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436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说课篇一: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说课教案)阿孟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土地制度。2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废井田,开阡陌,介绍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商周的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围绕着土地私有制展开,分别介绍了土地私有制的多种形式,在土地兼并下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以及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3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

2、变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4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租佃制难点:井田制的瓦解 租佃关系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本课一些知识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而且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也有限,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在感性的层面。2学习方法指导学

3、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师生互动等途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井”和“田”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以此抓住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思路。一、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首先采用问题

4、导学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然后再展示两位改革家管仲与商鞅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师生互动: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展示图片及材料设问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学生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5、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设问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学生 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设问 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学生 西周的分封制。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设问

6、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设问 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学生 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效果最好,从而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展示图片 中国古代的改革家管仲与商鞅教师介绍 管仲与商鞅都

7、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们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发展大势,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一番有作为的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问题探究 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的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领域内的土地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管仲与商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这一变化,实行相应的改革,富国强兵,以达到称霸和兼并的目的。这样,到了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设问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 学生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

8、有土地。其中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过渡设问 那么地主是靠什么途径来扩大他们的地产的呢?(导入下一标题)教学反思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难度不大,将教材内容打破,进行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采取材料分析的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二、 土地兼并设计思路 此部分内容课标并未作明确的表述,但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封建社会各个阶层在土地兼并中的利害得失,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地兼并所带来

9、的危害。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八页的第一、二的楷体字内容,思考问题:地主兼并主要以什么方式兼并农民的土地?由此可见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而且这是一种合法的形式,因为这时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农民的私有土地了,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不可遏制。展示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

10、食。汉书?食货志设问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引导 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学生 农民、地主和封建政府。组织课堂表演 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其中的三个角色,相互讨论体会土地兼并给他们带来的利害得失,最后请三方代表进行表演。甲组 我们代表农民阶级,我们一般都拥有一部分土地,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就勉强吃口饱饭,而地主财大势粗,经常欺诈我们自耕农,如果遇到天灾、战乱和苛政的话,我们走投无路,就只有把家里的土地出卖给他们,从而沦落为佃农,这样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就更大了。如果情况更为严重的话,我们只有揭竿而起,这也是

11、没办法的事情了。所以我们是土地兼并的受害者,现在很多人几无“立锥之地”,我们要求国家限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乙组 我们代表地主阶级,我们兼并了许多自耕农的土地,我们的地产是越来越大了,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可是我们也是花了银子从他们手里把土地买来的呀,也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困难,而且这也是合法的,没有什么不对的,要怪只能怪那些自耕农不善于经营了。所以我们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国家并不能干涉我们以合法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丙组 我们代表封建中央政府,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确实已经成为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收入的大事了。现在的自耕农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政府所能征收的赋税和徭役也越来越少了,国库空虚呀,而那些地

12、主的地产越来越多,他们又用各种办法逃避徭役和赋税,真拿他们没办法,而且有些地主势力越来越大,逐渐不受中央的控制了,很有可能会造反呀,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了。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设问 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学生 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

13、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所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设问 那么这些相关的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呢?学生 不能,因为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到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已经日益普遍,不可遏制了。 设问过渡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广大农民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导入下一个标题)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采取教师讲授于学生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添历史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

14、到活生生的、可以亲身感受得到的历史,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又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为下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作好了充分的铺垫。三、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但是不需要太深入地探讨,只需要与东汉时期田庄制下的那种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作对比,即可让学生体篇二:土地制度说课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既是农耕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

15、下的作用。如果说第1课是从生产力的角度上来论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那么第2课主要是从生产关系上来说的。既与前一课有关联,又是前一课的延伸。土地制度分成三个时期,原始社会,商周以及封建社会。而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本课内容难度较大,知识点较为生涩,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自己理解,老师也难以讲出新意。因此,我决定将教材内容打破,进行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充分运用生本理念,引导学生有效参与。1. 教学目标课标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从而深化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