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改革新课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727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改革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程改革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程改革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程改革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程改革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改革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改革新课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标) 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标)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目标和内容. 一,课

2、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 说明提这个问题的同志

3、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我们不要忘记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数精英或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二,

4、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既然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足以改变一位教师的命运,影响这位教师所教学生的一生.记得在1998年的一次省级高中教学研讨会上,我向与会的数十位一线教师介绍了自己的"一节课只讲授22.5分钟以内"的观点,一位老教 师在会上提出这样的质疑:"请问本书林老师,我每节课45分钟拚命地讲,都无法教完高中物理的三本书,不知你是怎样用这么少的时间教完的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5、说:"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教'完它,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学'完它."虽然这里的'教'与'学'仅一字之差,却能从中折射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学会自学教材的.有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听讲却在看书,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听老师讲呢 "该学生答道:"我听不懂,想看看书."老师非常气愤地指责道:"你听都听不懂还想看

6、懂 "然后向讲台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补了一句:"简直不可思议."是的,在这位老师的心中,书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才会懂,学生自己如果能够看懂,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19世纪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

7、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界,看社会,看生活.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老

8、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不过,我认为制度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文化是文明,就只能继承与发展,提"重建"有点过于激进,有可能被执行者错误地理解造成严重的后果.比较恰当的提法应当是"改革制度".三,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 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得先弄明白现代

9、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这"五性特征",至于具体的体现方法,在本书以后章节中将给予详细介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10、,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条件,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11、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

12、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五,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

13、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二是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三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五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六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七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八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九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应实现六

14、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

15、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工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