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766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浅析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影子银行杠杆率高,变化多,运作隐蔽,但大多业务都游离在监管当局的视线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影子银行的特点入手,系统的分析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及监管问题,在借鉴美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金融市场;信息处理系统;利率市场化改革 影子银行是提供和传统商业银行相似的金融服务和业务,但又不是传统银行的中介机构。影子银行拥有传统银行的表皮,但又没有传统银行的内在的组织机构,像影子一样,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传统银行的庇佑下成长,故被形象

2、的称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利用监管上的漏洞,通过发行无保险,无传统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的商业票据来投融资,又或者影藏在传统银行的保护下进行资金的流通和运转。这使之在风险值增大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容易引起挤兑和流动性的危机。 一、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 (一)违约风险(信用风险) 影子银行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交易形式的复杂性,使得它的违约风险不断地在增加。在我国,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急需要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又在寻求投资的出口。影子银行的发展正好为这两者提供了资金交易转换的平台,但随之也带来了庞大的信用风险,一旦中小型企业出现大量的违约事件,进而无法还款就会给影子银行带来风险。

3、 (二)流动性风险 常规的银行体系会缴存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以防止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危害,影子银行就没有相对应的保障,一旦遭受流动性风险就会面临没有资本金和备用金作为缓冲的尴尬局面。 (三)操作风险 影子银行的不公开性使得投资者无法完全的掌握信息,立场较为被动,对操作的运作方式的认知就会有所偏差,这一情况下就使得操作者有了主动权,为了本身利益而选择性的将信息传达给投资者,甚至可欺骗隐瞒投资者,同时影子银行本身又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操作上也没有严格的规范,容易出现人为的操作错误,从而加大操作风险。 二、影子银行代表性产品风险分析 在代表产品上,影子银行有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证券业务、P2P业务等,

4、这些产品的风险影响了影子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在信息披露,融资数量,资本金的额度等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风险点。下表列举了影子银行几个代表性产品的风险点。 (一)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完善,具有高风险低流动性的特点,容易发生资金链条断裂。 (二)信托产品 行业进入下跌空间,极有可能形成烂账,刚性兑付,银行兜底,出现钱荒问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 机构数量过多,经营管理薄弱,且部分机构违法经营,参与非法集资,使得资金链条断裂,导致无法履行代偿义务。 (四)P2P 监管不力,无准入门槛,无行业准则,容易违规操作,变相吸收存款,信贷人员容易舞弊,形成大额坏账损失和挤兑风险。 三、影子银行的监管

5、影子银行系统在监管上没有传统银行那样受到重视,其原因是多样性的。客观的讲,金融市场的大环境给了影子银行发展的空间,而影子银行又特意运用复杂的手段不断的创造出新的衍生产品,巧妙的打了擦边球,躲过了监管。目前,新型的网络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和民间融资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不受监管的主要机构。 (一)美国影子银行监管分析与启示 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政府不断反思监管制度的缺陷并在2010年的7月正式颁布了全新的改革方案:多德一弗兰克法案。该法案对危机处理、系统风险、监管合作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正式的将影子银行归入宏观监管的范围之内,提出来许多新的监管要求。例如加强防范道德风险,增强对信用评级金融机构

6、的约束作用,提高对金融衍生品的约束力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这些都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我国的影子银行仍处在发展进程的初级阶段,在各方面都还不足以与美国相提并论,但是从美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来看,美国监管体制的缺陷足以给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敲响警钟。影子银行作为未来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体系之一,我国应该吸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监管体系。 (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对策思路 在影子银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其暴露出的风险隐患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一味的打击和限制影子银行体系,而应该根据其在中国发展

7、的特点,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正措施法规,以适应影子银行的发展。 1.鼓励市场监管,以社会监管来补充政府监管的缺乏。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一味的打击,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的监管当局又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应当鼓励市场服务机构的发展即类似于债券市场中的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以社会监管来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从而更好发挥市场的力量。 2.提倡信息公开,加大影子银行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 影子银行的不透明性不仅使投资者陷入被动的局面,也让监管当局无法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来面对和预防潜在的风险。要是影子银行呈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它造成的巨大风险往往让人措手

8、不及,我们应该像对待传统银行一样,为影子银行建立专门的信息搜索系统,全方位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这不仅有利于市场风险的防范,更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认知公平性提供了有效的监管。 3.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在面对流动性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上,传统银行会通过提升利率来吸引存款,而影子银行则是通过双方协商。利率调控本该是货币政策的有效工具,而影子银行却巧妙的绕开了这个政策手段,从而也避开了监管机构的监管。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基于利率体系的统一的监管规则和制度,势在必行。 4.协调各监管部门的职责。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有很多界限上的模糊,会导致要么没人管,要么都来管的尴尬局面,所以要明确划分界限和区分协调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也是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世宏.对影子银行的思考和监管建议J.中国债券,2011,(8). 2李杨.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作者简介:肖英红(1977-),女,山东济宁人,讲师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孙玖婧(1993-),女,浙江舟山人,普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