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917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涪陵区李渡街道李渡小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及其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既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校在2007年02月2010年01月开展了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特色学校发展专

2、项课题“小学实践教育”课题实践研究,并于2010年XX月经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如期结题。在为期三年的“小学实践教育”课题实践研究中,开展了“实践课的开发与实施”专题研究。通过“实践课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一定的实践活动内容范围及其目标,编写了部分实践案例的校本实践活动教材,初步探究了实践活动开展实施策略,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得到一定拓展提高,活动实践研究、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增强;同时,开展了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家庭、社会服务献爱心,班队活动、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个人才艺展、科技制作、园林养殖与科技基地参观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

3、”、“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历经实践过程的活动中激发增强了活动实践兴趣,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思课题研究实践,也发现和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1)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理念模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缺乏认识;(2)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狭窄不宽泛,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有待拓展;(3)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与自主性不强;(4)学生只是凭一时的兴趣爱好参加,没有真正的投入;(5)实践活动开展学科化,教师配备不全,教师组织指导有待加强;(6)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缺少专家引领指导,部分教师意识素质有待增强提高;(7)学校经费不足,实践活动开展硬件设施环

4、境缺乏,缺少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8)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内容以偏概全,体例有待探究,内容有待充实丰富;(9)活动开展实施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优化为此,进一步深入加强“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实践研究,对于促进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丰富综合实践课活动程的理论与实践,更好地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丰富学生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识,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学会创造,拓展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课题的界定及基本主张(一)概念界定1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设置、地方管理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

5、的必修课程。纲要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2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

6、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课程的亮点,又是新课程的难点,也是一门经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4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5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

7、,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

8、重要举措。7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8“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实践教育”课题实践、研究和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题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

9、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开发实施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组织引导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等方面的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认知活动,通过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历经实践过程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

10、合,注重实践。唯物主义认为,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实践是基础教育与现代教育的重要基本特性,更是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和敢于创造,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践道德、实践情感、实践思维、实践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避学生“高分低能”和“高分无能”。三课题依据(一)教育理论依据1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结构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

11、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2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心理学基础。3系统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基本特征,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用系统的理论来加以整合。4毛泽东“实践论”、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和现代科学发展观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指导。(二)政策法规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法规为本课题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

12、思路和策略。四课题的价值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现代教育的重要基本特性,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是时代发展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具有实践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及实施策略,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系统的思维与方法支撑,拓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空间,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整体认识,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和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良好

13、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拓展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继承、发展和规范实践活动,促进学校课程设置标准化,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与效益,加快和推进实践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五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对象(一)研究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实践教育特色的践活动课程体系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实践研究,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具有实践教育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及实施策略,探索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规范开展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充分挖掘、拓展实践活

14、动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课程,探索构建适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建设一支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促进和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新的增长点和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新亮点。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坚持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实践主体地位,围绕学生与自然、社会及自我三条主线,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

15、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生活、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珍爱生命,善待自我;(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热爱环境,关爱自然,服务社会,增强环保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实践,拓展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

16、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重建新课标与实践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二)研究内容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如下主要内容的研究:1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基本策略研究;2实践活动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