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743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甜味剂”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我国是世界上糖精钠的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年生产能力高达3.8万吨/年,严重供过于求。 国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限产规定,而且力度越来越大,19982000年的计划产量分别为2.5万吨、2.4万吨、2.2万吨,而且要求出口率超过50。2001年国内由于超计划生产,内销价格由2000年2.2万元/吨下降到1.9万元/吨,外销价格由2000年1.95万元/吨下降到1.7万元/吨。国家经贸委下达2002年全国糖精钠的总产量为1.75万吨,其中内销量不能超过3500吨,但实际上2002年出口量为18839吨,2003年超过2万吨。 近两年国内的糖精钠价格还算很平稳,区间存

2、在动荡,但基本保持在2.52.6万元/吨,这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后的结果。进今年八月以来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价格波动很大,可能是短期的市场效应,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市场的大趋势,价格能否回落,不能简单的从原料来分析,恐怕还需持久观望。目前我国已经占糖精世界市场销量的510%,对开拓国外市场空间存有难度。因此今后我国最好逐步减少糖精钠的产量,促进其他性能优异的新型甜味剂的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甜味剂产品,由于安全性能一直受到怀疑,在许多国家的一些食品中被禁用,目前美国算是糖精钠的消费大国。我国的一些企业因其超低的价格,盲目崇拜,规范使用意识差,造成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现象严重,在消费者眼里的形象很差,

3、甚至有些避而不及之嫌。国家也在逐渐加大限制力度,可见发展前景暗淡。 目前,我国是甜蜜素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生产能力超过6万吨,实际生产约5万吨,出口主要去向是东南亚和西欧。国家已把甜蜜素列入禁止投资项目,不得再新建厂点和扩大生产能力,而是要改造装置,对现有的甜蜜素生产企业采取和糖精相同的管理措施,年产量控制在10万吨以内。鼓励出口,在加大国内市场开发的同时,积极开拓其应用领域,促进我国甜蜜素健康稳定发展。 甜蜜素作为我国主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量很大,目前大部分低档产品以甜蜜素为主,中档产品以砂糖和甜蜜素复配为主。 安塞蜜在这两年里,价格逐渐下滑,虽有区间的上浮,也挡不住总体下滑趋

4、势。近几个月以来,在国内添加剂市场一片涨涨涨之声下,安塞蜜的价格也略有回升。导致产品降价有两个可能:(1)一是处于新产品推广时期的价格都会偏高,当市场培育成熟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价格自然回落。(2)二是处于垄断时期的产品价格一般偏高,一旦当市场热起来后,生产厂家增多,产量增大,最后导致的竞争结果就是价格下滑。 安塞蜜的价格变化是受哪方面影响呢?安塞蜜与其它甜味剂相比,没有明显的突出特点,是影响其是市场的因素之一。另外,价格还要受产品本身的物性、原材料的价格、供销需求、运输成本、国内外的市场大趋势、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市场上看,人们并不排斥它,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可能会有强势的

5、一天。专家推崇与厚爱的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自1981年在美国开始使用以来,一直占据甜味剂市场的主导地位。但近几年,该产品所暴露出的缺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是热稳定性差,80即可分解为其他物质;二是在人体内分解为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和少量甲醇,甲醇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体内苯丙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干扰体内氨基酸的代谢平衡,对脑神经、视力均有不良影响;三是不耐酸碱, pH值35时易分解,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本身合成二酮哌嗪,使其甜味丧失, 并且苯酮糖尿病人因不能代谢苯丙氨酸,故不能食用。 另外,生产阿斯巴甜所用的原料极不易得,价格昂贵,造成阿斯巴甜的制造费用过高,使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是

6、阿斯巴甜的消费大国,但1998年比1997年市场销量却减少了17%,被视为市场持续多年增长后的理性回落。以上种种因素可能会使阿斯巴甜在甜味剂家族中的大范围推广和长期使用受到一些影响。虽然有上述种种不利之词,但阿斯巴甜仍然是目前已被人们认可的,品质较好的,安全性很高的,甜度很接近蔗糖的甜味剂,是高倍甜味剂中的佼佼者,很受专家的推崇和厚爱。 美国因早先已对“阿斯巴甜”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以至其市场几乎被美国所垄断。我国的阿斯巴甜80%都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国。这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产量也在不断过大,所以价格2003年里有所下降,而目前的价格回升可能是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国内市场供小于求而引起的价格

7、上扬。三氯蔗糖举步维艰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生产三氯蔗糖的厂家,主要*进口,进口价格约为18002000元/千克,单位甜度价格约为33.3元/千克,虽然被专家们认为是到目前为止蔗糖最理想的替代品,但价格上并不具有竞争力。也正是由于价格问题,三氯蔗糖在世界范围难以被广泛接受,很难推广,所以了解它的人并不是很多。但也并不是无人问津,可口可乐公司正是使用三氯蔗糖才成功推出了高品质的健怡可乐(低能量型)。有人认为:甜味剂三氯蔗糖可以作为长时间来在国际市场上低迷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的强敌存在着。可见,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展的研究课题。甜菊糖天然甜味剂的焦点 我国是甜菊糖的主要生产国和出

8、口国,大多集中在北方,“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受控于黑龙江海林、山东华仙等少数生产厂家,所以市场价格才可以一路走高。另外,供求关系、地域关系、原料生产等也是左右价格的因素。甜菊糖的南方市场比北方大,较符合南方人的口味,用在馅料中居多。北方的需求不多,所以其在南、北方的市场情况会有所区别。每年的3、4、5月是甜菊糖销售淡季,7、8月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可能是炎夏食品市场异常红火,带动了甜味剂市场的繁荣。一般甜味剂进入9、10月份会略有回落,但年底又进入另一高潮。复配型甜味剂市场前景广阔复配甜味剂即是通过添加特定的香料或添加剂于甜味剂中配制出来的。这种方法起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和英国

9、禁用甜蜜素,市场上只有糖精是惟一准许使用的甜味剂,复配甜味剂应运而生。 如果说40年前人们是在形势所迫的条件下开发出了第一代复配型甜味剂,那么今天人们对它的重视应该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甜味剂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众多的要求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能量值尽可能的低(满足健康要求)、口感好(满足口感要求)、价位比较合适(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因此,单*一种甜味剂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复合型甜味剂来迎合人们的需求。所以目前开发既能保持单一甜味剂特效功能,又能引出新风味的几种添加剂组配而成的新型复配甜味剂,逐渐成为研究开发热点。大力发

10、展复配食品甜味剂产业,适合我国的国情,它能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食品甜味剂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实现食品甜味剂工业现代化。 根据国际惯例,产品时代的划分有三个基本标准,即原料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行业人士根据复合甜味剂成分和功能的发展把它分为三代:第一代产品由糖精、甜蜜素、蔗糖、柠檬酸等几种物质复配组成,起到协同、增效、改善口味的作用;第二代产品以阿斯巴甜、甜菊糖、A-K糖等新一代甜味剂为基料复配而成,其中“蛋白糖”是其代表之作;第三代则围绕健康概念,在第二代基础上,用功能性寡糖来丰富其内涵。通过利用各种甜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生理特点,减少不良口味,缩短味觉开始的味觉差,提高甜味

11、的稳定性,减少甜味剂总使用量,降低成本。复配是物理过程,而且复配品专用性很强,只适用于某一品种的食品,每一新型的复配甜味剂都须经国家批准,才能生产、经销、使用。 时下已被人们认识和应用的复配型甜味剂当属“蛋白糖”。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人能说得明白它到底是什么物质,不同的厂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组份配方也不尽相同,产品质量和价格差距都很大,国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还没被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的人因其口味近似蔗糖,成本低,很是喜爱。但也有些人认为“企业是看到用这个名称可以吸引消费者,有利可图,借用蛋白糖的美名,偷梁换柱,以少量蔗糖掺入大量的糖精、甜蜜素等低价的人工合成甜味剂,

12、且仍冠名蛋白糖,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可见,国家对复配型甜味剂的管理存在盲区,虽然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有规定“凡使用非食用糖的各类甜味剂,在食品包装标签上应按国家标准的名称标示,不得借任何理由改用其它误导名称,如蛋白糖、糖蜜素、甜宝、甜素等;如因特殊需要混合使用两种以上非营养性甜味剂,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按上述原则在产品标签上标示每种甜味剂的具体名称;未经国家批准不得生产、经销、使用由几种非营养性甜味剂混合的所谓复配甜味剂。”但从日前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上述规定实施的不是很好,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大批国外复配食品添加剂制造商,如丹尼斯克、科特、诺维信、奎

13、斯特、IFF公司等大举进驻我国,给我国民族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大力发展复配食品甜味剂产业,亟待解决好如下主要问题:加强社会媒体对复配食品甜味剂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特别是业内人士对复配甜味剂的认识,推广复配甜味剂的应用。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法规,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复配食品甜味剂企业的审批和监管,完善复配甜味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复配食品甜味剂企业的支持、引导和扶助,积极鼓励复配食品甜味剂产品上市,帮助复配食品甜味剂企业解决科研力量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质量不够稳定,产品竞争力不强

14、等问题。复配食品甜味剂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这将为复配食品甜味剂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食品甜味剂的生产高科技化、使用傻瓜化、产品复配化、必将成为食品甜味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带动我国市场经济、食品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甜味剂揭密:“糖精”与“蛋白糖”一、话说“糖精”。 2000年初,美国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打来电话,询问有关我国南方甘蔗遭受霜冻灾害的情况,当谈到糖精对食糖消费的影响时,对方表示从未听说过“糖精”这个词,并询问“糖精是不是从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可见了解糖精的人并不多。 糖精的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上销售的糖精是

15、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0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当浓度高了以后反而会出现苦味。 糖精钠是有机化学合成产品,是在味觉上能引起人们甜的感觉的化学合成添加剂而不是食品,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糖精钠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据国外资料记载,在1997年加拿大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在食品中使用糖精时,必须要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 由于食用糖精

16、钠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所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严格控制糖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一般为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按甜度计)。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易燃、易爆,大量吸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糖精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中间体,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如果治理不好,管理不严,糖精生产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危害工人和周围居民的健康。 从一些中小型糖精厂私自流入市场的糖精钠,还因工艺粗泛、工序不全,产品质量检验控制不严等原因,所售出的糖精钠中常含有重金属、氨化合物,砷等杂质,它们在人体中长期存留、积累,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的健康。 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在饮料和加工食品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糖精钠,以糖精假冒蔗糖,在食品和饮料标签上不注明含有糖精及其含量,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大量糖精,还误以为是吃了蔗糖,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