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880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水稻属于单季粳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南湖灌区、鲁东南库灌区和黄河引灌区,常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为实现水稻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快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稻效益,制定如下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良种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插秧品种应具备分蘖力强、早发、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4515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55160天,可选用津稻263、圣稻18、圣稻19、圣稻14、津稻179、临稻19、阳光600等;直播品种应具备发芽势

2、强、早生快发、抗倒伏等特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还需具备耐盐碱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2513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40150天,可选用圣稻14、圣稻19、圣稻2572、盐丰47、津原E28、津原85、旱稻277等 。 二、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我省水稻育秧主要有秧田旱育秧和秧盘育秧两种方式,还有部分直播稻田。(一)育秧1.秧田。麦茬稻区选择秋冬前耕翻冻垡的地块作为秧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选用盐碱度在2以下的地块作为秧田。可水整或旱整,畦宽1.5 米左右,长2530 米。人工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15留足秧田。机械插秧的采取硬盘育秧

3、,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表层土或耕翻冬季消融的稻田土,每亩加入复合肥40公斤配制成营养土,在土中加入敌克松或恶霉灵预防立枯病等病害,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中均匀拌入水稻壮秧剂0.5公斤,或直接施用市售商品水稻育苗专用基质。机械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0110留足秧田面积。2.种子处理。晒种23天,用泥水或盐水(10%)选种。播种前,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消毒,浸种7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秧苗前期灰飞虱的发生。3.播期播量。按照秧龄推算播期,麦茬稻区人工插秧的中晚熟品种在5月510日播种,早熟品种可推

4、迟至5月15日,机械插秧的在5月1525日播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宜在4月1525日播种。常规育秧亩用量3540 公斤,机械育秧单盘落谷量110130克(干种计算),每亩用2630盘。4.肥水管理。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做基肥。在秧苗一叶一心期,亩施尿素57.5公斤作为断奶肥,在三叶一心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作为分蘖肥。拔秧前57天,亩施3.54公斤尿素作为“送嫁肥”。三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三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5.化学除草。在秧苗二叶一心期亩用10%吡嘧磺隆1020克或36%苄二氯2030克,排干田水喷雾24小时后

5、灌水转入正常管理。6.病虫害防治。麦茬稻区在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防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1叶1心期,用15%噁霉灵水剂防治23次,防立枯病。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重点防治立枯病。 (二)直播直播田块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麦茬稻选择水直播和旱直播均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宜采用水直播。1.整地。整平田面是直播稻确保苗全苗匀的关键。麦茬稻区应在小麦收割后及时耕地整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宜在冬前耕地,播种前耙地整平,盐碱重的地块洗碱12次,使含盐量降至3以下。2.底肥。结合耙地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 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也可在

6、播种时用种肥一体播种机将化肥施入。盐碱重的地块洗碱整平后施入化肥。3.种子处理。直播处理方式同插秧。 4.播期播量。麦茬稻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0日,黄河三角洲地区5月1031日。亩播量912.5 公斤。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5.播种方式。水直播可机械撒播或条播;旱直播可机械撒播、条播或穴播。机械条播行距23厘米左右,播深12厘米,不需要覆土,以免抑制出苗;撒播要求催芽(露白)播种。三、适时插秧1.人工插秧。插秧时间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2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秧龄3540天,秧苗56叶。行距25厘米,株距13.5厘米,每穴45苗,每亩2万穴,基

7、本苗810万。避免在高温晴天上午或大风天气插秧,同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插秧深度12厘米。2.机械插秧。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5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在5月中下旬。水层深度11.5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秧龄2530天,秧苗4叶,株高1618厘米。机插深度1.52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厘米,基本苗89万。四、大田管理1.整地。麦茬稻在麦收后要及时整地。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留茬要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小于10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间。结合旋耕还田施入基肥,秸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肥,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一般全部还田地块亩增施1012.5公斤尿素。放

8、水泡田12天,起浆平整,沉实23天后,准备插秧。直播稻区冬前结合施有机肥耕地,春季再旋耕12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应注意洗盐压碱。2.施肥。插秧施肥:传统施肥方式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其中,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 公斤做追肥,分三次追施:栽后710天追施7.5公斤做返青肥,栽后1417天追施12.517.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为幼穗分化肥。或者亩施水稻免追肥(45%,27-8-10)5070公斤,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再追肥。直播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锌肥1.5公斤,或

9、磷酸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施,分3次施入:34叶追施7.5公斤做提苗肥,78叶追施1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幼穗分化肥。如使用水稻免追肥可与水稻种一起机械播种,亩施用水稻免追肥5070公斤。3.化学除草。插秧稻田在插秧后57天,亩用50%丁草胺125150克或10%吡嘧磺隆1015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心叶)。直播稻田可用50%丁草胺125150克加12%噁草酮乳油100150毫克,兑水50公斤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稻田除草。4.灌水。插秧前后要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分蘖后期适时进行适度

10、晾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7月中旬晾田,晾田以不形成大的裂纹为宜。复水后至孕穗前,采取间歇灌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法,干湿交替,成熟前10天断水。5.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1)稻瘟病。叶瘟应在初发期防治,亩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80毫克或20%邦克瘟悬浮剂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一般防治23次。穗瘟应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亩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2)纹枯病。一般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15%井岗戊唑醇悬浮剂

11、6080毫克,兑水30公斤喷雾。(3)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克兑水40公斤喷雾。(4)黑条矮缩病。灰飞虱传毒。防治时期主要在秧田和大田分蘖期,应加强麦田防治,减少飞虱基数,秧田期可采取防虫网育苗,切断带毒灰飞虱与秧苗的直接接触。(5)白叶枯病。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亩用25%叶枯灵100克兑成500倍液,或3%克菌康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6)水稻基腐病。亩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7)恶苗病。播前用25%咪酰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

12、2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8)螟虫。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亩用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1827毫克。(9)稻飞虱。前期可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多种药物混配,综合防治,用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等与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杀虫双混配施用。五、适时收获 水稻适宜收获的时期一般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稻穗上部的枝梗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收获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

13、人工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割后薄铺匀晒2天,即可脱粒晾晒,如遇雨天,及时码垛;机械收获重点推广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以利于秸秆翻耕还田和下茬作物耕种。水稻收获后,使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撒在田地之中,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之后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最好是边收边耕埋,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 2017年全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等丘陵山区。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

14、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我省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二、培育壮苗我省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

15、磷钾肥。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春薯壮苗的标准是百株重500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夏薯用苗要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夏薯用苗最好是采用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长、腋芽较短、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10以上。三、深耕改土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

16、水好、肥力适度的沙壤土。特别是鲜食甘薯最好选择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地、土层较厚、排水良好,以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25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粘土掺砂可改良土质,增强通气性;盐碱地压砂可防止泛盐,降低耕层含盐量;砂地可掺入粘土、河泥、堆肥、绿肥等,改变其松散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甘薯可以和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三年左右。四、起垄覆膜结合深耕起垄栽培,作垄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土杂肥300040000公斤,纯氮15 公斤,P2O5 7.5 公斤,K2O 25 公斤,其中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