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比意识辩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802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比意识辩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制度比意识辩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制度比意识辩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制度比意识辩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制度比意识辩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比意识辩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比意识辩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比意识辩论篇一:安全制度比安全意识更重要-攻辩和自由辩论1、 意识有高低,如何得到统一?安全工作听谁的?任何安全意识强的人都有思想松懈的时候,怎么办?2、如何克服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投机和懒惰?3、如果意识比制度重要,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可以天马行空,想怎么辩论就怎么辩论么?你们的辩论一旦脱离今天的辩论规则你们就会输到比赛,是你们的意识更重要还是游戏规则更重要?3、难道说今天辩论赛现场评委的评分依据不是辩论赛的规则吗?4、请问对方辩友,人的安全意识是不是有差别?4、既然有差别,会不会导致执行同一操作任务的安全效果不一样呢?自由辩论:1.在进行复杂倒闸操作时候,没有操作票单凭经验,谁敢去

2、工作?2、意识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法官审理案件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法官还是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嘛!3、你们的意识还很混乱的时候,我们的制度已经上墙啦!4. 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如果安全意识比安全制度重要,你们的安全生产也是飘摇的吗,这样的安全工作能放心吗?5、人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重要还是所有人的安全意识重要。5、培训和激励制度是提高安全意识的主要方法,这就是安全制度的魅力所在!6、面对人的惰性和可变性,制度普遍约束性.对方可能会问的问题:1、 做完本职工作后,出于自己意识的提高,发现了额外的缺陷,难道不能说明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答:只能说明安全意识的重

3、要性,但不能说明比制度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处理了问题,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以后你也不会去做,也不能刺激别人来做)2、 事故处理时没有相应的制度,完成事故处理主要靠安全意识3、 人是执行的主体,没有人的执行制度只是空壳子(制度是执行的保障,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没有制度的安全工作等于无头苍蝇)4、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只说明了人是执行中的主体作用,并不能证明意识比制度更重要,就好比汽车在公路上跑,是车轮在跑不而是人跑,难道人没有跑所有不重要了么)5、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我的大脑决定的,而都是制度决定的?如果意识不愿让步,那再严格的制度也将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

4、根本。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连制度都是由意识产生的,请问没有制度之前,您如何抓起?篇二:安全制度比安全意识更重要反方四辩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代表我方为这次辩论做一个总结。安全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安全制度和安全意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手段。我方认为,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更能保障现场安全生产。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我方的观点进行总结:第一,对方辩友颠倒了安全意识与安全制度的因果关系。安全意识并不是安全制度的基础。安全制度的制定遵循于、脱胎于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过往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总结。而安全意识只是人类众多意识中的一种,它的树立需要安全教育的引导,还需要通

5、过安全培训、安全演练等方式来不断地巩固和强化。我们的安全制度正是这些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理论依据和执行保障。第二,安全制度是评判安全意识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意识产生于大脑,是主观的。人的安全意识要高低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用来评判安全的标准、内容和尺度都会不同。在工作中,你会发现职工在高呼我要安全的时候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作为安全工作的行为标准,这样的安全生产是混乱的。在安全考核的时候,如果管理人员以个人的安全意识去考核别人的安全行为,缺乏制度的支撑,其考核结果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的安全制度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所以它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标准,能够作为评判安全意识

6、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第三,安全制度比安全意识更可靠。我方从来没有否认自主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只是我方认为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更重要。人生而感性,具有可变性和惰性,不管你的安全意识有多高,这些特性都不可能完全根除。人的意识是不断变化的,以安全意识为主导的安全生产也是飘摇不定的。相比之下,安全制度是理性的,具有普遍约束性和高度统一性。安全制度还于对过往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已经验证过的真理。在你的意识还在游移不定,拿捏不准的时候,只要坚持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的基本原则。就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人的意识好比是奔腾的江水,而制度是载体,是河道,引导着意识的大流走向正确的方向。泛滥的洪水是灾害,

7、同样的,脱离限制和引导的意识是危险的。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更能保障现场安全生产。篇三: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 辩词一辩谢谢主席,主席、评委、大家下午好。(找对方的漏洞)下面我来论述我方观点,我方认为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通常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修养。通常情况下,我们评定一个人是否有素质,更多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而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

8、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他们在把瓶子扔掉前还要将商标撕掉,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他们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这些难道是任何一个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她们这样做的吗?不是,这是她们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这是他们有素质。第二,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尽管现在社会上有种种的法律或是其他规章制度,但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罗伯顿也说过:任何规章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

9、章是没有。更重要的是,制度是谁制定出来的?制度的制定和更替与完善必须依靠人。制度姑且重要,但来之何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国民党建立的制度谁推翻的?是人推翻的。只有人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们不愿去自觉遵守制度,那制度有什么用呢?所以无论是小的范围还是大的范围,都告诉我们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谢谢。(693字)二辩谢谢主席,(找对方漏洞)下面由我继续阐述我方观点。20XX年闭幕的广州亚运会,带给我们很多激动与感动,看到了汗水与泪水,在记者采访外来友人的新闻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他们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评价:微笑,热情,善良。我想这也是广州亚运会能圆满结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人

10、的素质可以影响一群人的素质,而一群人的素质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素质。而当这样的素质,这样的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慢慢地内化,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质时,这不就形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一种制度了吗?所以制度是由人制造的,制度是为人的素质所服务的。寻找平凡的良心,寻找“最美的人”,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媒体争相展开的系列主题活动,一个又一个“最美的人”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示范,也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的盛赞和弘扬。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现今社会要塑造起一个个“最美的人”?为什么媒体一次次强调正能量,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都要评比“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人的道德素质之美好,不是在告诉我们国家

11、更注重的是人的素质吗?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是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所以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目标。哪怕是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像现在的交通规则,行人闯红灯各地区都有不同的措施,进行罚款,有10元、20元、甚至50元的不等,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罚款?不是,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觉性,然后提高人们的素质,所以制度只是一种手段,国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度的实行提高人的素质。所以我方坚决认为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谢谢。(645字)谢谢主席,(找对方漏洞)下面由我更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在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内化”它指外部的规则规范经过内证实践,形成心中的认知与态度。也就是我们把道

12、德内化于心,形成人的自律意识,再然后就形成了人的素质。第二、素质是动态的,可变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在不断积累、不断渐变,最终达到一定境界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人的素质会逐步提高和改善。 白方礼老人以风烛残年奋力“蹬”出了许多贫苦孩子的未来,诉说着“陌生人社会”的古道热肠;“油条哥”倒掉复炸油炸出“良心油条”吸引顾客,摆脱了“理性经济人”的逐利误区;“信义兄弟”生死托付接力还薪,激扬起市场经济所呼唤的诚信力量。这些人把道德的内化于心,他们破解着一些人以为无解的道德难题,诠释的是朴素的生活真谛,演绎的是简洁的人生故事,展现的是责任担当,召唤的是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回答了“我能为这个社会做

13、点什么”。而社会、组织、媒体花了大篇幅多时间来赞美她们,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在耳濡目染中晓理明义、崇德明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厚德端行。古语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它需要教育的熏陶,更需要自我的修养。从虔诚的感动中,唤醒我们内心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让来自身边的感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用“凡人善举”共同传递道德的力量。将道德内化于心,成为我们的素质,然后“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才能形成正确导向,形成和谐氛围,形成文明风尚,才能顺利早日成就中国梦。而这一些是制度,这个由人所制定,为人所用的方法所做不到。它能做到的只是一次次的规定,命令、建议,甚至到最后制度还会被推翻。所以

14、我方认为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谢谢。(693字)谢谢主席,(反驳对方观点)我方坚决认为人的素质比制度重要。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告诉大家,制度的关键是人的思想素质。第一、制度的合理性依靠制定者的素质。秦始皇本为千古一帝,但由于苛政暴政,甚至有了像连坐、腰斩这样的律法,这样的制度极其不合理,最终政权被推翻。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善谀好利的虢(gu)石父进行专利,为取悦褒姒,多次烽火戏诸侯,终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刘邦率军挺进关中,与三秦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受万民拥戴,后来更是开创汉朝天下。制定者的素质优劣,待人处世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其制定的规章的合理性,甚至影响她们的

15、事业与人生。 第二、制度是执行要依靠执行者的素质。为了让变法能顺利推行,能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最顺利推行变法,曹操的“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的规定,用割发代首树立了威严,顺利实行。任何一项制度要执行,其执行者本身的素质亦十分重要。 第三、制度的执行还有赖于被执行者的素质。人们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出在被执行者的素质上。例如实施政府采购法本意为引进竞争、节省支出,促进政府阳光采购,而这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中饱私囊的“幌子”。“高价”采购、 “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竟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的“明规则”。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以上三点你还能说制度比人的素质重要吗?对方辩友?对方辩友之前和我们说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承认是人的欲望在起作用,是人的素质不够高,要依靠制度对改善,犯罪现象也要依靠法律来约束,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根本性的提高人民的觉悟。提高民众的认识水平,恢复应有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着眼于基本制度的改变(当然这不排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才是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实际上,我们找不到一种离开人的素质或觉悟能自行发挥作用的制度。而且制度实施的最终目的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