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38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代的宗法制度的本质篇一:河南省武陟县第一中学东区20XX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东区高三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2道大题,33个小题,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蓟国都在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 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

2、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个人好恶成为立嗣的主要标准3.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A.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 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4.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5. 宋代职官大辞典

3、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 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6. 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 B.曾经被士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7. 据通典载:“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

4、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8.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D.明清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道:“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活力。

5、”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科考取士A.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B.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C.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D.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10. 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尚书省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11. 表中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 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古代中央

6、官制的重大变革13.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14.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5. 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和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在理论上都被称为民主政治,其主要依据是

7、A.统治阶级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B.各级官吏均由选举产生C.三权分立设计具有科学性D.公民意志是权力的唯一16. 斯科特戈登曾提醒人们,“当一个人谈到雅典政治制度时,其所指的雅典实际上是一个边界至多不超出阿提卡城邦范围的一个城邦国家”。这实质上反映了A.小国寡民是雅典城邦政治的决定因 B.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只适用于古代城邦C.城邦特征影响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D.雅典城邦超不出阿提卡城邦范围17.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

8、.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18.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19.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B.雅典的民主制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20.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9、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判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A.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21马尔西安在其法学阶梯中这样描述道:“被放逐者丧失公民权而保留自由权,这样,他丧失公民法,却能使用万民法?”据此判断,这个“被放逐者”的身份变为A.罗马公民C.奴隶 B.自由民 D.罗马的没落贵族22.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

10、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23. “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A.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 B.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C.英国首相不受议会制约 D.

11、英国首相的权力比内阁小25.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力,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26.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

12、残余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27.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突出依法行政C.强调主权在民 B.对君权的制约 D.对权力的监控28.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29.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

13、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30. 近代欧美国家在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其基本原则是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平等、天赋人权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 D.分权制衡二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武帝元狩五年

14、,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篇二:辽宁省沈阳二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辽宁省沈阳二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分,共60分)1.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A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 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2.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3.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