越。乐昌现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市域总人口万人,城镇建设用地

11、相对集中在乐城与坪石两个城区。其中位于我市市域东南部的中心城区乐城,现状人口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市域副中心城区的坪石,现状城镇人口约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平方公里。按照“打造两大窗口、搞活城市经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工、贸、旅相结合的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我市以科学的决策、超前的思维、超常规举措和市场化、规范化的运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龙头和纲领作用,城市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品位逐年提高。一是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规划形成了“两个中心,三条带,三大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两个中心”即新城市中心,在现状城区东南部,沿武江两

12、岸布置新城市中心,为全市行政、文化、商业、金融和体育中心;老城中心,现状中心城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为老城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中心;“三条带”即沿京广铁路布置城市北部发展带,沿铁路和武江之间布置城市中部发展带,沿武江和乐梅公路布置城市南部发展带;“三大片区”即城北区、乐城区和河南区。其中城北和乐城区规划以商业居住为主,是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河南区规划为全市生活用地的主要发展区以及货运中转、对外仓储区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万人,城区建设用地沿武江呈带状分布,主要位于武江河以北的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已达平方米,现状城区内居住用地约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0%。二是构建了

13、道路交通体系。城市道路骨架逐步拉开,长乐公路、乐廊公路的扩建与梅乐公路的建设,以及中心城区道路的扩建改造,使我市的路网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现有对外交通道路4条,分别为乐梅公路、S247线、S345线和S248线,分别通往廊田镇、五山镇、梅花镇、韶关市区和北乡镇,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三是城市特色逐步显现。市政府下大建设力度,规划改造了“一江两岸”,结合沿江地块的开发利用,运用城市经营的手段,筹集资金建设城市功能设施,对水景、江景、岸线、绿地系统、道路桥梁、街景、灯饰灯景进行了整体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的粤北生态园林城市。四是落实了一批重点项目。旧城区拆旧建新和

14、新城区拓展工作开展顺利,在完成行政办公区、富庭雅苑、顺易华庭、中心花园、“一江两岸”、竹林公园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又相继实施了碧桂园、兴业茗居、人民路百福商业广场以及城南医药公司地块金生圆商住开发项目,而位于原兴华电影院地块的城市广场以及市体育馆南侧地块的全民健身广场等项目亦已进入实施阶段,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五是进行了新一轮乐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修编后,我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韶关副中心城市,北江流域重要经济中心之一,乐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工、贸、旅”协调发展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控制在麒麟山以南,马头山以北,

15、广乐高速公路以东,横岭村以西的范围内,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北适当拓展,其中到20XX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人口达20万人。目前,省住建厅正对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成果向省级相关部门进行评审会前期意见征集,待征集工作完成后即可组织专家评审。六是全面加快中心镇建设。在编制完成坪石、梅花、黄圃、廊田等中心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局还对69个村庄进行了规划编制,以更好地指导各镇的规划与发展。目前,坪石、梅花、廊田、黄圃镇已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镇。根据产业类型,初步形成了以坪石镇为代表的乐昌市的工业基地、省级

16、物流集散地、旅游胜地;廊田镇为以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为主导,以发展农、林、矿产品加工为主的乐昌市中心镇;黄圃镇为乐昌市北部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农产品集散地;梅花镇为乐昌市西北部的以农、副产业品加工、矿产加工等轻型工业为主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二、创新举措,以“五个坚持”促城市发展立足“南北延长、东西拓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合理布局、搞活经营”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我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规划指导,推动城市规划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指南。没有高起点的规划就没有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我们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积极组织力量,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