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9883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近年来,专家不断提出,中国家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道路,因为家族经营式的管理模式终将限制企业发展。诚然,这些看法和观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家族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家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家族企业的势力和实力都在增强。这些矛盾,说明我们实际上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状况了解甚少,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不深入。本文将就家族企业进行概述,对其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进一步研究。关键字: 家族企业 企业治理 结构181前言1.1研究背景家族企业是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存和发展着,并且在

2、各国(地区)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克林盖尔西克等(1998)的研究,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之间,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由家族控制,并且创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雇佣的劳动力也占一半。另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短寿”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第一代就有 2/3 到 3/4的家族企业没落或被出售,只有 5%15%的企业能传承至创业家族的第三代(Neubauer & Lank,1998)。 据中国工商联调查,中国民营企业里 80%是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经成

3、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相比,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却面临困境, “中小企业”几乎成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代名词,家族企业“长不大”问题是普遍现象。他们成长过程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使得家族企业的成长陷入困境。1.2研究综述在这方面,学者们大多通过将华人企业或中国私营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有人认为在现实中国经济中,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治理模式,并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来尧静,2002);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特制变化会逐渐强化家族直接控制企业的治理方式,而这种治理方式并不妨碍企业成长(熊毅,2004)。也有人把家

4、族企业当作一种具有某种优势的交织着经济关系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复合治理模式,认为完全否定家族企业,要求它们全部向现代企业转化,既不现实也违背客观社会规律;而应当结合特定阶段,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转换提供可选择的路径和手段(甘德安,2002)。而大多数人则认为,小规模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虽然具有一些特殊的效率,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控制权逐步从企业主及家族成员手中向非家族的中层经理人员转移,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王宣喻、储小平,2002)。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模式改进其内部治理结构(苏琪、李新春,2004)。关于家族企业的管理,家族企业最为人所垢病的现

5、象便是其管理方式上“任人唯亲、裙带关系”,难以吸纳家族外人才,难以实现从人格化的交易向非人格化交易的制度创新,从而普遍面临企业规模长不大的难题。对此状况,学者们大体上表现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家族制管理已成为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家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摆脱家族制管理,实行非家族化管理(吕政、郭朝先,2001);另一种观点认为,家族企业的成长瓶颈主要在于不能有效吸纳和集成新的管理资源(储小平,2002),中国家族企业不可能跳跃“管理革命”而进入全球竞争的大型企业组织之列,但是,中国的“管理革命”并非全部以两权分离和引入职业经理认为标准,可能是对家族化治理结构的改造而形成的“家族管理

6、型”企业。1.3研究意义中国目前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是民营家族企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腾飞,综合国力能否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家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外界环境的变化也要求家族企业必须不断成长,但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现状却制约了其成长。众多经验性研究表明,企业的兴衰成败、业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有效。 近年来,家族企业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国内学者多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或沿用旧的企业理论对家族企业文化、产权、用人模式等进行阐述,而把家族企业本身作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相当薄弱。西方国家与国外华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尽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多是从提供咨询

7、的角度进行论证,未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式。借鉴和汲取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成长的矛盾及形成原因,探索出解决办法。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中国家族企业建立与完善高效率的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家族企业概述2.1概述与发展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一般是谁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

8、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据统计,家族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占据美国GDP的50%,并为美国提供了50%的就业机会。而据美国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调查,家族控制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

9、78%。同时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不再是控股严密的私人公司和夫妻店,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据幸福杂志统计,在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有175家家族企业。而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近几年来虽然美国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家族仍然控制着企业较大的股份。据香港学者郎咸平教授对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在欧洲各国中,前15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比利时和法国甚至达到36.63%和33.80%,家庭企业在所在国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看出,无论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还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们这个

10、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就业压力很大的国家,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私营经济,对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福利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2.2特征第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基本都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家长作为领袖的地位和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企业是舞台,家长是导演,家长的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等深深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具有凝聚力的主要原因。由于权力集中、决策专断,企业对家长过分依赖,企业的荣辱安危、生死存亡都系于一人之身。家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紧密结

11、合,因此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潜能,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家族企业在创业时期,凭借家族成员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聚集人力财力,全力投入,团结奋斗,不计报酬,在很短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各家族成员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信息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到企业的每位成员,家长制的权威领导使企业决策迅速,反应较快,有助于企业利润趋于最大化;加上家族企业本身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使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心理契约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家族企业的总代理成本也较低。第二,家族企业产权关系简单,产

12、权主体明确。家族企业都倾向于通过控制所有权实现其他权利。其大致分布情况是,企业规模越小,产权越集中,结构越单一;企业规模越大,如何保持控股权越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家族企业特别关注所有权或产权对于企业内部的其他权利的支配能力。有时会看到一些企业已具备完善的股份公司组织构架和制度安排,但实际上其终极所有权仍为一个或几个家族核心成员所拥有。第三,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以血缘、亲缘、姻缘、地缘为基础的共同利益是家族企业凝聚的纽带和创业的动力。中国的家族以血缘谱系为主,家族企业试图用这种血缘关系建立一种天然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其成员的挑选往往首先来自于经营者的同宗、

13、同乡、同学等,尤其在企业创业阶段,血缘的亲近更容易达成组织成员间的信任,默契和服从,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日后因财产、权力方面发生的纷争。因而在家族企业中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与家长制相对应,企业内部主要以人治方式进行管理,即主要依靠个人经验与智慧、情感的好恶和亲朋好友关系来管理企业,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大。企业或许也讲法制,也有制度,也有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但那是人治下的法制,感情下的制度,个人主导控制下的“三会”。第四,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家庭的财产积累。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的创办资金大多来自家庭的财产积累,或通过小范围内的筹资而取得,企业的资源极为有限,人手不足,处于稳定和节

14、约成本的考虑,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成本、决策权、人事权等理所应当的掌握在主要投资者和创办者手中。相应地,风险的承担和受益的主体也均为家族。由于一部分家族企业内部管理还很不规范,社会的信任度也比较低,从而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声誉。加上我国金融信贷体系及私营经济信用体制的不完善,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控制的比较严,所以,家族企业贷款难。而又由于我国对企业上市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很难像西方的股份有限公司那样,在需要资金时可通过向社会发行普通股票和债券的形式迅速筹集到资金,因而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的财产积累。3我国家族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3.1产权单一封闭和融资难有其深刻的政策根源改革开放

15、初期,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日渐落后,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家族制度和管理模式自然而然承载起整合社会资源的职能。企业初期,绝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个人管理或家庭家族管理的方式,利用中国家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家族成员之间高度信任,利益高度一致,无偿获得家族成员的劳动和智力支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协调成本和监督成本,保证企业灵活高效地运行。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环境动荡不安,游戏规则不断变更,对私有产权保护不力,在这个市场规则迅速调整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需要突破政策限制,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然要求高级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忠诚度,规避政府管制。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忠诚和

16、信任为纽带的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家族企业融资困难造成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只局限于家族或有密切关系的朋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的改革相对滞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长期以来由国有四大银行主宰,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间总存在着微妙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总是步履蹄珊,不能完全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策性贷款仍在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型私营企业也往往望贷款而兴叹,何况是一般羽翼尚未丰满的家族企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后经营趋向稳健,宁愿放弃一次机会也不愿意受风险承担责任,对家族企业的贷款需求有着“惜贷”心理,态度谨慎,甚至消极。第二,贷款成本高。从技术上看,私营家族企业布局分散、贷款笔数多、数额少、风险大、手续繁琐,导致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申请往往是消极推托。第三,担保机制不健全。为了保护资金的安全性,银行在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