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053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陶瓷产业人才调研报告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面对目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美术人才相当匮乏的严峻形势,醴陵陶瓷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先生无比感叹地说:“我们再也不能看到釉下彩瓷像当年那种没落的局面了!再说,作为一个艺人,我们有责任传承艺术,培养新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南的陶瓷产业发展到历史的鼎盛时期,但是同时也面临陶瓷技术人才严重“青黄不接”的困惑,陶瓷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问题已成为湖南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发展最大的“瓶颈”。陶瓷产业的技术人才是特色专业人才,具有地方产业培养特色,加快湖南陶瓷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各类陶瓷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培养?现将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醴陵乃至湖南

2、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就陶瓷产业是湖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且为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湖南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醴陵、衡阳、长沙铜官、永州、岳阳、常德等地。湖南陶瓷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为我国对外贸易和世界文化交流谱写了辉煌的历史,被列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这一传统的外向型产业,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醴陵、衡阳、长沙、洪江、郴州、益阳、岳阳等地区。纵观国际国内陶瓷市场形势,国际陶瓷贸易额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壁垒全部被打破,中国陶瓷无需转口而直接进入欧美市场,因此,国家商务部又将陶瓷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外向型轻工产品,陶瓷产业又以崭新面貌迎来了大力发展的极好机遇。一、醴陵陶瓷产业

3、状况及成就醴陵是我国著名的“瓷都”,是一个传统产业优势强劲的工业县市,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陶瓷和花炮是醴陵市两大传统支柱产业,被誉为“陶瓷花炮名城”,并确定为“湖南省陶瓷工业生产出口基地”。醴陵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城区及部分乡镇纳入了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范围。长期以来醴陵陶瓷产品远销全国及国外100多个国家,并多次在国内、国际博览会获金奖,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名扬天下,在我国陶瓷行业中一枝独秀,其产品是集适用性、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且附加值很高的艺术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其陶瓷艺术文化已成

4、为湖湘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对外贸易和世界文化交流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当今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的“外交名片”。醴陵陶瓷产品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业陶瓷、工艺瓷、建筑瓷五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已形成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醴陵生产的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等产量占到了全省的94.7%、全国的14%,占世界陶瓷产量的10.8%,列全国第三位。201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醴陵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打造1000亿陶瓷产业集群、500亿花炮产业集群、100亿产业园区、培育1个新兴支柱产业,并建立釉下

5、五彩瓷制造基地、电瓷电器生产基地、新型陶瓷材料基地、精品烟花和鞭炮生产基地的四大基地,将醴陵建成“长株潭城市群以彰显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和“湘东赣西现代物流中心”。醴陵陶瓷产业集群效应初见端倪。多年来醴陵市积极推进国有、集体陶瓷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调整陶瓷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构建陶瓷产业集群,使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年年攀高。特别是醴陵率先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全面使用天然气,有效地改变醴陵陶瓷烧制中的能源结构,降低陶瓷烧制成本,提高陶瓷产品烧制质量。醴陵陶瓷产业的外向度不断提高,全市共有89家陶瓷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陶瓷产品

6、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名列第七位。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醴陵加速陶瓷科技工业建设,开发利用土地1700亩,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目前已引进华联瓷业溢百利、高强电瓷、精格特瓷等入园企业21家,投产企业16家,安排劳动力10000人,主要生产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优势强。 醴陵陶瓷产业重人才培养、重科研开发硕果累累。近几年来,醴陵市积极推进陶瓷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陶瓷教育投入,为醴陵市陶瓷产业大发展积极培养储备陶瓷人才,形成以企业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陶瓷教育、陶瓷技术创新的格局。醴陵有多

7、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批批新技术新工艺闻名于世:如醴陵釉下五彩瓷,巧夺天工,旷世精典;中国日用瓷的领军企业华联瓷业公司开发的炻瓷品种成千上万,琳琅满目,开发奥运瓷系列新产品,风靡世界,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被誉为“千年梦想”的中国红瓷,在醴陵成功开发,热销红遍大江南北;安沙尼公司开发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轻质陶瓷填料被联合国授予“科技创新之星”称号;华鑫电瓷研制开发的1000千伏六氟化硫套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国家星火科技项目等。在醴陵陶瓷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是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全省轻工行业唯一建制的一所培养高、中级技能人才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技工

8、学校。学校前身是1905年清末民初在醴陵创办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具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是“湖南省首批骨干技工学校”、“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湖南省三级安全生产培训基地”、“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湖南省轻工行业职工培训基地”、“中国华南劳动力市场湖南省级会员站”等。学校同时设有“湖南科职职业学院醴陵教学基地”、“湘潭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函授站”、“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远程教育湖南教学站”,已形成了以高、中级技工教育为主,兼有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各类社会培训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格局。为加强醴陵产业的人才培训工作,湖

9、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针对醴陵大、中型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前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移民培训、爆破员培训、扶贫培训、创业培训、特种作业工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非学历培训工作,为醴陵的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如2007、2008年为醴陵市创汇大户湖南醴陵华联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了四期新员工培训班和两期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等;2007年为醴陵烟花产业开办的两年制的烟花工艺班;2009年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班,招生68人;2008-2009年学校面向醴陵陶瓷、烟花企业开展十大培训项目,学员遍及百余个企业,其中为醴陵拥有自

10、主进出口经营权的创汇企业大户,如湖南醴陵华联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湖南泰鑫瓷业公司、湖南泉湘陶瓷有限公司、湖南醴陵阳东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湖南醴陵彩丰花炮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醴陵神马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共举办各类培训项目分别为128期,培训人数分别为8909人。学校开辟的各类社会培训工作,成为醴陵产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加油站”,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成为学校立足当地产业办学的一个新亮点。二、湖南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随着湖南省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近几年,湖南省开始大规模发展建筑陶瓷产业,一直以醴陵日用陶瓷扬名的湖南陶瓷业的格局也发生了改变,岳阳、衡阳、株洲、永州、怀化、常德等

11、地逐渐成为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佛山建陶企业外迁的热土。发展到目前,整个湖南建陶产区已经逐渐壮大,成了华中建陶产区的一股新势力。如岳阳县周边和临湘市三湾工业园的建陶企业,已落户引进了华雄、金城、天欣、宏康、百森、亚泰、兆邦、新美、发达、凯美等13家建陶企业共33条生产线,已初具规模。又如株洲茶陵县从2010年以来引入了华盛陶瓷、德安居陶瓷、陶尔斯陶瓷、华信达窑炉、奥米龙陶瓷等陶瓷建材企业,投资金额共达20亿,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称号。据了解,该县计划用3至5年时间把当地打造成100条窑炉、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2亿元、安置劳动力1万人左右的湖南省最大的建

12、筑陶瓷生产基地。又如衡阳市近几年引进投产20条石英石生产线,如湖南衡利丰陶瓷有限公司、湖南利德有陶瓷有限公司、衡阳市雅典娜石英石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日用瓷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在衡阳县西渡经济开发区,总投资达20余亿元。又如永州宁远县2008年引入广东佛山新美雅陶瓷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宁远新美雅陶瓷有限公司;又如常德澧县2008年,广东东鹏陶瓷开始进军澧县,建成投产了多条生产线,已形成年产陶瓷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全省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使得湖南陶瓷产区遍地开花,从事陶瓷生产从业人员增加到50人左右,陶瓷湘军异军突起。醴陵乃至湖南陶瓷产业的人才状况与困惑陶瓷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13、集型产业。随着湖南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因而对陶瓷产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而我省轻工行业或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一)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状况据调查统计,目前醴陵市从事日用细瓷、日用炻瓷、艺术瓷、电瓷、特种工业陶瓷等生产的从业人员约10万余人,陶瓷行业从业人员存在学历低、技能差、年龄大等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已日益突出,高技能生产人才相当缺乏。下面从几组调查的数据来分析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缺乏问题:表一:醴陵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状况文化程度大专及以

14、上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比例1.7%5.2%55.9%37.2%表二: 醴陵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状况类别比例高级中级初级小计专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0%1.7%2.1%4.8%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0.8%1.1%1.8%3.7%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比例2.5%8.4%10.2%20.6%表三:醴陵与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人才的比较各类人员醴陵景德镇双方之比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人数23216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人数1826014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人数2070035倍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醴陵市陶瓷产业人才状况可概括为“缺”、“少”、“低”。“缺”主要是缺乏较高层次的高技术、高技能的生产技术人才,主

15、要表现在生产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4.8%,离行业发展规划要求25%的比例,差距较大。这类人员,要求有较高的素质,需求数量也很大,这是目前企业普遍期盼的。“少”就是指能从事陶瓷工艺配方试制、陶瓷产品造型设计、陶瓷美术装饰设计、陶瓷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国际贸易营销人员少,再从从事醴陵艺术瓷生产的人员来看,醴陵10万余从事陶瓷生产的从业人员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仅2人,省工艺美术大师不足20人,与景德镇相比,差距太大。这类人员是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是指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偏低,据初步调查,从文化结构看,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

16、有1.7%,而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占总数的93.1%;从技能结构看,有50%以上企业的技术工人上岗前没有受过岗位技能训练,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专业知识贫乏,技能水平低,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一些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主要是原国有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其中大多数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将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这是令人堪忧的。(二)湖南陶瓷产业人才状况全省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约50万余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9%,高级技术人员占总数的2.4%,离行业发展要求分别为中级15%和高级8%的比例,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差距更大。另外,从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上看也令人堪忧,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