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76508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吉林通榆期末)公元前449年,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但公元前445年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大会官员的司法判决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C社会各阶层的斗争和妥协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的审议团体是元老院,故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所以十二铜表法内容的变动也主要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不是借鉴外邦人的法规,故排除B项,C项正确;罗马的广大奴隶没有公民权,所以不可能是奴隶的持续反抗,故排除D项。2(2019齐鲁名校联考)翻开罗马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遵守你自己制定的

2、法”“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些话体现了罗马法()A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B具有平等的原则C具有法律至上原则 D具有正义和理性答案C解析材料“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说明法律制定者以及皇帝都必须遵守法律,体现出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中君主也要服从法律,并不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故A项错误;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正义和理性材料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3(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这反映出

3、()A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B古罗马高度重视法治精神C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文明合理的,不具有野蛮性,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从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没有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不属于罗马法的完善,故C项错误;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是保护物品所有者权利的表现,故D项正确。4(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开学考试)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

4、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知,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不平等,故答案为A项。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排除C项;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排除D项。5(2019山东淄博诊断)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由此可知()A歧视女性是

5、罗马法的立法原则B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C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D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不断调整妇女对财产的继承和管理权力,说明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故B项正确。“歧视女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C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月考)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打破贵族垄断,抑制上层强权答案B解析虽

6、然材料体现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故排除A项;罗马法注重调整奴隶与奴隶主的隶属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B项;天赋人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统治的问题,排除D项。7(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盟一模)中国古代“律法不过人情”,怎么理解怎么判,全凭官员个人的理解发挥,所以才会有包拯这样的佳话。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法总论中也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A体现一定的理性精神 B女权得到更有效伸张C更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D更注重伸张公平正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律法不过

7、人情”,而罗马法提到“妇女地位有所提高”“认为奴隶制不合理”可知,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对落后的观念有所批判与摒弃,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妇女地位有所提高”,而不是女权得到更有效伸张,排除B项;法典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妇女、奴隶的地位,但并不代表罗马法追求人的政治平等,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2019皖中名校联考)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由公民

8、法发展为万民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体现了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审理案件,表明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B项正确。成文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9(2018衡水模拟)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使道德意识法律化 B使契约关系道德化C通过法律

9、塑造道德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体现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之中,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项是目的或影响,与材料“体现”不符,排除;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故D项错误。10(2018山东淄博二模)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抛弃传统习俗 B忽视公平公正C强调等级秩序 D尊重家庭伦理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抛弃传统习俗,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忽视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家庭成员关系不能体

10、现强调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照顾,故D项正确。11(2018河北保定二模)公元212年,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皇帝颁布了著名的“安托尼努斯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使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该敕令的颁布()A适应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违背了罗马自然法的法制精神C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D反映出万民法完全取代公民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敕令的颁布是由于帝国扩张的需要,故A项正确。“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符合自然

11、法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罗马法是否有实用性,故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万民法取代公民法,且“完全”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12(2018陕西渭南质检)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这里的“陷阱”是指罗马法()A固化了统治基础 B构建了直接民主C存在着阶级对立 D影响了近代法治答案C解析罗马法固化了统治基础,这并不是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A项错误;构建了直接民主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加剧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的矛盾,成为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C项正确;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法治是其深远影响,故D项错误。二

12、、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罗马人在公元前449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随着罗马人的征服,立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立法者明确了正义的标准(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允许法官废弃

13、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有助于帝国内分散的地区一体化,罗马法律的原则直到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3)根

14、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答出三条即可)(2)分类: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从适用范围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价值:协调各方利益;保护正当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维系帝国统治;影响后世治理。(3)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等都来源于罗马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直接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罗马法从形式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从适用范围分为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第二小问,在当时看来,协调各方矛盾,维系了罗马的统治秩序;从长远来看,影响了后世对国家的治理

15、。第(3)问,提炼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即可。14(2019湖北公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攻击。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材料二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横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