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770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的现状分析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1.1 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长期以来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政府为了“救市”,推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009年美国政府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框架推进器对制造业“再工业化”的思想。同年,IBM公司推出了“智慧地球”的计划,试图通过计算机及通信方面的创新,以便能够实现以物物相连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为达到重振制造业的战略目标,英国政府于2009年联合相关的行业协会、公共行政部门以

2、及一些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共同制定了目标明确的发展计划,以期实现全面振兴英国制造业的目标。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英国政府 于2011年1月17日,宣布向制造业注入5100万英镑,以便确保以航空、制药和汽车领域为首的英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为了提升英国在航空、制药等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又在同年宣布投入1.7亿英镑来建立七大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利用一些商业导向的研究和创新产业化来提升行业竞争力。日本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比较注重生态和可持续性,也为此而实施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日本政府于2002年年底,提出了“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产业发展目标,将生物产业置于该国的国家

3、核心产业的重要位置加以发展,为此还制定了诸如“经济产业省 2012 年度预算案”、“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等等多项政策,加速生物技术的利用和生物产业的发展。通过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投入,其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食品、生物化工等领域已走在了世界相关领域的前列。以美、日、英等国家为代表的确立重点发展领域的发展战略有所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该国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其拥有的优势自然资源发展新兴产业。该国有丰富的生物质能与风能等自然资源,并且也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巴西政府正是基于以上优势,将生物质能、风能与核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发展该国的新能源汽

4、车产业,并且制定了发展生物燃料的详细规划。另外,巴西政府也渐渐开始关注到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1.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加快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为此,国务院于2010年发布了专门性指导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12号,将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明确确定为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个新产业领域。各省市也为了顺应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大潮,纷纷积极制定适宜本地区新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基本于2011年底之前陆

5、续出台了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政策,中央仅仅在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2010年当年就批准设立了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多达41个创投基金,投入相关新产业的社会资本高达人民币70多亿元。并且,国务院立足于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大环境,于2012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上述新产业的具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大量的补贴扶持政策并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刚刚开始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因此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统计的完备体系,因此很难从宏观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定量描述。同时,随着各大证券交易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主要上市地和多层次资本

6、市场的逐步完善,上市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反映越来越敏感,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将会为观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有利条件。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上市公司角度出发,利用这些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来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描述。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各大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所列示的归属于中国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并以各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的依据,筛选出了共14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11日数据为筛选标准)。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考虑,并结合获得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实际情况,因而本研究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分布状况

7、、产业规模特征和区域分布特点四个方面对这14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分布在所选取的1421个研究样本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公司在全部样本中占比最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数量的50%;另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四个产业的数量相差不大,略少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在最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由上图发现,我

8、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有相应的上市公司出现,但各产业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集中分布在技术比较成熟的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这种分布情况的出现与我国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设置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要求较高,目前陷入严重的技术瓶颈,技术突破较慢,主营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企业数量非常少。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包含的细分产业较多,这样一来,这两大产业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多也在情理之中,(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分布从上市年份方面,从1990年至2014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不规则变化,总的来

9、说呈现先增长,后缓慢递减的趋势,其中上市公司数量在2010年达到顶峰。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的范围,但我国将近5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拥有10年以上的产业经历。2004年以前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接近600家,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数的41.8%,具体年份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布见表1.1。表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分布表上市年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合计1990-199940101644925271212020009241682706620012161281504620027147111104520015

10、195145142200410291771927720052191122211200672066781552007548128811195200811756491412009610148490712010251041817222222102011126125161127215820125441097150902011411520212520140156411027资料来源:根据国内外各大证券交易所官网上的中国上市公司列表信息以及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的主营业务进行筛选,并按上市年份进行分类汇总而得。图1.2 各年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图各年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差异与

11、我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息息相关。2010年,各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具备了优越的上市条件,因此在2010年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数量达到顶峰。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的扶持下,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将继续呈稳定发展趋势。(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分布在对1421个上市公司分布的区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东、中、西部出现明显的差异。由图1.1可以发现,华东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有521家,占比高达17%;华南和华北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次之,都达到100家左右,占比约20%;华中

12、地区拥有超过一百家,位居第四;而东北、西南以及西北三个地区的数量都比较少,只有几十家。图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区域分布情况对于区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但是还没有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而中西部地区不但没有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没有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的还是“新瓶装旧酒”的传统发展方式,不计成本的盲目建设千亿元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造成大规模的重复建设的局面,其“弯道超越”的期望很难实现。有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各年份上市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呈现不同的特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

13、这些方面存在的特点能够为观测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提供有利的条件。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现状1.2.1 政府补贴数额情况我国于2011年正式设立了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借助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刺激需求等不同的方式,确立了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创新投资基金以及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为扶持载体,大力推进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已经有24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按照中央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植的指导方针,制定和出台了各自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助政策和扶持方案。针对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政府给予了不同给的政府补贴额度,各年份和各产业所获得的政府补

14、贴数额情况如表1.2、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表1.2 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数额变化情况(单位:亿元)产业2011201220112014合计节能环保29.1826.0128.5529.15111.09新一代信息技术66.9181.6177.8185.52111.89生物医药12.5529.2011.7912.84126.18高端装备制造19.1552.4556.5658.45206.81新能源29.9225.0218.0617.1590.15新材料24.2540.0119.5441.84145.66新能源汽车9.5020.0127.6512.6589.81合计

15、211.68274.11279.982981081.99数据来源:在国内上市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企业年报图1.4 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数额变化由图1.4可以发现,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补贴从2011年到2014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加大了扶持的力度。图1.5 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数额的产业分布图图1.6 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数额变化图从图1.5和1.6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补贴是有侧重点和方向性政府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政府补贴数额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