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9761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篇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由来及现实意义一存款准备金概况1.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这种货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券和客户存款的兑付。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它正演变为央行调控金融机构存款派生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制度下,

2、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通过存款准备金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和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存款准备金比率升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图,中央银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公开的、家喻户晓的行动,并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因此,调整准备金比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有效宣言,而且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强制性。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影响货币乘

3、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货币政策“巨斧”之称。2.存款准备金的传导机制根据货币政策的内部传导机制可知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货币供给的的途径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首先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影响操作目标的阶段,即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启动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到银行体系所持有的基础货币数量的变动。在这一传导阶段中,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具有决定意义。中央银行通过自己所能操作的工具变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运用来调节和控制银行体系所能持有的基础货币数量,决定

4、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总规模。其次是通过操作目标影响中介目标阶段,即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到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这一阶段,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余额增加,或负债余额减少,基础货币从银行体系或公众手上流入中央银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借助货币乘数效应的传导,使得货币供给量呈多倍伸缩。关于货币调节内部传导机制表明,货币供给的扩张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的,而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变化则取决于影响它们的各因素的特性及其变化。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一方面,将使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准备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应缴准备金额增加,超额准备金则相应减少。虽然法定准备金

5、与超额准备金同属于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但法定准备金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般是不能动用的,这两个项目的一增一减无疑使基础货币的构成发生了改变,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小。若商业银行在准备金率提高后出现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就只能倍数收缩贷款,以使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例符合提高后的准备金率的要求,货币乘数相应下降,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紧缩。反之,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使得商业银行缴纳法定准备金之后,还有富余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必然将其用于扩大发放贷款,又形成数倍的存款,从而使得货币乘数扩大,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能显著影响货币供应量,我

6、们就认为该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有效的,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小或不明显,我们就认为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较低或无效。3.中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差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而一般西方国家不对存款准备金付息。二是我国对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对同一机构则不管活期、定期还是储蓄存款, 均实施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而西方国家一般对不同流动性的存款实行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我国以金融机构月末或旬末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而西方国家一般按金融机构的日平均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准备

7、金的基础。四是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大大高于西方国家,而且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程度也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如20XX年调整了l0次存款准备金率、20XX年9次、20XX年6次、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次(每月一次), 可以说,这种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全球罕见。篇二: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

8、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1.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

9、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2. 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5. 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

10、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6. 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四)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1.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行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于8%。2.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暂按月考核,当月8日至下月7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金融机构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

11、月末该机构全系统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于8%。从1998年10月起,上述金融机构统一实行按旬考核。3.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法人按旬(旬后5日内)将汇总的全行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报送人民银行。4. 现在执行按月考核存款准备金的城市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暂按月(月后8日内)将汇总的全系统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报送人民银行。自10月份起统一执行按旬(旬后5日内)报送一般存款余额表的制度。5. 各金融机构按月将汇总的全系统月末日计表,报送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定期对金融机构上报的有关数据进行稽核。6. 从20XX年1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法人每日应将汇总的全系统一般存款余额表

12、和日计表,报送人民银行。(五)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入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8%,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帐户出现透支,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金融机构不按时报送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和按月报送月末日计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予以处罚。上述处罚可以并处。(六)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缴来一般存款利率%和备付金存款利率%(加权平均%)统一下调到%。(七)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

13、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篇三:存款准备金制度介绍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发展历史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身兼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双重身份。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的中央银行。其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监管和调控金融行业,其中就包括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设立的。通俗地说,就是商业银行把手里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存款准备金率定为多少,何时调整,是升是降,幅度多大,由中央银行发布,各商业银行执行。1984年,按存款种类,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14、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与此同时,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再按存款种类分类,而是统一为一个标准,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0%。此后人们再谈论存款准备金率,都以此为尺度。 1987年和198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经两次调整,将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由此,我国进入存款准备金率最为稳定的一个时期,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1998年前后,中国金融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银行先

15、后成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断改革,央行一般不再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为适应改革需要,保障商业银行资金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尽管-5%的调整幅度是历次调整中最为剧烈的,但中央银行通过追加收回再贷款计划、增发央行融资券等方式进行了对冲。1999年11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6%的历史最低点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到20XX年3月20日。20XX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率进入一轮上升周期,一直持续到现在。调整幅度保持平稳,包括今年在内的近13次上调,其幅度都锁定在%。23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先后调整19次。综观这段历史,今年调整次数最多。二、发展现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相比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相对温和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属力度较强的工具,被认为是收紧银行资金,减少放贷的最有效方法。20XX年111月共上调9次,除去3月和7月,每月都有上调。最新一次调整将于11月26日到位,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创出历史新高,意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当前,银行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突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