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980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1概述某市城区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此外有少量工业、商业及建筑垃圾等,没有进行分类和分拣。日垃圾处理350吨;服务人口25万人。垃圾组分的性质及其产量见表1。表1生活垃圾物化性质表(重量百分率)项目动物%植物%无机物%纸%塑料%纤维%金属%玻璃%橡胶%木%合计%居民区5.432.032.67.515.01.51.530.51100闹市区0.541.035.35.59.01.51.52.521.2100平均2.9536.533.956.512.01.51.52.551.51.1100该市区燃气率100%,目前市区现有垃圾运输车辆

2、2吨运输车5辆,日场30车次,4吨运输车10辆,日场60车次,7吨运输车1辆,日场4车次。平均日清理生活垃圾约300吨。2场址及库容2.1场址位于城东距市中心8公里处,为原废弃砖厂,规划占地200亩,填埋场占地130亩,三面有路,交通便利。2.2填埋场库容垃圾坝采用土坝,土坝稳定性好、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坝体主要取库区粘土、碎石土和风化料进行砌筑。坝两个坡面贴坡铺设2.0毫米厚HDPE防渗膜与库区水平防渗层搭焊连成整体,膜上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填埋库区设的垃圾坝1座,设置在窑坑的中部,其坝底标高-4.30m,坝顶标高-4.10m,坝顶长155.0m,坝底长145.0m,坝顶宽5.0m,边坡1:

3、2,坝底宽13.0m,坝高2.0m。填埋库区的垃圾起始填埋标高为-4.30m,最终填埋标高为35.70m,总库容为180万m3,覆盖土所占容积为18万m3,可填埋的垃圾总量为145万t(垃圾经压实和腐熟后的密度按0.8t/m3计),垃圾填埋区地上部分高28.0m,服务年限10年。 3填埋作业方法整个场区面积较大,利用分区坝将填埋场分成2个区域,在填埋到地坪高度时开始往上填埋一直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小区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铺、碾压和覆盖。工作面宽度定为1012m,长

4、度为2025m,面积按220m2控制,每天堆填高度1.8m,可堆填垃圾量350t左右。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分层进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0.8t/m3)。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1.8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1.8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0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0m厚的单元层。5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10m的填埋分层。为利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沥液产

5、生量,分层形成坡向填埋区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13。各分层之间设宽度为3m的控制平台,以通行填埋机械。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管。排水管收集的雨水接入环库截洪沟,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8,水平顶面的坡度2。填埋过程中不能直接填埋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单独处置,填埋场的最终坡面和顶面的覆土总厚度不小于1m,填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减少和杜绝蚊蝇的孳生,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流程见图1。图1 填埋场填埋工艺流程图4填埋设备4.1摊铺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1)摊铺设备:1台200HP履带式(湿地)推土机。2)碾压设备:

6、工作重量32t,处理能力100t/h的垃圾专用压实机1台。4.2取土及喷药和洒水设备选用喷药和洒水两用车一辆,规格为1.0m3。4.3设备列表表2填埋作业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及技术能力单位数量1履带式推土机220HP台12垃圾专用压实机工作重量32t台13挖掘机1.0m3台14装载机1m3台15自卸汽车5t辆36洒水(喷药)车1.0m3辆15防渗系统5.1防渗系统填埋场地下水位较高,稳定地下水位为地下8.5010.3m,库区经清库处理后,库区基底构建标高超过地下水位,因此地下水将影响库区经清库和土工膜的铺设,并对已铺设的土工膜产生一定的浮托力。尤其当雨季到来时,场内地下水位将进一

7、步升高,将使土工膜上的垫层结构稳定遭到破坏。如采用机械排除地下水,因场外地下水的不断补给,机械排水的量将会非常的巨大,造成运行成本大幅增加,也给填埋作业管理带来难度。在填埋库区四周做垂直防渗结构,增加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安全性。采用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相结合的防渗系统。同时在填埋区的四周每隔50m布置一个直径1m、深30m左右的减压井,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下水回灌填埋场区的情况。防渗方案为单层复合衬里防渗系统。5.2防渗层结构垃圾填埋场采用土工膜进行水平防渗。土工膜采用2.0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方案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表3垃圾填埋场场底防渗结构表序号防渗结构名称采用材料厚度1渗

8、沥液导流层砾石、卵石、渣石等,渗透系数10-3cm/s0.3m2膜上保护层无纺布-3HDPE土工膜聚乙烯土工膜 2.0mm4膜下保护层GCL,渗透系数5.010-9cm/s5.0mm5地下水导流层砾石、卵石、渣石等,渗透系数10-3cm/s0.3m6基础场区剥离表层土后的自然层,夯实0.3m注:填埋场边坡防渗结构层中除膜下保护层厚度为0.75m外,其它均与场底防渗结构相同。HDPE土工膜采用7m宽幅,土工膜在地形复杂处或修补的情况下采用单轨焊接,其余各处均采用双轨焊接。分布在填埋库区的残坡积层及冲洪积层不能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对复合衬里防渗系统的膜下防渗保护层所规定的要求,即粘土厚

9、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 cm/s,需外购粘土或采用钠基膨润土垫(GCL)替代。采用钠基膨润土垫作膜下防渗保护层。底部与边坡防渗层结构分别如下:(1)库区底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的防渗层结构为:图2 填埋场场底防渗结构示意图(2)库区边坡复合衬里防渗系统的防渗层结构为:图3 填埋场边坡防渗结构示意图5.3场地处理1)库区底部的处理:清除所有植被及表层耕植土,并使底部形成纵、横向坡度均2%的整体坡度(坡向垃圾坝),以满足库区地下水导排系统和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布设要求;同时,还要求对基础层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2)库区土质边坡的处理:清除所有植被,并使边坡形成相对整体坡

10、度;平整边坡宜小于12,否则作削坡处理;局部陡坡应缓于11.0;部位低洼处采用原土回填夯实,夯实密实度大于90%。 3)库区岩质边坡的处理:为避免岩石坚硬棱角对土工膜的损坏,需对这部分岩质基础作如下特殊处理:消除高于坡面部分的岩石及其棱角,使坡面大致平整;在修整坡面上分布有阴、阳角时,应使其半径大于0.5m,并作喷浆和M5砂浆抹平处理。5.4边坡土工膜的锚固由于本项目的窑坑深度才10m,直接在10.0m高程处设一锚固平台。在东面引一条入场的环形车道,在车道边设置排水边沟。排水边沟在初期未堆填垃圾时,用于导排地表径流;当垃圾堆填到此高程时,在沟内填充碎石改为导排垃圾渗沥液。6地下水导排与雨水防洪

11、系统6.1 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为填埋库区底部和边坡施工的30cm厚度的碎石层和盲沟所组成的排水体系。支管间距为50m,HDPE多孔管最终从坝底部穿出,接入场外排水渠,其导排主管结构详见图4。图4场区地下水导排结构示意图6.2 雨水导排系统雨水导排系统由场外径流截排设施和场内径流截排设施等组成,可有效地减少进入垃圾填埋体的径流量。1)场外径流截排设施:包括沿库区垃圾最终填埋边界线设置的环库截洪沟和在库区车道上设置的排水边沟,可将垃圾填埋体以外区域的地表径流截排至场外天然水沟。2)场内径流截排设施:即填埋平台面排水设施。其作用是减少雨水对覆盖土的冲刷和向垃圾堆体的渗漏。已完成填埋作业坡面

12、上的径流由各分层平台内侧的DN400半圆形排水沟分别接入环库截洪沟,然后排入场外天然水沟。6.3 防洪系统1)构筑物等级及防洪标准本处理场属III类建设规模,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校核。2)填埋场洪水计算该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汇水面积为0.03km2,其中填埋库区西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02km2汇水面积的洪水,填埋库区东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01km2汇水面积的洪水。表3 洪峰流量计算表名 称汇水面积(万m2)设计2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校核5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西侧截洪沟20.3790.478东侧截洪沟10.1980.2543)截洪沟西面环库永久截洪

13、沟截面积为800800mm;东面环库永久截洪沟截面积为600600mm,总长度约为1000m。7渗沥液收集及处理系统渗沥液水质如下:COD11000mg/L;BOD58100mg/L;SS650mg/L;PH=6.5-8.5。7.1渗沥液收集系统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库底导渗收集设施、边坡导渗设施和填埋体内竖向导渗设施等三部分。1)库底导渗收集设施:库底部分是在防渗层表面铺设疏水层,并设置导渗盲沟。导渗盲沟为梯形断面,其中心设渗沥液收集管。收集的垃圾渗沥液最终从埋设在坝底部的HDPE管排出,并接入调节池。 图5场区渗沥液收集结构示意图导渗盲沟采用树枝状结构,主中心管采用DN400HDPE穿孔管,支

14、管采用DN200HDPE穿孔管,穿孔管外采用土工布包裹,盲沟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O3含量10%),其渗透系数10-3cm/s,总厚度为500mm。2)边面导渗设施:边坡上铺设疏水层和保护层,并随填埋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铺设。在排水边沟内铺设疏水层和渗沥液收集管,形成导渗盲沟,并将其导入场底渗沥液收集设施。3)填埋体竖向导渗设施:为设置在垃圾填埋体内的竖向填埋气体导出井。该井除主要用于导出填埋气体外,还兼有把填埋体内的渗沥液迅速地导向库底渗沥液导流层或收集管网的功能。7.2 渗沥液处理系统该垃圾处理场内的污水处理站,对垃圾渗沥液进行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再通过吸污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继续再处理。本污水处理站排放污染物限制暂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标准执行。主要控制指标如下:COD1000mg/L;BOD5600mg/L;SS400mg/L;PH=6.0-9.0。填埋场渗沥液的平均产生量:年平均降雨量为521.15mm时:渗沥液量0.5(521.15365)6220010344.75m3/d月平均降雨量为43.76mm时:渗沥液量0.5(43.7630)6220010345.37m3/d月最大降雨量为397.0mm时:渗沥液量0.5(39730)62200103411.56m3/d该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