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436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新浪爱问篇一: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中国古代墓葬制度 中国墓葬制度历史悠久,现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就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的行为。一直到今天数万年的时间里墓葬制度不断发展变化,日臻完善,现在在中国的少部分地区这一制度仍有保留。墓葬制度伴随而产生的大量墓葬品、壁画等历史文物更是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还原和社会文化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墓葬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长河中地位是极其独特的,对现代考古工作者来说也是意义极其重大的。墓葬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特殊的一种存在,其目的不仅在于安放死者,更是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种族、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反映,不但有

2、关生,也关乎死。它在形式上只是安放死者尸体之所,但实质上体现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艺术传统和宗教信仰。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开始,已经开始注重对尸体的处置。山顶洞人将死者的尸体妥善安置在居所附近,在尸体的周围有意识地摆放了石珠、穿孔兽牙等可能属于死者生前所用的装饰品。并将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尸体周围。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对尸体的处置似乎更为慎重:不但发现了明确的墓穴,而且有意调整了尸体的摆放姿势,死者身上随身佩戴着用螺壳、骨头做成的装饰品,也发现了红色的赤铁矿粉末。 此时的墓葬往往较为简单,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不同地区或者不同

3、部族之间随葬品数量和种类略有差异,但同一部族墓葬规格差别不大,可见在这一时期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直到后期,才出现了穷富分化的现象。到了商代,青铜器文明极度发达,社会生产力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阶级制度也已经形成,这一时期的墓葬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其余各种类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敛尸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商王和各级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并且在墓葬过程中伴随有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到了周朝,阶级制

4、度进一步完善,棺椁制度也有了严格的等级,即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周朝时的墓葬制度与商朝差别不大,但是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夫妻合葬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墓出现了高大的封土堆墓中普遗出现了用河卵石、木炭来加强防潮、防盗的构造。随葬品方面,随葬礼器的等级色彩松驰下来,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但随葬品仍以礼器为主,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中国从此时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同时也伴随了一些规模极其宏大的帝王陵墓的出现,秦始皇陵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两汉时期的墓葬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盛行了两千余年的竖穴墓逐渐转变为砖室墓和画像砖墓。特别是砖室基,

5、传播最快,西汉中期以后,大型多室砖墓更加流行。汉墓中的随葬品和战国时代相比,青铜器减少,漆器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为了储存大量的食物和饮料,墓内常有许多大型的陶器。西汉前期和中期,主要随葬生前的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后,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 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偶像。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西汉中期的贵族墓中 ,仍然有用车、马殉葬的,但车和马都埋在墓室和墓道内,而不是在墓的附近另设车马坑。入唐以后,则多采用砖室,土洞墓已降为低级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

6、室。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大约从武周时开始,陶俑多施三彩釉。陶俑可以分为出行时的仪卫行列和家居时的家臣侍者两大类。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墓葬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墓的构造简化,短而狭的竖井式墓道代替了斜坡式的长墓道,因而天井和壁龛也不见了。墓室的规模缩小, 壁画亦十分罕见。陶俑的数量减少,制作粗简。唐以后,木结构的砖室墓逐渐出现,北宋初年,墓室内的仿木结构还很简单。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室墓。从这以后,墓室的平面又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角形,仿木结构则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栱,从版门直棂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一般多为单室墓,

7、后期较大的墓则分前后两室。墓内多用壁画或雕砖作装饰,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墓主夫妻举行 “开芳宴”的场面,有时也有孝子故事图等。墓室的后壁,则往往有“妇女掩门”雕砖。随葬品寥寥无几,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器具什物已充分地绘刻在壁画和雕砖上的缘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宋墓,与同地区的唐墓相似,除了竖穴土坑墓以外,主要是简单的长方形砖室墓,后者往往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随葬品除陶瓷器外,颇有漆器和铜镜,偶尔也有银器。至此,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已基本完善并接近现代。墓葬作为古代丧葬仪式的一部分,作为体现了古人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遗存,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补史或证史。墓葬不只是一座座地下的建筑,它

8、是在具体的丧葬行为中,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而举行葬礼的地方。墓葬的建筑形式、图像配置、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和陈列方式都遵循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反映了墓葬的拥有者和建造者对待死亡的态度,蕴含了特定社会的礼仪制度和信仰习俗。同时也为后人展现了其所处时期生产、生活、阶级斗争以及宗教信仰的真实情况。作为地上世界的真实表象,墓葬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客观规律。篇二: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

9、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著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以後各历史时代墓葬制度随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 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

10、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著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尸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後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尸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後者可能是由于凶死。黄河上游的

11、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仰韶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葬俗。新石器时代的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尸体。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地区已用木棺作葬具。在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少数墓坑面积甚大坑内沿四壁用木材垒筑 上面又用木材铺盖构成了木椁这大概是由於墓主人在社会上有特殊的地位。幼儿死後一般埋在房屋附近或房基下利用陶器作葬具称为“瓮棺葬”。墓中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亦偶有发现有时还有谷物和家畜。在有些墓地里男子墓内多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陶制或制的纺轮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由於地区和部族的不同各

12、地墓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颇有差异。但是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可见在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但到了後期出现了穷富分化的现象例如大汶口文化後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 100馀件猪头多达十馀个的说明墓主人拥有远比一般人为多的财富。商代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著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规模。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面各有一个墓道。侯家庄的一座最大的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

13、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深度在15米以上。类似的墓葬在山东益都也有发现是属于诸侯或方国的首领的。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武官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馀。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形状虽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别。大贵族的墓面积可达20馀平方米在安阳小屯发现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即如此。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往往不足10平方米。而平民的墓面积

14、更小有的甚至不足2平方米。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其馀各种类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敛屍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屍体的放置方式主要是仰身直肢。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墓墓主都只有一人尚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商王和各级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各种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妇好墓随葬各种青铜器460馀件玉石器750多件骨角器560馀件另有海贝近 7000枚由此可以想见商代的王陵若不被盗掘其随葬品应达到更为惊人的程度。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

15、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从婢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另有完全供杀殉用的“人牲”。殉葬者的葬式各有不同其中颇多采用俯身葬。殉葬的牲畜以马与狗为最多。各种类型的墓都在墓底的正中设一长方形的小型坑穴其位置正当墓主人屍体腰部之下故称“腰坑”坑内埋一殉葬的人或狗。即使是平民的墓也往往有埋狗的腰坑。在安阳侯家庄的一座亚字形墓的墓室之上发现了大型的砾石应是房屋的础石。在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和大司空村的两座长方形墓的墓坑上都发现了用夯土筑成的房基及础石。由此可见从王陵到一般的贵族墓有时在地面上建有房屋。它们可能是供祭祀用的类似後世的所谓“享堂”。西周春秋西周的墓制承袭商代。由於尚未发现王陵不知当时是否有亚字形墓。诸侯贵族的大墓有的是设有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有的是设有一个墓道的“甲字形墓”。河南省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多系中字形墓其形制与商代的陵墓相似。除上述两种类型的大墓以外绝大多数的墓仅有长方形的墓室不设墓道它们的规模因墓主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与商代一样也多在墓底设腰坑。据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即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诸侯贵族墓的随葬品仍以各种青铜礼器为主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