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324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 目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对策研究学 院法学院专 业社会工作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2016年 11月课题来源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养老”已经成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同样重要的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在作报告时指出:“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研究创新式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由此可见,发展社区养老已成共识。社区养老将成为养老新趋势,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而目前的养老模式和水平,与中国现在及未来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难以对接,不仅体现在以医疗服务为基础的身体健康照顾方面,更体现在对于老年人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和照顾方面。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课题从当今中国国情出发,以城市半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充分考虑国内现状,摒弃一味照搬国外社区养老的对策方法,针对国内城市半失能老人养老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重点解决半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服务需求、护理服

3、务需求,试图寻找到更加完善的具有本土化特色针对城市半失能老年人进行社区照顾服务的方法和途径。科学依据一、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科学依据是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在著作中初次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1,马斯洛的理论在大学教材中也有详细的描述:这种需求贯穿人生命额始终,尤其在老年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低层次需求后,人的心理才会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求,各层次间的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重叠的2。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当今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中对于老人在安全、尊重、关爱、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下的身心

4、需求满足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二、 现实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到 2015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超过 2 亿。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祁峰(2011)提到与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人口总量大、老龄化进程快、老龄化程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3。 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在近年来已有了显著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进程中日益增多的照顾需求, 现有的养老承载力又显得明显不足,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本课题拟对于立足国内国情下的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社区照顾模式下如何更

5、好地服务于半失能老人,在身心关怀方面,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提出有效的对策。关注居民养老问题,深入探讨社区照顾这一受到大部分城市老年居民接受和认可的养老方式,重点针对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中的半失能老人的社区照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仵亦畅等(2014)提到对于国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城市社区养老工作水平,改善老年人、尤其是半失能老人在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4。福建省老年学学会(2007)也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看法,社区养老是中国现状唯一有效的方法5,证明了社区养老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实际意义。三、 研究概况(一)国外现状对于养老的社区服务方面,国外学者多以实证性研

6、究为主。英国学者滕尼(1887)提出, “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是非常适合英国的养老方式,其中较为理想的方式是让市场主导,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良性合作伙伴关系,并根据年龄段和收入水平划分老年群体,得出综合社区需求的十余项社区养老服务指标6。量化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标准。张暄(2005)将社区养老进一步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国外的社区救助模式生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而成了现在的模式,值得学习但也不能生搬硬套7。(二)国内现状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性较小,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张益侨(2013)对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标准进行了剖析,通过对社区层面

7、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 ,探讨了当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社区参与,强化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并将养老工作纳入社区组织的服规划,由家庭、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共同承担起养老工作,以解除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困扰,提升整个社区以至全社会的养老服务水平8。唐忠新(2003)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借鉴,社区在养老方面可以起到的作用应该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提升老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和幸福感9。(三)文献评价 国外文献收到其社会现状的影响,大多介绍社区养老的实际措施和对策,由于社区养老在国外已经十分普遍,所以对国内应用价值比较高的对社区养老利弊论述的反而相对较少。而国内比较多的是结合现有

8、的养老模式去提高完善,集中于微小部分的创新。整体来看,学界普遍认为社区养老应该是目前最晚上的一套养老体系,就此论述得也比较详尽。四、 水平和发展趋势我国对社区养老照顾服务的实践仍处于尝试阶段,仝利民(2006)提出探索建立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体系,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制,对于半失能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制定出相关的配套服务机制,是社区养老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半失能老人的社区照顾进行分析和探索,满足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需求,具有现实的应用前景和长远的社会效益10。我国所做的这些规划契合了世界卫生组织(2003)提出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和趋势十分严重,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积

9、极的政策应对这一现状,社区养老模式值得借鉴11。五、 应用前景苏珊特斯特(2002)提出了国别的不同导致在老年人尤其是半失能老人年在社区照顾上的巨大差异,但是我们的理论依据是坚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动摇的12。曼纳彼得范戴克(2006)提到只要我们需要依照需求层次去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并不断调整发展规划目标,是可以帮助老年人、尤其是半失能老人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的1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术界对社区养老是十分看好的,但理论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前进,应用前景十分光明。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半失能老人这一定义进行科学的界定。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

10、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那么什么身体情况的老人应被界定其为半失能老人,有待进行科学的界定。二是社区照顾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以本人住所为中心, 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 由社区或相关组织分担养老工作或提供托老服务的养老形式,主要针对一些尚能生活自理但又不能完全自食其力的老年人,并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这种养老方式以社区为载体, 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依托,凝聚政府、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是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不违背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养老新模式,也是我国城市未来养老的主流趋势。它在我国目前主要城市的发展和状况,是本

11、文研究的另一个问题,主要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当今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中对于老人在安全、尊重、关爱、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下的身心需求满足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三是针对半失能老人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以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家庭养老结合社区照顾,是未来城市养老的主流趋势和绝大多数城市老年人的首选,但目前这种模式依然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潜在的问题正在慢慢曝露出来,需要在配套服务和相关政策上面给予支持和扶持,也需要社区和家庭以及老人自身的配合。论文提纲绪论1. 研究背景及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1) 核心概念界定2) 相关理论介绍3) 研究路

12、径4) 研究方法4. 研究创新社区照顾在城市半失能老人养老中的地位与功能1. 社区照顾形式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2. 社区照顾在城市半失能老人养老中的地位3. 社区照顾在城市半失能老人养老中的功能社区照顾养老存在的问题1. 社区照顾的传统文化与伦理约束1) 对社区照顾缺乏信心2) 对他人照顾缺乏信任2. 社区照顾存在的制度和组织困境3. 社区照顾存在的技术和人员限制国外社区照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1. 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照顾模式的经验2. 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照顾模式的启示我国本土化视野下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经验及探索1. 养老文化传承与创新2. 社区类行政组织社区服务理念与方式创新3. 社区内互助

13、氛围与模式创新4. 非营养老服务型社会组织嵌入创新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查阅和调查。本文作者围绕城市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中的问题和对策,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实地考察等手段和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参考前人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该领域内价值较高的文献,获得对这一问题的准确把握。比较研究方法,针对国内外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理论与我国本土的社区养老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横向对比使本文对本土化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现状特点的研究更加鲜明和深入,增加理论深度和现实指导作用。问卷调查法 对于社区照顾养老服务的状况进

14、行问卷调查。以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从事养老工作研究的相关专家,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的问题和现状,以及从事该项工作和研究的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经具备了进行研究论证的可行性。首先,对于社区照顾养老服务的相关问题,具备现实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便利。且相关领域的问题已经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参考,因此,有大量的理论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支撑,也具备现实的实地操作性。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查询资源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文献,对于社区照顾、半失能老人,我国以及西方先进国家的社区养老现

15、状等几项基本问题进行资料收集。第二阶段对于城市半失能老人的社区具体照顾情况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调查,尤其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第三阶段根据之前掌握的文献资料以及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论文。预期结果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半失能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对于半失能老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前景和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结合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社区照顾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特色或创新之处本篇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城市半失能老人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上,重点研究如何有效针对半失能老人自身的特殊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提供行之有效的照顾。已具备的条件和尚需解决的问题已具备的条件是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探讨是我国目前的一个学术热点,所以具备较多的参考文献,作者所生活的地区也非常便于做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