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9883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特种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赵万生王振龙郭东明赵福令朱荻黄因慧摘要就当前国际特种加工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从激光加工、电解加工、超声加工尤其是电火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从国外此方面的研究中,看出21世纪特种加工技术的走向,并为我国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es and analyses the latest overseas advancements of nontra 2ditional machining methods such as electro 2discharge machinin

2、g ,laser beam machining ,elec 2trolytic machining ,as well as ultrasonic machining.This review also gives a prospect on the de 2velopment of non 2t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and provides a refer 2ence to the domestic research.关键词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电解加工 1引言 伴随着难加工材料及复杂曲面加工

3、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种加工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及航天、航空、模具制造等高新技术的推动及市场牵引下,正朝着更深层次发展。目前国际上对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细化。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对微型机械的迫切需求,微细加工已不再是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代名词,目前国际上对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超声加工、微细激光加工、微细电化学加工等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特种微细加工技术有望成为三维实体微细加工的主流技术;(2新型元器件在特种加工领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如大功率激光器、新型压电材料等;(3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化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概念正逐渐渗透到特种加工领域中。可以预言在

4、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与当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特种加工技术将在制造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4特种加工的应用领域正在拓宽。如非导电材料的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激光、电子束表面改性等。特种加工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进步已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相收稿日期:1999-09-20对于70年代、80年代而言,90年代后,国际上对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这一点从不完全统计的EI 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特种加工技术的文献数量(通过主题词索引检索上可见一斑,如图1所示。图1EI 收录的几种特种加工方法的文章数2电火花加工技术211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大致可以1984年线电极电火花磨削(W

5、ED G 技术的出现为界而分为两个阶段。此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火花加工用于微细加工的可行性,如对电极材料、电极损耗、工作液、排屑方式及加工间隙等状况的基础性研究;WED G 技术的出现,圆满地解决了微细电极的制作与安装问题,伴随着这一时期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进 入了实用化阶段。WED G 技术的出现,使得微细轴孔的电火花加工成为可能,在这一方面,日本东京大学增泽隆久等人已加工出215m 的微细轴和5m 的微细孔,代表了当前这一领域的世界前沿。随着微型机械的发展和WED G 技术的逐步成熟,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已拓展到了三维微细型腔的加工中。据统计,微细电火花加工在电火花

6、加工中所占的比重正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10%。在微细电火花加工中使用微小成形电极,利用传统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方法进行微细三维轮廓加工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复杂形状成形微小电极本身就极难甚至无法制作,而且由于加工过程中严重的电极损耗现象,将使成形电极的形状很快改变而无法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曲面加工。因此,使用简单形状的电极,借鉴数控铣削的方法进行微细三维轮廓的电火花铣削加工,是当前微细电火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1997年,日本东京大学余祖元博士、增泽隆久教授等提出了电极等损耗概念,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这一规律。由于在电极等损耗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的损耗只发生在电极底面,而且通过加工路径的合理规划,

7、可使得电极端部处于等损耗状态,因此加工中电极损耗的补偿策略将变得极为简单,使得微三维轮廓的精密电火花加工成为可能。图2是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利用简单形状的微细电极,通过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而制作出的微汽车模具及用其翻制出的微汽车模型,其长、宽、高分别为500m 、300m 、200m 。为利用简单形状的电极进行复杂形状尤其是具有尖角锐边的微孔加工,日本冈山大学冈田晃等人提出了用三角形截面电极进行复杂形状微孔加工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经过拉拔成形的三角形截面银电极,利用精密数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成形加工中复杂成形微细电极制作困难及线切割加工中尖角变钝等技术难题,成功地加工出了五边形及六边形等具有尖

8、角的微孔,如图3所示。虽从原理上讲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但这至少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实现微细加工的途径可能还有很多 。图 2微细电火花加工实例照片图3用三角形截面电极加工出的多边孔212电火花加工新方法的研究21211气中放电加工技术一般认为,液体绝缘性工作液(如煤油或去离子水等在电火花加工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在加工中所起的冷却、排屑和压缩放电通道等作用,使得电火花加工得以稳定、可靠地进行。但液中放电加工也同样带来了加工设备庞大复杂、电极损耗较大等显而易见的缺点。如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气中放电加工,将无疑对电火花加工工艺和设备本身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国

9、枝正典等人对此种加工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实验结果。气中放电加工的原理如图4所示。加工过程中,管状电极作回转和轴向伺服运动,高压气体从管中高速喷出以避免加工屑反粘凝固在电极和工件表面上,同时加速了熔融和汽化金属的抛出过程,并起到冷却电极的作用。国枝正典的研究发现,气中放电加工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其加工过程中的电极损耗率极低,图5是得出的实验曲线。可以看出,其电极损耗几乎与脉冲宽度无关,这暗示了用气中放电进行窄脉宽精微电火花加工的可能性。利用逐层扫描铣削加工方式,国枝正典等人还利用013mm 的管状电极进行了气中放电三维型面的加工实验,图6是其加工实例照片 。图4 气中放电加工

10、原理图5电极损耗率比较图6三维型面加工实例21212混粉工作液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后的工件表面一般较为粗糙,且表层有一层厚度不均、具有微裂纹和残余拉应力的“白层”,这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都是不利的,无法满足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零件的设计和使用要求。为此通常需要对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进行抛光,这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制造周期和制造费用,而且由于对复杂型面的抛光常常是采用手工操作,抛光后工件型面的精度难于保证。为此,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手段,改善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质量,进而省去抛光工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由电火花加工机理可知,要改善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只需减小电火花加工中的单脉冲放电能

11、量即可。对小面积电火花加工而言,这样做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大面积电火花加工,由于工件和电极间形成的极间电容相应变大,对放电能量的储能作用加强,当单个小能量脉冲到来时,工件和电极间并不发生放电;只有当多个脉冲到来,极间电容中储存了足够的能量,使极间电压达到击穿值,才能发生脉冲放电。但此时的放电能量已远大于单个脉冲能量,因此单纯通过减小单脉冲放电能量并不能完成低粗糙度值的大面积电火花加工。80年代末日本学者毛利尚武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工作液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硅、铝等微细粉末,会显著改善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达到类似镜面的效果,从而提出了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此后诸多学者从机理与工艺等方面对混粉

12、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工作液中添加适量的Si 、Al 、Ni 等粉末时,导致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加工中放电间隙将明显增大,使放电对工件表面产生的冲击压力减小,从而使放电熔池中的熔融金属抛出量减小,形成较浅的放电蚀坑;金属及半导体粉末与工件加工表面之间将产生微放电,使放电电流分散于整个加工表面,形成放电分散,有效地防止了放电蚀坑的多次重叠;混粉工作液还将分散极间电容,从而使极间电容减小,有效地减小了放电脉冲能量;工作液中的硬脆性粉末,对电极和工件表面可能还具有研磨、抛光等作用。当然对混粉工作液镜面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目前还远未完善,有许多内容尚需进一步深

13、入研究,但毕竟人们已经看到了实现大面积镜面电火花加工的可能性。图7是用混粉工作液电火花加工出的三维曲面照片。 图7镜面电火花加工实例 21213非导电材料的电火花加工近年来随着非导电工程陶瓷材料应用范围的日趋扩大,对其表面的加工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些材料大多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用传统的接触式加工方法一般很难满足其加工性能要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本身决定了其无法胜任对非导电材料的加工。但由于电火花加工是一个非接触的热物理作用过程,因此对电火花加工过程进行重新认识,探索其对非导电材料的适应性问题成为目前电火花加工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在此方面的研究中,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福泽

14、康与丰田工业大学的毛利尚武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国外许多学者还针对非导电陶瓷材料的复合电火花加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福泽康等人的研究是基于工作液(如煤油在火花放电时的碳化导电现象而进行的。其加工原理如图8所示。在非导电陶瓷(工件端装有导电的辅助电极,这样在工具电极与辅助电极间就会产生通常的火花放电,并进而使非导电陶瓷材料得以蚀除。福泽康、毛利尚武等人还就辅助电极的安装方式及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氧化物陶瓷(如ZrO 2和非氧化物陶瓷(如Si 3N 4进行了加工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实验结果。图9是其在陶瓷材料上加工出的星型孔照片。图8非导电材料EDM原理图9赛隆陶瓷电火花加工实

15、例21214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通常认为电火花加工是一个热物理作用过程,加工过程中其放电点附近可形成接近20000的局部高温。因此适当控制加工条件,并对工作液和电极材料进行适当处理,应能在被加工表面上形成抗磨损和抗氧化性能良好的表层。日本丰田工业大学毛利尚武等人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小脉宽正极性精加工条件下,用Si 电极对Crl3和SUS304不锈钢及用WC 2Co 粉末或Ti 基粉末压缩成形电极对碳钢进行表面电火花强化处理,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表面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均大为提高。其他专家的研究也证实了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 1Siman 及Spark Tech 公司的EI 2Menshawy 等人就冷轧辊表面的电火花毛化(ED T 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表明,ED T工艺的R a均匀,再现性好,可通过调节脉冲放电参数(如脉宽、脉间、峰值电流及电压等来控制R a的大小。其毛化表面的粗糙度选定范围较宽,可达R a01510m;而且由于ED T工艺不受被加工材料硬度的限制,因此允许轧辊选用硬度高和耐磨性好的材料;此外,由于火花放电所产生的局部高温,加上绝缘工作液的作用,使EDT对轧辊表面具有淬火作用,大大提高了轧辊的表面硬度及使用寿命;由于火花放电过程的随机性,因而电火花毛化表面不具有单一的层面,使得喷漆效果好,没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