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74970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学(案例版)阳明病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学(案例版) 阳明病篇,伤寒论教研室,概论 阳明的生理,足阳明胃主受纳明 手阳明大肠主传导 吸取营养,排除糟粕,化生津液和阳气,概论 阳明的病理,阳明病的病因 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化燥 素体液亏阳盛,或挟有宿食 治疗失误,伤津助热,概论 阳明的病理,阳明病的性质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偏亢,邪热最盛的阶段-里实热证。 是否也有寒证、虚证?,概论 阳明的病理,阳明病的病机 燥热:无形之热、有形之结。 湿热:热与湿合,湿热郁蒸。 血热:由气入血,进而迫血妄行或瘀血内结,概论 阳明的病理,阳明病的治则 热证 清法 (白虎汤等) 湿证 下法 (三承气等) 清下实热,保存津液,不可妄用发汗、

2、利小便,概论 阳明的病理,阳明病的传变 太阳 少阳 三阴(太阴多见),阳明,病案讨论(1),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服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至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无何,乃饮自己小便一盅,始稍安。已而复作,状乃如前。黎明,延医针刺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针,行针历五小时,痛始止。该医云,腹部坚硬如石,针虽止疼一时,而破坚开结,非药不克奏功。因拟顺气消导之方,服一剂,不效。,病案讨论(1),请概括改病例特点 病因?病机? 辨证及治则?,病案讨论(1),翌日,余谓:腹坚硬如石,唯大承气或可见功,因自拟生军三钱,枳实二钱,厚朴三钱,芒硝五分。

3、服后,时许,下积物甚多,胸腹稍畅。次日,胸腹仍觉满闷硬疼,又进二剂,复下陈积数次。元气顿形不支,因改服六君子汤三剂。后元气稍复,而胸腹满痛仍自若也。更服大承气二剂,不惟疼痛丝毫未减,腹中满硬如故,而精神衰惫,大有奄奄欲毙之势。因念攻既不任,补又不可,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其效又复如此。,病案讨论(1),腹痛如何辨证? 不通则痛: 脾、肾阳虚,温煦失职,阴寒内盛-虚证、三阴证 热盛伤津,津伤化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实证、阳明腑实 该病例是否为明显腹部疼痛?起病有无特殊之处?,大结胸证与阳明府实的鉴别,原文: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

4、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病案讨论(1),余之初病,即胸腹坚硬如石,号痛欲绝,惟大结胸以大陷胸汤为主治,此汤之药仅大黄、芒硝、甘遂三味。硝、黄余已频服之矣,其结果既如上述,加少许甘遂,即能却病回生耶?方用生军二钱,芒硝五分,甘遂末一分。服后,顿觉此药与前大不相同,盖前所服硝黄各剂,下咽即觉药力直达少腹,以硝黄之性下最速故也。今服此药,硝黄之力竟不小行,盘旋胸腹之间,一若寻病者然。逾时,忽下黑色如棉油者碗许,顿觉胸中豁朗,痛苦大减。,病案讨论(2),王某,48岁。先病痢疾,后转泄泻,医者不察其湿热存在,过用温补,兼之饮食未节,复致便闭腹痛,又用千金方之紫丸下之,虽得稀便而不多,胀痛仍未减

5、,由于内之积滞犹存也。易医,又不察此,反认病由痢转泻,且经攻逐,脾胃已伤,其胀与痛者,虚与寒也,治以理中汤。,病案讨论(2),日二帖,十余日,病益增,且由下利稀黄水而至完谷不化,更认证属火虚,药不敌病,禀于伤寒论少阴篇 “利不止”与“下利清谷” 之说,再进四逆、白通辈,不仅完谷未已,而烦躁有加,幸其体健尚能耐此摧折耳。因循月余,始迎余治。,病案讨论(2),诊脉沉数有力,目珠微布红丝,多粘液,舌燥黄而粗,口干,不多饮,腹胀痛如前,拒按,饮食如常,能行动,日下利完谷数次,兼有稀黄水,气味腥,小便短黄,四肢温和等等。,病案讨论(2),请概括该病例特点 病因病机及辨治思路?,病案讨论(2),下利辨证思

6、路: 胆热下利:黄芩汤 肝热下利:白头翁汤 肝气郁结证:四逆散 阳虚滑脱证:桃花汤 阳虚格阳证:通脉四逆汤 阴虚水气热证:猪苓汤,病案讨论(2),下利辨证思路: 太阴病 阳明热结重证:大承气汤 阳明热结旁流轻证:小承气汤,病案讨论(2),由此辨认,明系热结在里之实证。 盖其病由痢转泻,乃病理机转之良好现象,乘时清解即愈,而反用温涩,以助其虐,故腹胀痛。而紫丸之下,非其治也,只能荡除其积而不能清理其热,热久又复燥结,故日下稀黄水,乃如伤寒阳明之热结旁流也。证属阳明内结,热邪极盛,惟下焦重而上焦轻,用药宜有分别,今以大承气汤攻其燥屎,加竹叶、栀子解其烦热,是合上下而治之:,病案讨论(2),大黄12

7、g 芒硝(兑) 枳实 厚朴 栀仁 竹叶各6g 又以病久体虚之故,备煎参麦汤以防变。前药服后,腹痛增剧,下稀粪半桶,杂有坚块,遂得胀消痛止,而精神顿爽,并无虚脱之象,止前药,进以参麦汤暂扶正气。但舌尚黄燥,小便尤黄,时便稀黄水,而内热尚待肃清,乃于前方略为更易,以滋阴清热和胃之类,进退服食半月获安。,病案讨论(2),【原文】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叶执中病案,患者高某,酷暑时用冷水盥洗周身,又在树阴下休息多时,遂感冒。夜间自服生姜汤不效,又服荆防、苏叶等解表方,药后病反加剧。遂至身热汗出,仰卧如僵,昏聩谵语,遗尿不知,口钝拙。只能呼一“得”字,

8、昼夜不停声。曾请两老中医予二陈、竹沥、旋覆花、橘红、胆星、瓜蒌、天竺黄等,病如故。,叶执中病案,请概括本病例特点 如何以六经辨证进行初步思辨?,叶执中病案,其亲邀我诊治,我认为病情与三阳合病相符合,正好适用白虎汤,自以为成竹在胸。诊查,舌上无苔,脉躁急,其余病状如前述。虽颜面稍润,而身亦无汗,皮肤亦不甚热,大非前日设想所及,盖以错过时机,与身热汗出之白虎汤证不相符合,然舌无苔,脉未沉实,则无燥结,不宜泻下。非舌绛而干,脉弱而数,则又不宜轻滋,脉虽躁急,至数不紊,则邪气虽盛,而精气未夺。,叶执中病案,除仍用白虎汤外,尚无他法。遂以石膏6钱,知母3钱,余药相称。叠进二剂,药无增减,诊之,脉亦不见少

9、衰,以为药力尚不足够,遂改石膏8钱,知母4钱,仍服2剂。服后其母代诉:服第三服药,曾泻稀便一次,服四剂后,连泻三四次。按其脉仍躁急,却不复充实有力,见患者护其少腹,知其腹痛,此时我已倍感为难。,叶执中病案,反复思考,以为连泻数次,下部热已除,由于旷持日久,上部之热固着已深,不能随之下降,除用热药从下引导,别无他法。遂拟方:熟附子三分、炮姜五分、炙甘草一钱。药煎之后,将药杯放于井中,更纳鸡子黄一枚,搅匀服之。次日清晨,病人顾盼自若,神情已经如常,视其舌,则生出一层薄嫩黄苔,其脉一息四至,极柔和,又知阴气亦复,但仍不能言语,遂处以平淡养阴之品,如麦冬、玉竹等,经数十日,病已获愈。,叶执中病案,【原

10、文】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讝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小结,伤寒论经方临证应“知常达变” 阳明之“常”? 阳明之“变”?,小结,伤寒论经方临证应“知常达变” 阳明之“常”? 阳明之“变”?,变证的探讨 - 条文举隅,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165) “常” - 少阳不解+阳明腑实 ,但为何原文未提及不大便? “变” - 下利:热结旁流,应通因通用 呕不止,心下急:急腹症,热结阳明,腑气郁闭,变证的探讨 - 条文举隅,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 ,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236)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262) 发黄: 热与湿合 治以清热利湿 为何提出“伤寒”?提及表证? 强调突出发汗之法,以达“热越”。,从“变”看伤寒论的学用方法,深究 明确条文字里行间的意思,结合经典,参考注本,灵活理解。 致用 据证定经,分经论治,病与文符,照用无误。 拓展 师其法,用其方而不泥其方。,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