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7700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投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动因分析 攀钢财务有限公司 本文是攀钢财务有限公司承担的四川省金融学会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大型钢企产融结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执笔人:何双喜一、问题的提出目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大势,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已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无论是(资本)市场主导型的欧美融资体系还是银行主导型的德日融资体系,其国内大集团的产业资本均大量向金融资本渗透。在国内,很多央企对产融结合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些电力、电网公司更是明确提出将金融业作为第二主业。那么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是否有必要循着先行者的路径,走产融结合之路呢?产融结合会带给大

2、型钢铁企业什么样的好处呢?这些问题的厘清对于处于产能过剩困境中的大型钢企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大型钢企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1、钢铁行业和金融行业比较分析(1)行业收益率比较从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看,钢铁产业处于产业的成熟期,其所获得的利润率一般为社会平均利润率。同时钢铁业也是一个“强周期”行业,在我国总体表现出“长期低迷短期繁荣”的特征(1993年到2002年,行业经历了长达10年的低迷期。2002年-2003年出现复苏并走向繁荣,2007年到达高峰)。由于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供应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等因素,钢铁行业波动的突发性、起落性特征比金融业更为强烈。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处于“金融抑制”状

3、态,企业和居民的有效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供给存在明显的稀缺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充分。在供需失衡和政策准入限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获得较高的“制度收益”,利润率远远超过社会平均利率。表1 钢铁行业和金融行业近5年行业净资产收益率20052006200720082009平均值钢铁行业5.63%5.9%7.17%4.46%5.37%5.71%城商行16.2%19.36%15.71%24.15%19.38%18.96%证券公司2.32%16.46%38.14%29.25%13.61%,17.23%保险9.17%13.22%15.92%10.87%15.58%12.95%信托公司3.15%7

4、.3%24.02%14.5%NULL9.79%(2)行业发展空间比较从市场空间来说,钢铁行业已经进入行业的成熟期,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就是存量钢企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金融业还处在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近年来金融监管逐步放松,力求发展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多层次金融机构,大量中小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加强了行业活跃性和灵活性。从近5年金融行业和钢铁行业的资产规模和比重来看,钢铁行业和金融行业这几年都取得较大的发展。但钢铁行业的扩产使得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而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无法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展望未来,我们不难看出金融行业有着更有吸引力的发空间。表2 近5年钢铁行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5、20042005200620072008钢铁行业总产值1030.495776.907326.999007.1411380.31金融行业总产值5393.006307.208490.3013332.016816.5GDP(亿元)159586.70184088.6213131.7259258.0302853.4钢铁总产值/GDP0.65%3.14%3.44%3.47%3.76%金融总产值/GDP3.38%3.43%3.98%5.145.55%从政策空间来看,近年来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两高一资”的特点和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背道而驰。为保证钢铁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近年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政策。仅从2

6、009年3月起至今,就有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门出台多项对钢铁行业的调控政策。从短期一系列政出多门的调控政策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将整体进入低速增长时代。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属于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扶持的产业。在中央层面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规划。而在地方层面,目前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地方政策支持金融产业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明确将金融行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并出台相应的支持扶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各层面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金融机构无论数量、规模、业务类型

7、都较之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已经初步出现了大型金融机构业务的国际化、机构分工专业化、机构类型多样化、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蓬勃发展、业务创新加速化等多个特点,金融行业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活力和灵活性。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金融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增长时期。(3)大型钢企发展战略和金融关联度分析 钢铁产业是资金密集型、高负债的传统产业,竞争力体现在成本控制上,谁的成本低,竞争力相对就大一些。如何才能成本低?就只能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下手。显然,在目前钢铁产能过剩、国家对新上钢铁项目采取大力控制的背景下(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言三年钢铁不上新项目),并购的外生式增长模式显然比自我资本积累的内生式增长

8、模式优越得多。规模经济决定了横向并购,范围经济决定了纵向并购。前者使钢铁企业规模增大,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后者是钢铁企业触煤控矿、矿钢一体化、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并购形成资源垄断、市场垄断(形成区域性垄断格局),垄断消除了资源和市场的分割,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可以形成企业的超额利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型钢企的一体化战略和并购战略无疑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多角化是国际大型企业探索出的一条分散风险、平抑产业周期波动、增加企业协同收益的有效路径。我国钢铁企业多角化是在我国钢铁产能整体过剩、产业频受政策调控和市场波动之苦、产业利润微薄、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的战略突围。从与

9、我国金融结构相似(银行主导型)、产业结构相似(制造业发达,产业比较依赖外需)的日本大型企业集团来看,其产业板块构成中,实业、贸易、金融是三个主要的板块。在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钢材产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也非常注重旗下贸易公司的发展。同时,基于协同收益的考虑,很多钢铁企业在国内外投资煤矿、铁矿,投资港口,力图实现矿钢运一体化。甚至一些企业将触角延伸到金融领域,力图构架实业、贸易、金融多角化发展、三者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在我国经济金融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融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战略进入金融产业的多角化战略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对于拥有庞大

10、资金需求和现金流的企业集团,金融业可以并且能够成为其业务链的重要组成环节,相关性极强。二是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可以使其业务收入来源多元化,从而摆脱大型钢企实业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因此,金融业是大型钢企理想的多元化切入点。2、大型钢铁企业产融结合能满足其庞大的金融需求(1)庞大资产的管理需求大型钢铁集团拥有庞大的资产,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并购提速,其资产规模将出现高速增长。如何对庞大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化等金融方式加快资产的周转和快速变现、如何有效对非核心业务、巨亏业务进行剥离、出售、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集团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如何对资产进行有效

11、地运用?这些都需要大型钢企有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做支撑。一方面要提高周转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票据、资金的集中统管。资金集中、票据贴现与托管、应收账款管理、集团的年金运作这些都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金融工具增加固定资产的流动性,盘活“固定资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存量资产的周转率,还可以筹集急需的发展资金。除此之外,大型钢企庞大的资产和职工队伍无疑需要多元化的保险支撑。如何降低高额保费支出同时还可以实现风险转移、风险防范?单纯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约还是通过财务公司代理保险模式、采用自设保险经纪公司还是自设保险公司进行自保模式都对集团庞大的资产管理提出了金融需求。(2)巨大的发

12、展资金缺口需求 钢铁行业存在大量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线的更替,节能减排和环保治污也会导致集团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考虑到新项目的上马和并购的资金需求,仅靠大型钢企的资本金及经营积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此,一方面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包括发行中长期的债券和股权融资,另一方面需要充分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利用金融工具多渠道从外部筹集资金。具体来说,相应的筹资措施包括票据融资、贷款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投融资、结构性证券化融资等。要实现这些融资目标,一方面,大型钢企的融资需要外部金融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依靠外部金融机构,无疑会增加融资成本,在钢铁行业整体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这

13、并不利于大型钢企的发展壮大。因此,既要保证资金供应,又要能够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金融风险,必须要求大型钢企有自己的金融平台作为支撑。(3)债务的组合管理需求钢铁行业的高投资、高负债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一方面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决定了需要强有力的金融资源来支持并购。在我国,钢铁行业的资金需求更多依靠银行。但在产能过剩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和钢铁企业合作的稳定性变差。一则来自于监管当局的压力出现的被动调整,二则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钢铁行业可能出现亏损的主动性撤退。商业银行出于上述两种原因可能缩减对钢铁业的贷款规模抑或提高贷款利率,因此,外部银行对集

14、团的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集团需要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来管理和支撑集团的庞大的债务需求种类和结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对大型钢企来说,直接融资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债券融资将成为常态。目前,大型钢企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金融债等产品进行直接融资,而其间涉及到发行债券的种类、期限(短期还是长期)、币种(发行本币还是外币债券)、地点(是国内发行还是国外发行,如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如何降低债券发行成本、如何对拟发行债券的种类、期限、币种、区域进行合理配置都需要大型钢企掌控的金融平台利用专业化的金融手段来强力支持

15、。(4)股权的动态管理需求目前很多大型钢企已经部分或整体在境内外上市,从而存在着对上市公司股票进行监控和合理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大型钢企存在着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需要,在确保控制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二级市场操作,是维护股价稳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值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涉及到大型钢企的融资成本和市场形象,这就需要在仔细研判的基础上,通过股票市场或股指期货以平抑股价的非理性波动。另外大型钢企的资产的注入、剥离将会成为常态,对上市公司股权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进行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需要其有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的支撑。(5)国际业务的拓展需求国际化是大型钢铁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的企业不仅仅体现在资产和市场的国际化,还表现在融资的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无疑需要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和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并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对冲和转移汇率风险等。大型钢企在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情况下,面临资金来源的国际化和资金应用的国际化。这就要求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发行不同币种的债券和不同币种的借款来平衡集团在国际投资上的应用。国际投资无疑需要相应的配套资金,其中涉及到资金的筹措、管理和咨询等工作,需要与境外金融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国际金融合作,必然存在相应的金融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