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848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机遇谋发展正确定位创特色概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机遇谋发展 正确定位创特色一、重庆汽车学院历史沿革重庆工学院重庆汽车学院是为适应兵器行业“军转民”、“发展两车”和重庆市建设“西部汽车城”、“世界摩托车之都”的需要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正是学校领导强烈的机遇意识,高瞻远瞩,指导我们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使汽车学院成为了重庆市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下面是重庆汽车学院的历史沿革:1985年复校,成立机电工程系; 1993年学科调整中,机电工程系分成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同年,为适应西南兵工“军转民”、“发展两车”和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工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了汽车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开始筹建汽车专业;1994年,学

2、校与西南兵工局及在渝企业共同成立了“西南兵工车辆技术教育基金会”,并出资1000万元建立了重工车辆工程学院,用西南兵工自己的话讲:“从此建立了西南兵工车辆人才的摇篮”;1995年,成立车辆工程系、星照汽车学院、攻关汽车修理厂;开创了学校历史上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为车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基地;1996年重工车辆工程学院被市政府确定为建设“西部汽车城”所依托的“三院两所”之一; 1998年车辆工程学科被评为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模具中心成立;1999年车辆工程学科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0年经市教委批准建设“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

3、术”和“快速原型与模具寿命”两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2年车辆工程学科被评为重庆市 “十五”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同年利用日元贷款项目建设“汽车摩托车试验及培训中心”,使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实验设备水平到达了西部一流。2003年车辆工程以优异成绩成为我校首批硕士点之一;2004年车辆工程学院组建的重庆市车辆模拟与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授牌的十个重点建设的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学科被学校确定为首批品牌学科建设项目。2004年5月受重庆市人民政府安排,在车辆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对“西部汽车城”和“摩托车之都”起重要支撑作用的 “重庆

4、汽车学院”。2004年12月重庆汽车学院成立。2005年市教委批准车辆工程学科设立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车辆工程专业评为学校的品牌专业。重庆汽车学院由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学术交流与培训三部分组成。人才培养部分设有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工程系、机械基础教研室、力学教研室、机械技术基础实验室、汽车及机械制造实验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以后会逐步同其他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产业急需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科技开发部分通过汽车设计工程研究院来整合现有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重庆汽车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本科生1779人,研究生24人,设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

5、等本科专业;硕士点两个:车辆工程(2003年)、机械设计及理论(2005年新增)。二、培养目标和理念 根据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以育人为根本,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兵工;把学院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整体办学水平居重庆市高校前列的教学型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以及西南兵工和重庆市地方经济建设对我们的要求,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确定我院以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和教学改革思路。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背景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6、思路紧密结合国内和重庆市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应用研究为主,突出特色,稳定方向,以“车辆工程”为龙头,以现代设计制造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工业工程、工业设计为两翼,以“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和“重庆工学院品牌学科(专业)”带动相关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多学科配套并协调发展的格局。3、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的思路是:降低重心,注重交叉,扩大专业面向;强化基地建设,工程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行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强化基础,注重素质提高。三、建设与执行的措

7、施为了落实与执行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和教学改革思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了以下建设与执行措施。1、师资队伍提升教学1.1师资队伍概况我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322人才”第二层次2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3人(资助计划11人,其中第一批6人);重庆工学院学科带头人3人;重庆工学院后备学科带头人5人;“海归”学者9人;硕士生导师10名,其中有5人还受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8、的方式建设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另一方面特别重视从企业引进或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两方面人才的融合,加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职提高和进一步强化工程背景,鼓励、支持教师、学生跨学科组成合作团队,深入企业第一线,建立以解决工程问题为核心的培养体系。经过努力,基本建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颇具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1)引进高学历、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人才9人:韩方恩、韩飞宇、许南绍、王德伦、郭晓东、许洪斌、甘彬、徐睿、孙永忠。他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如韩方恩、韩飞宇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韩方恩指导本科学生完成的“先

9、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2003年重庆市高交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王德伦、许南绍教授作为重庆工学院与力帆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的代表,为力帆集团汽车项目作出巨大贡献;郭晓东教授在锥齿轮设计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通过“教授流动站”先后引进教授6人:张猛、罗子健、程乃士、田培棠、鲁三才、高敏。他们对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猛教授所主研的“摆动辗压(轨道成形)技术”获200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程乃士教授在金属带CVT方面的理论研究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设计居国际领先水平,组建了CVT开发中心,培养了一支研究队伍,除得到学校重点预研基金资助

10、外,今年还获得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高敏教授作为国内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到我校后对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鲁三才教授作为国内进行摩托车道路模拟试验的知名专家,带领的团队经过艰苦的努力,使我院在该方向上逐步跨入了国内先进水平,并开始为摩托车行业服务。所有进入教授流动站的老师都参与了本科生教学(讲课或指导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3)从有关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引进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如杨翔宇、罗宏、冯文杰、徐云等)十余人,改善了教师队伍的构成。(4)注重现有人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主要方式有:1)为新进教师指定专

11、门的指导教师;2)要求所有新进教师必须跟班听课;安排新进校的研究生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没有工厂实际工作经验的必须到实习工厂锻炼半年。3)有针对性地送出教师到国内、外有关高校进行专业和技能进修或培训(如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英国Strathclyde大学、日本山口大学等)。4)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十五”期间,共有14名教师在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已有5人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近日,我院已有2名教师获准到韩国攻读博士学位。2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促进教学2.1学科建设成果 根据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采取向政府积极申报和与

12、国内外合作的方式,构筑了一批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实力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公共科研平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庆市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车辆模拟与试验重庆工学院汽车设计工程研究院重庆工学院-韩国TOP RD汽车设计开发中心重庆工学院-美国MSC.software公司CAE 中心重庆工学院测试技术研究所重庆工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重庆工学院CVT开发中心重庆工学院-宗申摩托车传动联合实验室 根据我院的特点和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凝练学科方向,使车辆工程学科成为了我市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同时也带动了我院其它学科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院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3、,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车辆试验与模拟技术传动及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复合材料与计算力学2.2科研成果及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十五”期间,我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防九五预研基金、重庆市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共177项,总经费2462.97万元(其中纵向48项,经费822.1万元;横向92项,经费1481. 99万元;其他37项,经费158.7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15篇;获专利17项;出版专著、教材30本。通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汇聚

14、了队伍,建设了基地,凝练了方向,进而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 1)通过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我院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近三学年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受学生好评,教学质量稳定,授课质量优良率平均为91.62%; 2)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在课堂上、在毕业设计环节上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本学科专业最新科研动态和信息;同时,教师将科研过程中的部分成果整理、汇编成相关专业教材,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我们正组织教师结合科研成果编著机电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概论。 3)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工程意识和创

15、新意识得到了加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改善,申报专利的人数逐年增加。 表1 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清单序号成果名称作者()获奖名称及等级,批准单位1平行轴摆线针轮减速机的研究许洪斌(1)徐云(2)200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快速原型与模具集成数字制造的研究及工程应用许洪斌(1)2003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激光快速原型及模具制造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公众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理论与实践许洪斌(6)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齿轮范成计算机仿真程序张晋西(1)200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5定时器装配自动生产线罗 宏(1)200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面向现代集成设计和制造的网络化销售和定制系统周康渠(5)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7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控制贺建民(6)2002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CGZ新型机械振动试验装置的研制何渝生(1)陈福隆(2)2000年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967式操舟机无触点磁电机点火系统罗 辑(4)2002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0摆动辗压(轨道成形)技术张猛(2)王昶(4)2003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1光无线桥系统的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