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4658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审计基本知识及基层审计现状一、审计体系、概念、依据我国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和决算、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贷项目财务收支、国家机关及其监督对象的单位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任务;审计署特派办(省、部)省厅市局县局(中心所)社会审计组织包括各类审计事务所等;内部审计是指企

2、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后两者承担的任务一是根据受托事项进行,内部审计依据内部管理需要及相关规定开展相关审计。但总的讲,审计是以标准对照财务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是否真实、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来确定。就国家审计而言,依据是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各项经济政策。2、 审计的基本分类(1)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2)按照审计主要目的分类可分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其他专项审计等。(3)按照审计时期分类可分

3、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4)按照审计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审计抽查(专项审计)。(5)按照审计方式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联合审计、委托审计等。三、审计计划项目的确立审计署、厅:征求立项意见,领导安排,市局召开审计工作会下达审计计划。县局根据市审计工作会精神:根据署、厅、市等上级要开展的审计调查,专项审计(异地审计),结合领导安排,重点关注,向县政府报年度审计计划,县长签字批准后,局再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股室。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部委托进行;政府投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四、计划确立后的主要审计程序(一)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1、审计项

4、目计划,是对完成年度内审计任务的具体审计项目所作的综合安排,包括拟订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组构成、审计类别、审计方式等。2、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做出的详细安排。审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预定审计工作起止日期;审计组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如采用委托审计则需将审计费用作出预计。(二)审计通知审计组依据审计计划在实施审计3日前,将审计通知书以书面形式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

5、协助;审计小组名单;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三)实施审计1、审核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应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重点等。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测评分为下列四个步骤:第一,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了解;第二,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第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第四,提出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并利用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2、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

6、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并将审计证据附在相关的工作底稿后。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证据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第二,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三,为评价审计工作质

7、量提供依据;第四,证实审计过程及审计人员是否遵循审计有关规定;第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第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四)审计报告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派出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并经过审计组充分讨论,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的审理、审计业务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派出机构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审

8、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审计依据,应声明此项审计是依据相关规定实施;(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五)审计的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六)审计查出的问题,即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事实,指出问题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七)审计建议,指改进财务及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五)审计结果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9、与专项审计项目,审计组应当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经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以派出机构的名义报送委托单位,并抄报有关领导人。(六)审计资料存档及审计报告呈报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成员同负责人负责归集、整理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并将最终审计报告及被审计单位回复意见书呈报有关领导人。五、县级审计工作现状与问题(一)县级审计机关独立性差,审计监督的外部环境不尽如意。我国审计属双重领导体制,审计机关在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实际演变为政府“自己监督自己”的内审,审计很难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出过多的问题,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影响政绩

10、,特别是当审计查出问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利益时,政府出于维护形象,维护地方利益出发,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避重就轻,对审计所查出的问题对上采取瞒报的态度;而作为审计部门,片面理解对政府负责,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消极对待,也难以刮起“审计风暴”。(二)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审计力量从绝对和相对方面都呈下降趋势。机构改革后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员编制精减后一般在15人左右,其中还有管理和后勤人员,减编减员真正减少的是审计业务人员,领导人数不减反增现象普遍,使得绝对审计力量资源削弱。再者,由于近十几年来审计机关基本没进人,审计人员得不到更新换代,中年化现象

11、严重,使得相对审计力量资源弱化。由于任务重、计划性不强且审计任务相对集中时,必须全局上下行动,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三)县级审计机关经费保障能力较差。一般县级审计机关的办公用房拥挤、简陋,审计装备落后,发展的空间小,更谈不上“金审工程”全面完善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目前多数县级审计机关年预算的办公和业务经费,只能勉强维持机关日常开支,办公设施、技术装备更新乏力。审计经费与审计收缴款相挂构。机关要想保证有必要的经费,必需要完成足够的审计收缴任务。必然迫使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两眼紧盯那些有“钱”有问题的单位和部门不放,也使得县级审计机关无法摆正位置。(四)财会知识结构人员多,审计复合型人才少,人员综

12、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审计要求。1、人员结构不合理。存在“四多两少”。即老年多、中年多、年轻人少, “守摊型”多、“业务型”多、创新复合型人才少。加上受编制的限制,高素质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合做审计工作的人又出不去。2、文化知识不高。目前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一部分是原企事业单位调入的财务人员,一部分是早期由学校分配到审计上的,绝大部分只懂会计、审计,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在审计过程中就账查账,就事论事,对于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发现不多,反映较少,涉及深层次、实质性的问题就更少,缺乏宏观意识。因而,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所反映的问题是“点多面少”,缺乏全局性、综合性的全面分析。还有一部分安置的转业军人

13、,更是不懂业务。3、专业技术不精。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但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以会计“转型”为审计,业务单一,技术不精是审计队伍人员现状的一个“软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习惯地用会计的眼光和思路,审视、查找问题,由此,审计打不开新天地,开创不了新局面,审计效能低、审计质量不高、查处问题不透、处罚力度不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五) 审计计划管理水平较低,审计项目的计划性不强。审计机关把握形势,有创造性、针对性的审计不够,多是忙于应付,过多的项目,过少的人力,让县级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因而真正把握审计发

14、展趋势,结合本县宏观经济发展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重点、热点领域和具有创新性的审计项目很少,审计工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同时,由于整体计划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对审计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完成、跟踪等全程性工作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和进度控制,加上人力、物力的客观限制,审计把握热点问题的时效性不够,或者限于时间要求,许多审计项目调查、测试不到位,因而不能审深审透,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六)审计成果利用率不高。目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理念上仍相对滞后,缺乏宏观和大局意识,求精和创新意识也不够强,总是满足于完成计划项目和领导交办的任务,在审计过程中不注意加大成果开发力度,挖掘审计成果资源,往往是就财务谈财

15、务,就数据算数据,因而这在一开始就制约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层次。同时,由于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各种审计成果资源只是被有限地利用着。通常一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并抄送上级机关和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后,审计案卷交档案室被束之高阁,审计过程随之而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撰写的审计信息多是大概地介绍审计情况和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向领导报送的资料形成不了决策参考依据,同时,县级审计机关基本没实行审计公告制度,社会的可知性和认同程度低,没有引起领导、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对审计的互动。没有发挥出对一个项目进行审计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七)审计手段落后,特别在查处案件方面更为明显。主

16、要表现在:一是硬件建设跟不上审计工作的需要。全省要求标准化信息室建设,三年结束,咱县今年完。二是计算机审计水平低。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且没有参加系统学习和培训,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财政要求不严,特别是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的还比较普遍。三是审计的侦查手段弱,强制性不强。在审计询问、审计取证时,当事人拒绝提供证据、或者提供伪证,遇到这类情况审计多是采取行政协调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审计部门无法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上,也是屡查屡改屡犯。四是在当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作案手段巧妙,违法行为开始由财务型向业务型,由财务部门向业务部门,由内部作案向内外勾结作案,由可查型向隐蔽型变化。违纪违法手段的恶性化和审计手段的软弱化造成了审计执法的困难。(8)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