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055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的波动也十分明显, 物价上涨导致人们购买力减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文章通过对2012年到2015年的月度及年度物价波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供需角度研究物价波动的原因,对2016年度的物价波动做出预测,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物价波动 供需 通货膨胀 物价预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发生四次较大的物价波动。第一次价格改革引发的物价波动发生在1980年,重点大幅度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购销价格,当年全国CPI同比上涨6%。第二次价格改革引发的物价波动发生在1988年和1989年两年期间,主要表现为国家指令性计划

2、的产品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统一调拨,而企业拥有自主销售权的产品则根据市场自行定价的“价格双轨制”,使得我国经济大幅度好转,获得了较大增长。第三次价格改革引发的物价波动发生在1993年和1994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重新注入了新动力。在2007年和2011年四年期间,我国出现了第四次物价波动,2011年全国CPI同比上涨5.4%,主要是因此农副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其中,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资源型价格长期上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 物价波动原因分析 由于需求拉动因素和成本推动因素共同作用,我国2012年-

3、2015年物价指数呈现持续波动中温和上涨的态势。首先表现为需求拉动型,继而转变为成本推动型,最终形成混合结构型。我国物价总水平在2015年呈现温和平稳的良好态势,价格平稳运行有着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但从供需角度影响价格运行的因素来看,导致物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和供给两大方面因素影响。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1、价格因素的影响 从价格因素分析,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和相关商品价格。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相关商品中最为重要的是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具有取代另一种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

4、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如猪肉与牛肉,苹果与梨等。互补品具有促进另一种商品销售的属性,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因此,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2012年以来,市场上与粮食、猪肉有互补性的商品价格也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家禽类、豆制品。居民在权衡利弊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以求以较小的支出获得效用的最大化,但随着物价水平的波动上升,人们的消费支出水平也在增长。 但是,也有例外的存在。由于“谷贱伤民”现象的存在,我国对农产品执行的是支持价格政策。通过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从而将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保证农民的收益。 2、

5、居民收入、消费习惯及偏好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收入与需求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导致了购买力和支付力的提高。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收入约束下会追求效用最大化。调查显示,20%的高收入户对食品类基本生存商品的价格变动感受迟缓,基本生活消费品物价的上涨不会影响其消费需求量;60%的中等收入户对基本生存商品价格反应敏感,会相应减少一般享受型商品及服务性消费支出,确保其基本生存的需求;20%的低收入户对基本生存商品价格感受强烈,收入基本全部用于食品支出和最基本的生活消费。 消费习惯及偏好的影响。这种偏好不但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

6、尚有关。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消费者长期形成的个人消费偏好,对某种商品、某种品牌的认可,这种商品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既便是价格持续上升,也不会对商品的销售产生大的影响。 3、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及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 这里的预期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社会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消费者为了预防未来物价继续上涨导致原有生活水平下降

7、,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另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储蓄。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人力成本上升成为物价波动的长期压力。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出现萎缩,目前正在加快临近“刘易斯拐点”。例如婚龄人口的增长会增加对住房以及对婚庆行业的需求,人口出生率影响对儿童用品的需求。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755万人,比2013年净增594万人,人口老龄化相应的减少对时尚消费、高档消费的需求比重,对基本生存型产品的需求比重上升,进一步加大了食品类商品的供给压力。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生产技术影响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企业作为市场中最重

8、要的产品供给方,其进行生产存在一定的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供给增加。企业产品价值分为C、V、M三部分,C是补偿原有价值部分,V是支付给劳动报酬部分,M是自留利润和上交国家部分。C部分主要由于受外生因素影响而加大成本,一是国际市场粮食、成品油价格上涨直接拉动成本上升;二是由于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间接引发国内工业品价格上涨。V部分因我国劳动力价格提高的内生因素拉动人力成本上升。外生因素与内生因素共同拉动企业成本价格,进而又推动相关行业的成本上升。 2、价格“粘性”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的出厂价格具有一定的“粘性”,不会因为市场上短期供需变动而做出价格升降决定。但如果价格水平在一个时

9、期内呈持续上升态势时,就会冲破价格粘性。另外,企业也可能通过低质原材料的替代降低成本、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造成低劣产品充斥市场。 从此次物价上涨的态势看,最初表现为需求拉升物价,由物价上涨弥补供需之间的缺口。而需求持续大于供给,物价上涨的结果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又转为成本推动物价上涨。从不同行业来看,就演变为需求拉升与成本推进就互为因果,出现混合型物价上涨。 三、物价波动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食品和农副产品供应。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征。多年实践和统计分析表明,只要我国农业生产不出大的问题,基本

10、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完善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制度,防止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上涨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一方面,要与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结合起来,通过高吸低抛,获得差价收益。同时,在我国境内建立起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增加中国商品价格影响力,提高企业集中度,扩大国内需求,扭转企业过度依赖出口局面。 第三,激发城乡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不同阶层的消费倾向又有所差别。从调查资料来看,中低收入群体最具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而由于其总体收入较低,社会保障水平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其正常的消

11、费需求。因此,要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减轻物价波动的总需求压力。2016年形势复杂,改革带来的系列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宏观调控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 结束语 近几年的物价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结构型特征,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下行趋势,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依靠国家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运用财政政策等综合手段,多方面发力,形成组合拳,解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持久动力,共同应对物价波动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平平,孙白告.物价波动络经的非线性与非对称性J.价格月刊,2013(5) 2称冬旭.农产品价格走势

12、与整体物价水平关系分析J.青海金融,2011(1):26-28 3刘穷志,吴晔,申昕.收入不平等、物价上涨与财政再分配J.财贸研究, 2014(2):75-83 4吴卫明.四次物价大波动与政府应对措施 J.价格月刊, 2013 (10): 17-21 5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文,2011 6张群群,王振霞.2013年中国物价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 2013(01):27-31 7都占业.论稳定物价长效机制J.中国市场,2013,(11):15-23 8郑惠丹.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的几点思考J.管理探索, 2013(12) :15-16 9樊华.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59-60 10谭永生.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物价,2011 (8) :1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