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4530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宏观经济决策系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 国家“十五”规划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全国蓬蓬勃勃开展的城镇化建设,都会带动机电产品的发展,这为机械制造业的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另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机械制造业加工能力大、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使机械产品扩大出口有了现实的机遇和很大的潜力。同时也为我国低成本机械产品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提供了可能。一、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做法“十五”期间总体目标是,机械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0左右,

2、2005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左右;机械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出口创汇达到830亿美元,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8,劳动生产率要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一倍;资金利润率超过当时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产品水平明显提高,树立起较好的产品质量形象。到2005年,机械制造业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机械基础零部件滞后于成套设备及主机发展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实力不断增强,重点发展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的主要产品基本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械制造业要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按照“攻

3、克推广一批关键技术,支持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扶植一批优势企业,限制淘汰一批落后设备”的指导方针,围绕主要用户行业发展需要,依托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融资和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加快体制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速淘汰落后产品与技术,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必须以竞争促发展,培养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能力。营造大出大进的对外贸易格局。重点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对几械工业的振兴发展关联度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的领域和产业。具体来说应该从下面的六个方面着手:(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国家

4、重点建设和主要用户行业需求,发展先进适用机械产品,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公平竞争,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开拓市场空间,不断提高机械、汽车产品的市场满足度。(2)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抓好重大装备生产与配套协调工作。对于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项目(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跟踪承担这些项目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步伐,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开发新产品,促进行业技

5、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加快调整组织结构。积极推进机械、汽车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发展一批生产特色名牌产品的中小企业,加快专业化生产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快速反应市场的能力。(4)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促进资本结构多元化,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改进政府宏观管理,努力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5)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以加入WT0为契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

6、合作,扩大机械产品出口,鼓励我国企业在国外建厂设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扶持政策,给予出口企业必要的支持。支持鼓励企业有序地向国外转移加工能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东欧、拉美等新市场。(6)培育扶植一批优势企业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打破行业、地区界限,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战略性改组。通过工程成套、主配结合、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多元化经营等多种途径,调整资产存量,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经营。二、 机械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及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在2l世纪初,机械制造

7、业的发展要定位为从机械产品生产大国变成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志的机械制造业强国。从机械设备进口大国变成机械产品出口大国。从侧重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双重拓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部和人民生活服务部。必须研究、开拓新的机械产品市场,要从一切围着生产转转为一切围着市场转,使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和市场营销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机械行业结构调整是机械行业发展的主线。 “十五”期间,机械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是: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淘汰一批落后设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提高

8、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根据这个目标,“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制造业将大力发展四个领域:1. 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大装备生产技术难度大,相关环节多,成套性强。要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 (1)电力设备:按照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发展电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方针,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大型、高效、环保、节能型电力设备。 (2)冶金设备:淘汰落后设备,降低设备能耗,改善生产环境,重点发展进口量大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扁平材品种的生产设备,如生产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和热轧薄板

9、的大型成套连轧设备等。 (3)石油化工设备煤炭机械:重点是提高煤炭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完善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要求,重点提高煤炭大型综采设备、掘进设备的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4)纺织机械:重点发展化纤机械、棉纺织机械、印染及后整理机械、针织机械、非织造布机械等,继续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新型染整设备的水平和国产化率,使纺机设备的自给率达到70。(5)轻工机械:重点发展造纸机械、塑料机械、陶瓷机械、玻璃机械、制糖机械和乳品机械等,产品向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6)建材机械: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设备,自主开发日

10、产8000吨以上超大型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装备,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设备等。高效、节能、环保型动力设备重点发展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用柴油机,新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积极研究开发电控柴油机产品,开发生产符合环保法规要求的汽车、农用运输车用柴油发动机及关键配附件,尤其要加快发展柴油电控系统、电控喷射系统。 2. 汽车产品领域汽车消费热已经出现,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轿车为主的汽车行业还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而且轿车产量会再创新高。“十五”期间,汽车工业首先要加快经济轿车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指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家庭用车的需要;要

11、发展重型车、专用车、绿色环保的清洁公交车,适应农村市场的轻微型汽车;要加快发展汽车零件产品;要提高汽车和摩托车整车开发水平。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基本形成载货汽车和摩托车以我为主、轿车以联合开发为主的产品开发能力。3农业装备领域 “十五“期间,农机工业要加快发展市场急需的节水灌溉设备,粮食烘干设备,玉米、水稻收获机械,机采棉加工成套设备等,尽快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4. 基础产品领域(1)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主要是增加品种,提高可靠性,扭转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滞后于主机发展的状况,“十五”重点发展普及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等。

12、(2)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和仪表系统 “十五”期间,仪器仪表工业要围绕各产业部门的需求,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控制统发展数字化、微型化、网络化的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和监测仪器等产品,加强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高产品水平和可靠性。(3)重要基础零部件 基础件发展落后,一直制约整个机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影响重大技术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十五”期间要继续加快液压件、密封件、气动元件、精密大型专用轴承、模具、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发展。(4)环保机械 为了“十五”期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在未来10年,环保机械、市场需求领域宽广,环保机械将在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预计2

13、001-2005年环保机械产品和需求总量约为1981亿元,2005-2010年环保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总量为3206亿元。从“十五规划”,我们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以企业为主体,支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突出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研究和推广能够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如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的发输配电产品技术和电力应用技术,高速、智能、精密、环保的数控加工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技术,先进汽车制造技术,营销和服务网络技术。我国机械行业近期改造重点是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

14、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开发和应用先进成型技术与装备,开发并大力推广数控机床;研究并大力推广设计自动化和CAD技术;研究应用制造过程数据管理和数据库技术;研究开发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环保设备的应用系统设计技术。三、 机械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十五”期间,将加强对机械制造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宏观引导,通过运用法律、法规、经济、行政等手段,开拓并规范市场,扶优限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支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一)规范、培育市场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规章、规范,逐步形成以技术标准、法规等手段为

15、主的产品和市场管理体系。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二)优化产业结构1、减少和制止行业重复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要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地区按照国家和机械行业发展总体思路制定本地区机械装备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和发展全社会的机械制造力量,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2、重点扶植若干大企业集团。按照扶优扶强、优化存量的原则,集中支持少数大型汽车集团、电工集团、重机集团及仪表、通用、农机、机床和关键基础件等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尽快壮大实力。鼓励建立产需结合的、以系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为主要业务的工程公司,建议国家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资产授权经营,并在股票上市、财政技改贴息、核销呆坏帐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尤其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经国家批准,其具体项目的实施由企业自行确定,报国家备案。3、促进重大装备本地化。加大重大装备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制造企业与用户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消化引进技术。4、对农业装备、重型机械和机床等基础作用强、经济效益较差的行业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在科研开发、财政技改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资本金和开发基金的投入。继续实施国产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增值税返还政策。研究提出重型矿山设备和机床工具行业扭亏脱困的具体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