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059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门阀制度与党锢之祸篇一:中华文化概说三次形考答案1.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发生是 CA. 黄河流域一元文化发展的结果B. 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元文化融合的结果C. 多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D. “三皇五帝”相承的结果满分:2 分2. 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守,这一治水故事突出体现了夏代文化的 CA. 遵命B. 宗教虔诚C. 尚忠D. 实干满分:2 分3.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和(D )的发掘出土A. 陶器B. 谷物C. 石器D. 青铜器满分:2 分4. 在西周时期,赋予了“政道”内涵社会关系的维护及社会道德的养成行为是 AA. 农耕B. 商业C. 宗教D. 手工业满分

2、:2 分5. 代表着劳动阶层思想,捍卫本阶层利益和财产的是 BA. 儒家B. 墨家C. 名家D. 法家满分:2 分6. “尚公义”是早期“法家”的思想的精义,即建立一种普遍的制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其代表人物是 AA. 秦国的商鞅B. 韩非子C. 李悝D. 子产满分:2 分7. 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经过百余年(C )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以确定,并由此形成的政治大一统格局。A. 分封制B. 诸侯之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满分:2 分8. 秦汉时期对官员选拔的方式一般采用 DA. 世袭制B. 任命制C. 科举制D. 察举制满分:2 分9. 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税,发展农业,是小农

3、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被史家称为 A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汉朝盛世D. 小农盛世满分:2 分10. 向汉武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家”的是 BA. 谷永B. 董仲舒C. 晁错D. 公孙弘满分:2 分11. 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 CA. 道家的出世思想B. 法家的权谋思想C. 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D. 墨家的兼爱思想满分:2 分12. 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DA. 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 向西方输也中国的丝绸C. 从西方引进佛教等西域文化D. 打通西域,打击匈奴满分:2 分13. 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观民风察得失,设立了(A )广采民歌A. 乐府B. 尚书C. 太学D.

4、公府满分:2 分14. 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是汉朝独尊儒术而形成的( B)开始的A. 官僚阶层B. 土族阶层C. 太学生D. 公卿阶层满分:2 分15. 东汉宦官集团对以太学生为主的年轻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残酷打击,大肆捕杀和禁锢,即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A )事件。A. 党锢之祸B. 焚书坑儒C. 八王之乱D. 王莽干政满分:2 分16. 魏晋时期内侵民族一般为所谓“五胡”之说,这五胡是匈奴、鲜卑、羯、氏、CA. 稽胡B. 水胡C. 羌D. 山胡满分:2 分17. 中国人树立起牢不可破的羡慕读书的心理,是从(B )开始的。A. 春秋孔子时代B. 汉武帝独尊儒术时代C. 魏晋门阀士族时代D. 隋

5、唐科举取士时代满分:2 分18. 东晋产生王羲之那样的大书法家,是与魏晋时期( D )的高涨有很大的关系的。A. 书法艺术B. 清谈行为C. 论法读书D. 士族文化满分:2 分19. 佛教产生于印度,是从大约( B)传入中国的。A. 春秋时代B. 两汉之交C. 魏晋时期D. 隋唐时期满分:2 分20. 在佛教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之中最为著名的争论是 AA. 范缜的神灭论B. 慧琳黑白论C. 沙门之争D. 夷夏之争满分:2 分、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1. 简述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主要学说。先秦诸子中,“显学”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

6、法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点。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2. 简述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形成的原因。一是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

7、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战国后期出现的易传和吕氏春秋作品中。篇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姓名:班级:历史学院学号:门阀士族是我国历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魏晋时期并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东晋时期曾发展到了顶峰。它的整个演变过程,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门阀制度的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门阀制度的萌芽时期(东汉)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

8、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第二: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士族制度的形成,是指统治阶级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其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便是西晋的“二品系资”。所谓“二品”,乃中正品第,其衡量标准,本为德、才。可是正式增加一个标准

9、:资。换言之,如果资不够,即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人品二品。这是门阀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资是按本人或父祖官爵高低来衡量。由于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的品第经司徒府批准后,与吏部铨选上个人仕进升迁的迟速,官位的高下相一致,因而实行“二品系资”之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只有据有较高官位的人及其子弟,可以获得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品。第三: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时期(东晋、南北朝前期)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

10、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王朝利益必要时必须服从这些势族利益。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为维护这种制度,东晋南朝时,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这一时期土族政治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士族垄断;经济上拥有田庄,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还

11、经常与官府争夺劳动力人口;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垄断地位,还大兴谱牒之学;社会上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等。士族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 第四:门阀制度的衰落时期(南北朝后期)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最主要的标志是:士族在官吏选拔与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权逐渐衰弱,寒人和庶人比重在各级政权之品官中进一步增加。其结果首先是官吏铨选上士庶界限难以坚持长期存在的清浊之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随后,门品失去了意义,至隋九品中正制被正式废除。门阀制度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就可做官,世代控制高级官职。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士族不思进取,

12、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加之士族是近亲联姻,身体素质极差。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以后,一些庶族出身的将领脱颖而出,显示出较高的政治、军事才能,声望与权力迅速上升,南朝宋、齐、梁、陈开国诸帝均为庶族将领。南朝帝王虽无法改变高级士族垄断高官的局面,但却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却握有实权的职务,在实际执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权。这一时期士族制度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二是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原因之三是士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受到打击、削弱。上述三种原因相互作用,极大削弱了士族制度的阶级、经济基础。到了南朝时期,由于门阀世族自身的腐朽。丧失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统治能力;社会阶级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农民起义

13、此伏彼起,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进而典掌机要,控制地方,统帅军队,以武功称帝,如刘裕、萧道成等,打破了门阀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世族地主此时虽据高位,却已无实权,走向必然的灭亡。后经候景之乱、隋灭陈等变化,门阀等级制已奄奄一息,庶族地主跃居政治舞台的主要地位。感想与小结:从门阀制度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萌芽于东汉末期,结束于隋朝前期,它所存在的时期正好是从一个大一统结束到另一个大一统开始的过渡时期,而这正是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我认为门阀制度产生和消亡,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当社会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弱而地方强,

14、在君弱臣强的特殊环境里,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就必须考虑到势族的利益,王朝利益必须服从势族利益,这样才能保证王朝的统治。门阀制度正体现了中央政权和地方势族之间利益上的某种权衡。到了南北朝末期至隋朝初期,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又成为大势所趋,君强臣弱的现实又重回历史舞台,于是势族与君主利益权衡的状况必然不能被现实社会所接纳,而维持这种权衡关系的门阀制度自然走到了它的终点,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纵观历史的长河,政治制度的制定一定是遵循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即使是政治制度本身在倒退。举例来说,秦国统一诸侯,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政权,并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央的力量远远超过地方,所以在地方制度上开郡县制之先河。但是楚汉争霸后,西汉王朝建立,由于经历了长久的战争,国家积贫积弱,中央无法完全地统治地方,因此不得不依靠异姓王的势力来完成统一,施行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的社会体制。郡国并行制相对于郡县制来说是政治制度上的倒退,这并不是统治者希望的结果,而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的社会现实决定的。20XX年5月4日篇三: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3 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