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考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7006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中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乡中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乡中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乡中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中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中考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中考复习二、文章主题本文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三、写作特色1.对照是它的独到特色。在对照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于逾越;闰土与杨二嫂两个典型的对照,表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育;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的关系的对照,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给读者留下了的很深的印象。2.运用景物描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开头的景物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闰土的热爱;离乡时的景物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3.运用准确的性格语言表现人物。例如杨二嫂,就完全可以从语言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来。“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声音也表示着。”杨二嫂锋利尖刻,咄咄逼人的语言,就活脱出她小市民的形象。4.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使小说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回忆与感受刻画人

3、物,展开议论,挥洒自如,行文自然流畅。四、疑难理解:1.渐进故乡时,我见到的故乡的景象如何,我的心情如何?从阴晦的天气、鸣鸣的冷风、苍黄的天色、纵横零落的荒村等方面描绘了江南农村的凋敝、荒凉及毫无生气。反应出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看到这一切“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2.从12段看出“记忆中的故乡”到底美在何处?描写“回忆”中的故乡都用暖色调,深蓝、金黄、碧绿,给人静谧安祥的美3.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外貌语言动作3方面来概括)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勤劳、勇敢的小英雄。外貌“圆脸、健康、戴银项圈”语言:讲述很多生活知识动作:捕猎动物,体现勤劳勇敢(可以找到原文

4、中的句子来回答)4.中年闰土发生了哪些变化?闰土的变化说民了什麽问题?中年闰土:迷信麻木、毫不觉悟的木偶人。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5.以闰土为例,简要分析对比手法。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

5、,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6.“我”从“相隔二千余里”的异地,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然后又和一家人离开故乡到异地去谋生。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为什么不留恋呢?思考这两个问题,并结合课文体味“我”对故乡的感情。二十余年来“我”无时无

6、刻不在思念记忆中“美丽”的故乡,且它在“我”心目中是童年,是大自然,是天真无邪的小伙伴,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但是,当“我”回到故乡,却是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闰土的憔悴不堪、呆滞麻木,杨二嫂的自私、贪婪、势利、泼悍,使“我”备感悲哀。“我”为了养家糊口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只好远离故土。可以说,“我”留恋记忆中的故乡,不留恋现实中的故乡。7.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闰土“欢喜”的是什么?感到“凄凉”的又是什么?他的那一声“老爷”使“我”打了一

7、个寒噤,也使无数的读者伤感,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会越来越体会到这种悲伤。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闰土“欢喜”的是终于见到儿时的好朋友了,感到“凄凉”的是自己这些年来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痛苦。闰土的一声“老爷”,表明了闰土深受封建意识的毒害,心灵世界已变得麻木,这使“我”打了一个寒噤。使读者感到伤感的是:现实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儿时的好朋友会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而成为路人,这是人性的劣性,每个成年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所以会让读者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体会到这种悲伤。(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有据即可。)8.文句评析。“这好极!他,怎样?”(“他”指闰土)“他?

8、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也”表明母亲很明白儿子目前的处境,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同时母亲把“我”和“他”(即闰土)相提并论,表明母亲很尊重“我”和闰土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闰土是一个贫穷的农民而看不起他。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正”表明水生让“我”又看到了二十年前的闰土。他和儿时的闰土一样聪明,能干,富有活力。“只”表示转折,表明了闰土的生活相当困难,他虽然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已没有能力让孩子吃得好一些,为他买银项圈了。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却”字含义丰富,虽然闰土和“我”之间有了巨

9、大的隔阂,但后辈们“还是一气”没有受到封建世俗的毒害,这让“我”有了些许安慰。9.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12段:明朗、美丽、令人神往,2段:晦暗、萧条、令人悲凉。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88段:再现月下瓜地景象,表现对新生活充满希望。10.作者离开故乡时有真的不留恋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并非真的不留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作者气闷,闰土的变化使作者悲哀。对现实中的故乡情景以及故乡的人感到失望,离故乡时既伤感又悲哀。同时对故乡又是抱着希望的,既想离开又很留恋。11.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因为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

10、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实现。12.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13.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

11、“拣香炉”则说明闰土生活贫困,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14.文中的三个“辛苦”的意思各是什么?我”的“辛苦”指奔波劳碌;闰土的“辛苦”指辛勤劳苦;别人的“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15.闰土的愿望是什么?“我”的愿望又是什么?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的“切近”而“我”的愿望的“茫远”?闰土的愿望是使一家人免受饥寒,得以温饱, “我”的愿望是创建一种“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茫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