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854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05年上半年 网络工程师上午试卷(考试时间9:0011:30 共150分钟)例题200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88)月(89)日.(88)A.4 B.5 C.6 D.7(89)A.27 B.28 C.29 D.30因为考试日期是5月29日,故(88)选B,(89)选C,应在答题卡序号88下对B填涂,在序号89下对C填涂(参看答题卡).计算机系统知识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1),最适合表示浮点数阶码的数字编码是(2)(1)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移码(2) A.原码 B.反码

2、C补码 D.移码【参考答案】(1) C (2)D【试题解析】计算机中数字用原码表示直观,实现乘除运算规则较简单,但做加减运算时涉及符号的表示,很不方便.引入补码是要利用补数的特点,来方便地执行正负任意数的加减运算,实现变减运算为加运算,因此补码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浮点数的表示方式形式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组成,底数是事先约定的,在机器数中不出现.尾数是数值的有效数字部分,通常用补码表示,而阶码用一般用移码表示.如果主存容量为16M字节,且按字节编址,表示该主存地址至少应需要 (3) 位.(3)A.16 B.20 C.24 D.32【参考答案】(3)C【试题解析】16M=224,所以内存编址至少

3、需要24位.操作数所处的位置,可以决定指令的寻址方式.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寻址方式为 (4);操作数在寄存器中,寻址方式为 (5);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寻址方式为 (6)(4)立即寻址 B.直接寻址 C寄存器寻址 D寄存器间接寻址(5)A.立即寻址 B.相对寻址 C寄存器寻址 D.寄存器间接寻址(6)A.相对寻址 B.直接寻址 C寄存器寻址 D.寄存器间接寻址【参考答案】(4)A (5) C (6) D【试题解析】微机系统有七种基本的寻址方式:1. 操作数作为指令的一部分而直接写在指令中,这种操作数称为立即数,这种寻址方式也就称为立即数寻址方式.2.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寄存器中,或

4、把目标操作数存入寄存器.把在指令中指出所使用寄存器(即:寄存器的助忆符)的寻址方式称为寄存器寻址方式.3.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存放在内存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该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4.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用SI、DI、BX和BP等四个寄存器之一来指定,称这种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5.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或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和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之和,称为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6.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和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之和.称为基址加变址寻

5、址方式.7.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的值、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值和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之和,称为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两个部件的可靠度R均为0.8,由这两个部件串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为(7);由这两个部件并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为 (8).(7)A.0.80 B.0.64 C.0.90 D.0.96(8)A.0.80 B.0.64 C.0.90 D.0.96【参考答案】(7) B (8) D【试题解析】系统可靠度计算 并联系统:1-(1-p1)(1-p2) 串联系统:p1p2 (p为单个系统的可靠度).在计算机系统中,构成虚拟存储器(9).(

6、9)A.只需要一定的硬件资源便可实现B.只需要一定的软件即可实现C.既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方可实现D.既不需要软件也不需要硬件【参考答案】(9) C【试题解析】虚拟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及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软件组成的存储系统,使用虚拟存储器需要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网络安全两个公司希望通过Intemet进行安全通信,保证从信息源到目的地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密文形式出现,而且公司不希望由于在中间节点使用特殊的安全单元而增加开支,最合适的加密方式是(10),使用的会话密钥算法应该是(11).(10) A.链路加密 B.节点加密 C端-端加密 D.混合加密(11) A.RSA B.RC-5 C.MD5 D.E

7、CC【参考答案】(10) C (11) A【试题解析】1. 链路加密是在物理层加密,包括数据、路由信息、协议信息等都被加密,发送端和接受端之间的任何智能交换和存储节点都必须在处理这些序列之间对其进行解密.中间结点开销大.2. 端-端加密是把加密设备放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只加密传输层的数据单元,数据一直保持加密状态,直到到达目地才被解密.3. 节点加密时,节点中的数据是以密文形式存在,但要求在每个节点加装安全单元,需要公共网络提供配合.由此判断,最合适的加密方式是端到端加密.所以(10)选C.RSA算法是非对称密钥算法,可用于密钥的分发和会话.MD5属于消息摘要算法,RC5属于分组对称密钥算法

8、.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我国著作权法中,(12)系指同一概念.(12) A.出版权与版权 B.著作权与版权C.作者权与专有权 D.发行权与版权【参考答案】(12)B【试题解析】我国著作权法使用的是著作权,但同时明确规定著作权与版权是同义语.由我国信息产业部批准发布,在信息产业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 (13).(13)A.地方标准 B.部门标准 C行业标准 D.企业标准【参考答案】(13)C【试题解析】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选C行业标准某软件设计师自行将他人

9、使用C程序语言开发的控制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形式的控制程序,并固化在芯片中,该软件设计师的行为(14).(14)A.不构成侵权,因为新的控制程序与原控制程序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B.不构成侵权,因为对原控制程序进行了转换与固化,其使用和表现形式不同C.不构成侵权,将一种程序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为另一种程序语言形式,属于一种翻译行为D.构成侵权,因为他不享有原软件作品的著作权【参考答案】(14)D【试题解析】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修改或翻译其软件作品,为软件侵权行为.这里将一种程序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为另一种程序语言形式,属于一种翻译行为,构成侵权.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存

10、储在磁盘上的会影响I/O服务的总时间.假设每磁道划分成10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1,R2,R10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下表所示:物理块 1 2 3 4 5 6 7 8 9 10逻辑块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假定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周,磁头当前处在R1的开始处.若系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4ms,则处理这10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15);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 lO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16).(15)A.180ms B.200ms C.204ms D.220ms(16)A.40ms

11、B.60ms C.100ms D.160ms【参考答案】(15) C (16) B【试题解析】已知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周,每道存放10个记录,因此读出一个记录的时间是:20/2=2ms.首先读出记录R1,需要2ms,处理记录R需要4ms,则处理完R1记录需要6ms,此时读写头已经转到了R4的开始处.其次为了读出记录R2,必须再转8个记录(从记录R4到记录R1),再花2ms读出时间和4ms的处理时间,共需要时间:2*8+2+4.其他8个记录都是的读取和处理时间和记录R2相同.于是,处理10个记录的时间是:(2+4)+9*(2*8+2+4)=204.对于优化之后,读出并处理R1后,读写头刚好

12、转到记录R2的开始处,因此立即就可读出处理记录R2,后续记录的读取与处理情况相同.所以处理10个记录的时间为:10*(2+4)=60ms.页式存储系统的逻辑地址是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假定页面的大小为4K,地址变换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逻辑地址用十进制表示.图中有效地址经过变换后,十进制物理地址a应为(17).(17)A.33220 B.8644 C.4548 D.2500【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页式存储系统地址转换原理:页面偏移量与块内偏移量相同,页内地址等于块内地址.逻辑地址是由页号2和页内地址644两部分组成为,其中由页号2得到物理块号为8,与页内地址644合并得到物理地址8644

13、.软件工程下列叙述中,与提高软件可移植性相关的是(18).(18)A.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B.尽可能减少注释C.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D.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部分【参考答案】(18)D【试题解析】软件可移植性指与软件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下的难易程度.为获得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设计过程中常采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支撑环境.尽量不用与系统的底层相关性强的语言.在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19);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20).(19)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

14、(20)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参考答案】(19)D (20)C【试题解析】新老系统转换方式有三种:直接转换确定新系统运行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并行转换.分段转换是指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它是闪两种转换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可靠性,又节约费用.网络体系结构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回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问点(SAP).在Intenet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21).(21)A.MAC地址 B.LLC地址 C.IP地址 D.端口号【参考答

15、案】(21)D【试题解析】N层中的活动元素通常称为N层实体.不同机器上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为N+1层所利用.在这种情况下,N层被称为服务提供者,N+1层是服务用户.服务是在服务访问点(SAP)提供给上层使用的.N层SAP就是N+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能够唯一地标识它的地址.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的服务访问点是通过端口号来进行的.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 是(22).(22)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参考答案】(22)C【试题解析】物理层主要是设计处理机械的、电气的和过程的接口,以及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问题.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网络层主要是确定分组(packet)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传输层负责两个端节点之间的可靠网络通信和流量控制.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会话和管理表示层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在Intemet上有许多协议,下面的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协议层次关系的是(23).【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TCP/IP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的,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