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838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县(市、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并将继续为推动县域经济的科

2、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66%。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34%,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占全国的1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3、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与中心城区将共同构成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为国内外经贸合作和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向导。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4、。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新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有9个:河北三河市,山西孝义市,江苏铜山县、仪征市、兴化市,河南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

5、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2、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旗)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中,除西藏外,均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重庆市8个、四川省21个、贵州省5个、云南省10个、陕西省7个

6、、甘肃省1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云南安宁市、陕西神木县、云南大理市、四川郫县、内蒙古托克托县、四川绵竹市。新进入西部百强县(市)的有9个: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广西柳江县、扶绥县,贵州清镇市,陕西安塞县,宁夏灵武市,新疆奎屯市。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1.7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4.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0%、14.60%、27.10%

7、、30.62%、10.60%。3、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3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8个、河南省42个、湖北省10个、湖南省21个。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河南巩义市、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河南新密市、河南新郑市、河南荥阳市、河南禹州市、河南登封市】、山西河津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江西南昌县、湖南宁乡县、河南伊川县、湖南望城县。河南偃师市、新密市、

8、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等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新进入中部百强县(市)的有13个:山西襄垣县、怀仁县、柳林县,安徽怀宁县、广德县、颖上县,河南宝丰县、长垣县、西峡县,湖北当阳县,湖南祁阳县、桃源县、汨罗市。二、第七届评价中的创新性探索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点创新性探索。第一,提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概念。所谓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理位置相连、经济总量相当、经济发展方式相近的几个经济强县组成的集合。区域经济强县组团的提出是基于以下考虑:淡化相邻强县的非正常竞争,促进政府转变

9、职能;促进经济强县之间的经济协作;推动区域统筹,有利于在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比较成熟的有江苏省苏南四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冠军组团,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中原地区的六个县级市,一起成为中原崛起的先锋力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融合发展,建立米东新区,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针对这方面的工作今后还要继续研究探索。第二,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强县富民

10、的统一,在第七届评价中将所有经济强县的居民收入水平罗列出来,供参考。按照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划分A、A、A-、B等四级,各级规范是:A级(上):1.25以上;A级(中上):1.00-1.25;A-级(中下):0.75-1.00;B级(下):0.75以下。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共有83个,主要集中在东部(69个)。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数量比较多的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的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的数量分别是31、9、15、6个。不难看出,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比例小,以后需要在强县富民的统一性上多做一些工作。工业化和城

11、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在全国的每块土地上都要上工业项目,建城镇。应该说,全国每个地区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社会文明差异性不大的权利。因此,针对全国所有县域(或城区),无论经济强弱,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结合居民消费、储蓄和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本届评价中先将收入水平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今后逐步完善,单独形成全国分地区富裕程度检测报告,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向导。第三,县域经济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县域经济还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县域

12、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市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时,开始探索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约束性因素,初步从考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着手。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分A、A、A-和B等四级,具体规范为:A级为正常级,A级为正常偏上级,A-级为正常偏下级。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以及安全监管总局的特别重大事故信息工作为评价提供了参考,同时参考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报道信息;B级为非正常级,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长远性恶劣影响,甚至无法恢复。县域经济

13、的科学发展环境评价的下一步工作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网络。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遇到了许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自己求解约束方程,也需要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促进和支持,使县域经济沿着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正确方面前进。(来源:中国县域经济网 转贴自:中国经济网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序县域经济单位中郡指数竞争力动态竞争力等级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发展环境国1江苏江阴市R1T2002相对稳定A级

14、A级A级国1江苏昆山市R1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江苏张家港市R1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江苏常熟市R1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2江苏吴江市R2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3浙江慈溪市R3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4浙江绍兴县R4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5江苏太仓市R5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6福建晋江市R6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7江苏宜兴市R7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8浙江义乌市R8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9浙江余姚市R9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0山东荣成市R10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1山东

15、龙口市R11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2浙江诸暨市R12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3山东文登市R13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4浙江温岭市R14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5广东增城市 R15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6山东邹城市R16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7浙江乐清市R17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8江苏丹阳市R18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19浙江瑞安市R19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20山东即墨市R20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20山东胶州市R20T2002相对稳定A级A级A级国20山东胶南市R20T2002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