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4751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图文(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艺术与设计学院艺设094班 15095732 林保英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周朝以来以兴建皇家宫苑为主,凿湖堆山,植树造林,开始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尝试和探究。两千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园林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设计和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趋于完善。到了明清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设计水平上都达到了国内历史上空前的高潮。中国古典园林也留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以及建成作品,这其中的一些造园特点,让我们今天在做景观设计时可以受到启发,可以不断地学习、借鉴和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现代因素,发展创新。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特点启发创

2、新一、概述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而中国也是一个有悠久造园历史的国家,在园林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现存的各代名园不但向我们展示出灿烂的古代园林艺术,同时也在我们的观念中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样式,但是我们的确有必要重新认识古典园林,重新认识古典园林对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园景创作的意义。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和大众新的文化修养条件下,在新的功能要求与技术条件下,如何从古典园林中得到启迪,如何根据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选择性的继承并创新,是我们学习现代景观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模仿外在形式,追求相像的目的,创造无数非经典的假的古董,也不能成为我们继承传统,展示古典园林文化

3、所应持有的态度。“我们既不能以简单的方式,在作品中掺和一些经过简化的经典符号,也不能在局部搬用某些传统样式,就视之为继承传统。这样不仅束缚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力,也导致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的视觉混淆,造成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官信息的严重损失。”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性只有在与之相异的形式中才能充分地展示其风采。二、中国古典园林中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的特点通过资料和书籍的阅读和总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继承和创新:(一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由于中国南北气候差异悬殊,经济与文化发展不一,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又可分为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其中

4、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是其主体,无论从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还是在园林的总体规划上均具有较大的区别。自然地貌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做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是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只有这样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浮现出来。颐和园是在金朝金山、明朝瓮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乾隆模仿汉武帝建昆明池训练水军,把瓮山泊改为昆明湖,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以此来为母亲

5、庆祝寿辰,成为清漪园。但是后来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摧毁,后来由光绪重新修建才形成今天这样的格局。3400亩的水面与万寿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万寿山南坡930米的长廊与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的纵向轴线也形成对比。南坡建筑密度大、宏伟壮丽。北坡幽深,后湖穿行于苏州街间,追求田野民居的生活情趣。后湖两山夹一水,前湖水面东西向的十七孔桥和南北向的西堤使水面有了变化。远有玉泉山、西山的景色可资借入,园内更有千里之外的无锡寄畅园借来的谐趣园。至于各个景区和景点的创作更是精致多样,是京城皇家园林中的绝顶精品。 承德避暑山庄也是清朝盛世开始修建的,它的布局较颐和园更为分散。全园分为行宫区、湖州区、草原区、山

6、岭区四部分,以山为主,以水为辅,水面分散而不集中。各景点因地制宜,有塞北江南之称。相对而言,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多在喧闹的城市里,注重的是与外界的隔绝下采用抽象精炼朴素的风格,创造出内向的曲折多变的空间。其内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成为皇家园林和其他类园林类型的模仿对象,苏州是全国最为古典的代表。当前我们所应该关注的,也是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俗习惯,不同的气候环境,通过不同地块的分析来进行合理的、适当的、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争取每个不同的地方都能与当地人民的审美需求相符合,以达到传统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二意境的营造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借鉴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

7、即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中国的传统哲学在对待“言”、“象”、“意”的关系上,从来都把“意”置于首要位置。先哲们很早就已提出“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命题,只要得到意就不必拘守原来的用以明象的言和存意的象了。再者,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佛禅和道教的文字宣讲往往立象设教,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美学趣味。这些情况影响、浸润于艺术创作和鉴赏,从而产生意境的概念。不仅诗画如此,其他的艺术门类都把意境的有无、高下作为创作和品评的重要标准,园林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比其他艺术门类更

8、为明晰,也更易于把握。意境的蕴涵既深也广,其表述的方式必然丰富多样,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里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第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购配成的物镜,把这个主题给变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的信息。此类主题往往得之于古人的文学艺术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第三,事先先不确定意境,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再现物境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通过这些文字手段更具体、明确的表述,其所传达的意境信息也就更容易把握了。正是由于园林内的已经蕴含如此深广,中国古典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

9、远非其他的园林体系所能企及。传统园林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意境,始终追求在精神层面上打动人心,同样,我们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平面布局和空间效果,更重要的是营造出有当代中国风格的意境。(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即以人为本,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最高准则。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突出彼此协调、互补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是的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被称着“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山起 西北,水流东海,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

10、合,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完美融合的典范。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二是再现中国诗歌和绘画中的意境。可见圆明园依托于自然,寄情于山水,将“天人合一”思想运用得淋漓尽致。总之,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现代景观设计不能只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应注重自然和环境,对自然和社会负责,实行自然优先、环境优先原则。现代景观设计在营构布局,配置山、水、植物等景观元素时

11、,应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生不息。现代景观设计不能为满足人的精神、物质、审美等需求而忽视自然,扼杀自然。现代景观设计不能只兼程“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应注重自然和环境,对自然和社会负责,实行自然优先、环境优先原则。现代景观设计在营构布局,配置山、水、植物等景观元素时应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生不息。(四不同造景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镜、隔景、对景、障景、框景、添景、夹景、漏景等等。园林造景就好比写文章、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就好比

12、同一景色可以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摄影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拍摄同一个地方,所以同一个园林也可以用不同的构思去设计。上百座江南庭园却是千变万化,各有其所妙。因此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以称得上是佳作了。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院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注重障景、框景、借景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形式,造成或开朗、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在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

13、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要考虑将周边美好的景色融入到我们所涉及的环境中,而我们当前,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结合传统的设计手法,来创造新颖的景观空间。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就中国古典园林的警示作用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中国古典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使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

14、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3、中国古典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与传统建筑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建筑设计的逐渐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立于不败之地。4、中国古典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建筑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而大

15、多数仿品放在景观中也显现不出其价值,或是值得大家赏心悦目的地方。5、中国古典园林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在追求急功近利、希望全盘照搬的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各种评论的抨击。虽然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发展与成熟。四、总结由于古典园林在其形成过程中,以树立和具备了社会所认可的形象和含义,借助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去寻找

16、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事人的审美趣味,又能做到因地制宜,还很实用,使得作品具有现代感。因此,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既不能完全依赖境外风景园林师的作用,更不能照搬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模式,只能依靠大量真正具有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设计师的崛起,营造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而深刻认识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注释 引自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俞昌斌 陈远 编著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7 p2 引自园林规划设计.上册 胡长龙主编 2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 2002.7 p5 引自园林设计 李征编著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9.1 p20 引自园林设计 李征编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