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管理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8665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备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灾备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灾备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灾备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灾备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备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备管理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备管理制度篇一:灾备建设思路金税工程(三期)容灾方案建设思路根据金税工程(三期)的项目建设要求,各信息系统的数据将逐步集中到省级处理平台,其核心应用也将逐步上收到省级处理平台和总局处理平台。目前,国家税务总局以及各省国、地税务部门现有业务严重依赖信息系统,其新业务的开展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大量重要的税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的网络和主机应用进行传输和处理。一旦这些机房因为电力、水灾、火灾等因素而无法正常运作,如果没有异地灾备中心提供服务,则将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影响面也将直接波及到全省乃至全国。作为金税工程(三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灾备系统的建设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

2、必须要考虑业务需求、组织架构、流程分析、技术手段、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而且由于税务系统数据与应用的灾备需求的复杂性和难度,这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方案。在灾备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各相关机构和人员严格遵循该方案执行,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保证灾备项目的成功实施。一、灾难恢复等级划分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XX年4月下发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中的定义,灾难恢复等级可以划分为6个不同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灾难恢复需求确定灾难恢复等级,不同的灾难恢复等级,其解决方案可根据灾难恢复登记以下主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分为七级,即从低到高有七种不同层次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金税工程(三期)各业务的系

3、统及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恢复策略,来设计选择灾难恢复方案和计划。根据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定义,灾难恢复级别的选择,主要决定以下七个要素: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备用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运营维护管理灾难恢复预案国信办在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中定义的灾难恢复等级划分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第1级 基本支持第一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1所示。表 A. 1 第1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第2级 备用场地支持第二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2所示。表 A. 2 第2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第3级 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第三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3所示

4、。表 A. 3 第3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第4级 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四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4所示。表 A. 4 第4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第5级 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五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5所示。表 A. 5 第5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篇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设计详细介绍与分析数据中心灾备体系设计详细介绍与分析20XX-03-03 网络 网络数据中心灾备体系设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灾备需求分析、灾备技术体系设计与设计。灾备需求分析是根据数据中心 的业务特点与系统特点,分析存在的风险;灾备技术体系设计则是为达到灾备需求的旧标而进行的具体技

5、术实现;设计则是为确保灾备系统规范运作而 设立的管理制度。由于规范中对的设计已经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设计方法与要求,本文将不再赘述,而将重点放在介绍灾备需求分析与灾备技术体系 设计方面,为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一、区域数据中心灾备需求分析风险分析全面详尽的风险分析是数据中心灾备体系设计的基础,风险分析方法包括:1 资产识别,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硬件、软件、数据、文档、服务和声誉等。单位应对资产进行分类,以区分资产的不同重要程度并 确定重要资产的范围,应X对资产进行标识以区分资产对业务正常运作的影响程度,据此确定资产的等级。2威胁识别,即识别信息资产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如自然因素与人为因

6、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等。 3脆弱性识别,即识别可能被威胁利用的信息资产的弱点,主要包括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技术脆弱 性涉及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等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管理脆弱性可分为技术管理脆弱性和组织管理脆弱性两方面,前者与具体技术活动相关,后者与管 理环境相关。具体分析活动可通过问卷调查、工具检测、人工核查、文档查阅和渗透性测试等方式开展。完成风险分析后,需要根据灾难发生的可能性、灾难发生后的损失预计等 因素,计算对应的风险值,进行风险分级,为后续分析工作提供参考。业务影响分析1定义业务影响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不同业务遭遇到风险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估算对停

7、止业务时间长短的接受情况和使影响 降至最低的处理需求,对灾备的其体实现提出明确要求。BIA的目标包括:识别和量化每个业务单元或者资源对整个企业在业务运行方面的影响; 识别潜在的失效场景和评估潜在的威胁;定义针对不同的灾难恢复要求所需要的不同级别的投资情况;建立灾难恢复时的恢复流程优先级,指导灾难备 份恢复策略的制订。2BIA业务影响分析的方法 业务功能地位分析。可从业务功能的政策要求、是否核心业务、业务涉及的机构与用户范围、业务处理实时性与频度、业务功能与机 构内外其他业务功能的关联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业务中断影响评估。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量化的方法,评估业务中断可能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

8、损失;二是以非量化的方法,评估业务中断所引发的社会影响、法律影响、信用影 响、品牌影响等。业务影响分析最终将影响对灾难备份体系的需求,根据规范的要求,灾备体系的需求必须明确需求等级、各等级对应的最低恢复要求以及恢复的优先级。主要指 标是RTO,即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从停顿到恢复正常的时间要求,以及RPO,即灾难发生后,数据必须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要求。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与上述两项指标的参照要求如表1所示。表1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及RTO、RPO指标要求基 础架构分析数据中心技术体系分析是灾备技术体系建设的基础,灾备技术体系与数据技术体系匹配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灾备中心对数据中心生产环境的可替代程度,对

9、于高效实 现灾难恢复,提高灾备中心可用性有重要意义。对数据中心技术体系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人手。1基础运 行环境分析。在确保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技术架构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明确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对机房配电、空调、地板承重 以及布线的具体要求等基础环境信息,为选择具体的灾备环境提供参考。2应用部署特点分析。主 要分析各类应用部署平台的情况、应用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应用正常运行需要数据质量、应用正常启动和异常启动需要的时间等关键因素,作为灾备中心应用体系 构建的基础。二、区域数据中心灾备技术体系设计灾备模式的基本体系架构灾备模式主要有“同城灾备”、“异地灾备”以及“同城一异地灾备”三种主要方式

10、。同城灾备,是指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处于同一城市内,可同时采用同步备份与 异步备份技术。其具有最低的投资成本,最快的灾难恢复速度,极高的数据保障,但无法应对区域性的灾难风险。异地灾备,是指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在不同的城 市,一般只能实现异步备份。其投资成本较高,灾难恢复速度与数据保障能力略低,但可应付广泛的灾难风险。同城一异地灾备则是两者的结合,投资成本最高,但 同时具有前两者优点。同城一异地模式也分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首先建立同城灾备中心,然后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同城灾备中心的备份;一种是同城灾备中心与异 地灾备中心分别独立为数据中心实施备份。 具体选择何种灾备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所面I临的风险特点

11、、业务特点、成本投入等多种因素。由于数据中心面临的重大风险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数据中心范围内,而 同城灾备中心在业务迅速恢复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因此同城灾备中心的建设一般是必须的。灾备模式的选择建议如下。1全国性数据中心采用同城一异地灾备模式。由于其业务系统与数据的影响面广,由此必须采用最为可靠的灾备模式。2建立总中心一区域两级数据中心的机构,在区域数据中心建立同城灾备,并通过数据总中心的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各区域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异地灾备。当区域 数据中心出现严重故障时,可通过同城灾备中心实现对全省业务的迅速接管,而出现区域性重大灾难时,可通过数据总中心的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区域业务的恢复。这 一

12、模式既减少了区域自建异地灾备中心所需的庞大投资,又能提供全面的灾备保护。灾备中心基础环境建设灾备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选址。灾难备份中心与生产中 心之间距离合理,应避免灾难备份中心与生产中心同时遭受同类风险。综合考虑生产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交通和电讯的便利性与多样性,以及灾难备份中心当地的业 务与技术支持能力、电讯资源、地理地质环境、公共资源与服务配套能力等外部支持条件。2。基础条件。机 房环境要求与主中心相同,各项建筑基础环境、供配电环境、温湿度空调环境、消防和监控安全环境等,都应参照生 产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设计,至少达到生产数据中心机房环境所属等级要求。考虑到灾备恢复情况下额外

13、的外部技术支援,灾备中心在工作人员容纳方面应作适当考 虑,以保证有足够空间容纳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集中协同办公。3建设方式。灾 备中心的建设方式可采用自建、共建与外包建设等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需要结合各类机构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自建是指金融机构独立建设区域数据中心,此 模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但投入庞大,适用于大型金融机构。共建是指数家金融机构共同规划投资,建设参与各方共同使用的区域灾备中心。共建模式减少 了各方的投资压力,但需要各方充分协调,有效实现灾备中心的建设管理,参与机构不宜过多,适用于中型金融机构。托管是指将区域灾备中心由专业的灾备服务商 建设管理,金融机构向其租用灾备物理环

14、境,实现数据与系统的区域灾备体系建设,此模式充分利用了灾备服务专业化的优势,在最大限度减少建设投资的同时,为 信息系统提供可靠保护,适用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表2数据备份复制主要方式之比较网 络备份体系设计篇三:中国灾备标准和产业现状分析中国灾备标准和产业现状分析随着中国信息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中国信息化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农业、工业、科技、教育和国防等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正稳步提高;重大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成果显著;中国电子政务系统广泛应用。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信息化国家。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的是“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已成为了

15、信息化发展和完善的核心,相应地,信息安全和保护就演变成国家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必将成为信息化国家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对信息安全的体系、模式和战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正式发布了文件20XX-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上看,信息安全可以分为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4个层面:其中,物理安全围绕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装备及其有关信息的安全;运行安全围绕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的安全;数据安全围绕着数据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存储等环节中的安全;内容安全围绕非授权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安全。显然,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基础性安全,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而在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威胁因素中,各种灾难威胁由于其危害大、后果严重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外,据IDC统计,美国在20XX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