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067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生活化研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题开发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 1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由此可见,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2

2、现实状况。我校是一所城郊结合的学校,在与其他学校的激烈竞争中,教师更多重视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观片面、陈旧,对数学应用缺乏了解。大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去学习数学,为了考试的需要去学习解题,忽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 我们要研究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注重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数学的枯燥无味,让学生远离对数学的畏惧,亲近数学。 二、

3、校本课程的名称 名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选修课)三、具体实施方法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习课程改革中有关教师教学行为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实际,整理有关教改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等,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分析法: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补充,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进行对比。让每位教师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对自己新的教学内容进行确认,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内容,追求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完整。 3、

4、行动研究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修正。通过学习有关校本教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使课题研究逐渐深入。 4、经验总结法:从优秀教师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理论研究出一套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可行方案。(一)、实施措施: 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

5、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 5、确定总体方案。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包括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措施保障等内容。6、组织和实施。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校本课程开发者可自主申报课程,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包括课程纲要、知识或活动序列的安排、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7、编写校本教材。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我们要求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采用改编、自编教材两种办法。如有困难,可以合作开发教材。每学科按36学时安

6、排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组班,全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上校本选修课,实行走班制。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操场等,由教学处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二)、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为期2年,分为三个阶段完成。1、 准备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理论学习 、 制订方案 、确立课题,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人员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的展开作好准备。调查学生的数学状况,初步了学生学习兴趣,制定研究方案。举行开题论证会,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

7、。 2、实践探索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活动开展资料准备、个案研究、经验交流、问卷调查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以前期学习的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为重点,收集有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以新课程相关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定期课题组成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3、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材料整理撰写报告 、汇编成果、 反思提高 、成果鉴定,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

8、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四、课程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教师和学生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因此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

9、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强调过程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还需努力)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学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2)学生在学习过程

10、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4)学生家长的反映;(5)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题实施保障课题组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精神,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实验,从培养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

11、研究期限为两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有足够的资金做坚强的后盾。课题组主要成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热中于本职工作,该项目主要参加者10人其中既有资深的中教一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体现了中青教师的实力组合。这样的组合可谓是强强联合,其中一人主持过省级教研课题,两人参加过市级课题,所以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生对数型结合知识很感兴趣,实施起来比较顺利。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系统性比较了解,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较有研

12、究,在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1、提升了理论素养,夯实了教师的科研内涵。课题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师德高、业务精、功底硬、作风实、善于创新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供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了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2、培养了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3、促使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首位。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学校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师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科研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合作、创造、求真的意识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科研的先进性。通过学习,使我们教师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了教改方向;掌握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学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