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872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01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答: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答: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

2、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_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2013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3、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201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三峡吟(唐李端(南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4、句。2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2015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1(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

5、写角度的差异。(5分2010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2.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2011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1.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2

6、2. 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

7、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画角”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幽怨无数”,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

8、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李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

9、意义的思考。【附诗歌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2012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1.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10、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

11、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2013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1.【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说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憾人心。【解析】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12、”。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 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 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 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 外强烈和鲜明。 2014 诗歌鉴赏题答案 21.猿声。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 分) 参考答案:(1第一首寓情于景,“

13、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2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考查抒情手法,大体来说,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重点在间 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难点在“第二首以理写愁”,需要了解 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的特点并结合诗句赏析。 2015 诗歌鉴赏题答案 21 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 (乐曲的演奏者、 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乐曲声律的高雅等) , 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