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93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科举制度的差异篇一:唐宋明清科举制的异同唐宋明清科举制的异同13普本小教数学班 1340610066 卢毅唐宋明清科举制度的状况和特点由于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最重要的常举。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

2、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科举看起来好像是最公平不过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级实质,还可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埋头读书,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不易发生不满封建统治的不稳思想。这也就是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科考分为三级:解试、省试和殿试。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

3、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明代的科举制度在程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

4、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族人为最多。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

5、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唐宋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唐朝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它总结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选士经验教训,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多少要凭点才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可能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线,选拔某些有才干的人,与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它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

6、一定的积极作用。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

7、恶化。明代科举考试内容的重要变化即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明太祖朱元璋采取刘基的意见,规定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命题,作者只能按照宋代程、朱等几家的经义解释来回答,绝不允许抒发自己的见解。明宪宗时,更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所以比唐宋诗文取士,更禁锢人们的思想,使科举制度完全服务于皇帝专制的需要,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篇二:唐宋与明清科举制度不同唐宋与明清的科举制度对比及分析组长:张沐雅组员:于之洋 张梦迪 杨心泉陶宇凡 廖成朴 金晓庆摘 要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考试,高考对于国人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考试,而是一个社会现象。而高考制度

8、与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1300年,是一套专业、高效的社会管理程序,并且为当今全球技能评定、人才选拔、体育竞赛制度提供了核心程序。科举制度是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在唐代、宋代,为社会体系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并且极大了刺激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但是,明代以后的科举制度极大地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让中国开始由盛而衰。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唐代及明代科举制度的不同,找出科举制度对两个朝代发展的影响,试图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考。关键词:科举;影响;高考;李约瑟难题- I-目 录摘 要. I 目 录. II 前言. - 1 -一、 唐宋时期科举的主要内容 . - 2 -1.

9、2. 唐宋科举制度概览 . - 2 - 唐朝的科举制度详解 . - 3 -1) 科目设置 . - 3 -2) 考试内容 . - 5 -3) 考生 . - 6 -3. 宋代的科举制度详解 . - 6 -1) 科目设置 . - 6 -2) 考试内容 . - 8 -3) 考生 . - 8 -二、 明清时期科举的主要内容 . - 9 -1.2.3.4.5. 明清科举制度概览 . - 9 - 明清科举考试科目 . - 9 - 明清科举考试内容 . - 10 - 明清科举考生 . - 11 -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 . - 12 -三、 唐宋、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影响 . - 13 -1.2.3. 考试

10、科目不同 . - 14 - 考试内容不同 . - 14 - 考生不同 . - 14 - 结 论. - 15 -II-前 言20XX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吴薇,曾对本校20XX级的128名本科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她发现,“科举”是一个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大部分同学表示在小学阶段就知道了科举,其余则最迟在中学阶段听说了科举。然而在了解渠道上,近一半的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电视剧等,从教科书和课堂讲授中了解的仅占三成。在辨析哪些人物是历史上的科举人物时,分别有89和82的人误把范进和孔乙己当成真实的科举人物,而较少人知道选项中的文天祥、林则徐、蔡元培等历史名人为科举人物。近六成大学生表示对科举的印象较

11、坏,不足二成印象较好,另外二成多则表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科举,认为其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这基本上能说明目前广大社会公众对于科举的了解,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将科举贴上了封建、禁锢、腐朽等标签,并且把明清中国的衰落,固步自封等现象归咎于科举制度。但是,科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制度,到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是一种从全民中甄别人才,选举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完整,成为全球为一个延续几千年而未被其

12、他文化洗劫的国家做出了很多阿德贡献,他重塑了社会结构,巩固了统治。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飞出贵族世袭做官的特权,防止世袭贵族势力的再生,有利于肃清吏制,遏制买官卖官现象的蔓延等等方面。1科举制度有着他不变的操作步骤是: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这也是欧洲文官制度,乃至我们今天社会的各种考试、体育比赛的精髓所在,他为社会智商能力的挑选提供了可见、可比、可控、可重复、可验证的过程及依据,提高了社会成员能力智慧培养、挑选、使用的“专业性、系统性、精确度及效率”。在科举创立之初,从隋唐到南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科举制度为大量的1 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屈超立- 1 -篇三:唐宋科举制度的演变唐宋科举制度的演变在中国封建时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两汉的荐举、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几个阶段,其中尤以科举制存在的时间最长,直至晚清才最终消亡。可以说,科举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官取士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