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4382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刘社建一、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的相关分析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最为根本的途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是有效促进就业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就业结构通过自身量与质的变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通过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升级。产业结构变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就业结构的完善,不但影响到就业数量扩大与结构改善,也促进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变动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决定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就业结构变动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以及在不同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相互转移的过程,就业结构变动一般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经

2、济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将改变微观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到宏观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宏观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改变要求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进一步要求就业结构做出相应变动,这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就以收入与消费为媒介,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就业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实现的。即一方面通过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通过消费者行为的变迁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市场容量的扩张,这种市场容量的扩张

3、,以可进一步促进扩大社会分工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容量,以及增加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就业的选择机会,从而不断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的增长。就业变动也会通过影响消费者行为来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就业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大致有两种,即主动的影响和被动的影响。主动的影响是指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或接触到较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后,为向周边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看齐,或者与周边的消费者保持同样的消费水平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消费行为。这种影响主要是受到周边人群的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通过模仿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被动的影响是指劳动者不得不被迫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这种改变的消费行

4、为可能既受到不同地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可选择消费约束集的影响,如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后将不得不接受城市的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等。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影响产业结构。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消费需求总量的作用影响经济增长,同时消费结构的改善促进经济中某一产业或部门的增长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出来。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需求方面的因素,与作为经济增长供给方面因素的产业结构之间,表现为一种互相适应与互相制约的关系。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需求引导生产的作用,消费的变动要求生产与之相应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要求产业结构

5、发生相应的变动。在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中,消费需求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不适应需求的产品大量过剩导致生产该产业的行业发展萎缩,进而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应缩减。另一方面,适应需求的产品适销对路甚至供不应求导致生产该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该行业就业人员也相应增加。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实际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首先,消费需求通过商品价格影响产业结构。消费需求的变化影响生产者的收入,通过收入弹性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促进就业结构变动。其次,消费者收入份额的变动影响产业结构。消费者收入份额的变动一般由其就业状况决定。不同收入阶层

6、在社会分配总额中占有不同份额,而且不同的收入阶层其消费倾向不同,人们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安排其消费需求的层次,从而形成一定的消费结构。随着消费者收入状况的变动,各阶层也会相应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再次,消费品比价的变化影响产业结构。在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中,产品的比价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者行为不断调整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而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动相应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要求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当某一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通过市场的力量就会获得较快的发展,该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某一

7、行业自身较快的发展肯定带来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变化,从而导致就业结构的改变。当就业结构的变动能较快地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时,产业结构就能较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要求,从而促进就业结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良性循环。当就业结构的变动难以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时,或者调整时滞过长时,就会影响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就业结构变动的最重要特征,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而来的劳动就业在产业分布上的非农业化倾向与在区域分布上的集中化倾向。从产业发展的宏观结构来看,产值结构与就

8、业结构虽大体上呈现同样的变动趋势,但是二者并非同步,特别是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较大,在农业部门一般滞留着待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趋于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份额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而在就业结构转变的大部分时期,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都会出现滞后现象,而且第一产业转移出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为第三产业所吸纳。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概况(一)上海就业结构的产业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较缓,由1978年的698.32万人增至2003年的813.05万人,增加了114.73万人,年均增长4.41万人,年均

9、增加0.61%。在从业人员增长较缓的同时,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趋于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已成为吸纳从业人员的主要力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40.06万人减至2003年的73.72万人,减少166.34万人,年均减少6.40万人,年均下降4.61%。同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由307.48万人增至317.12万人,增加9.64万人,年均增加0.37万人,年均增长0.1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150.78万人增至422.21万人,增加了271.43万人,年均增加10.44万人,年均增长4.20%。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197

10、8年的34.38%、44.03%和21.59%转变至2003年的9.07%、39.00%和51.9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幅度下降,下降了25.3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5.19%;第二产业下降5.03个百分点,年均减少0.48%;第三产业增长30.3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3.57%。表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主要年份就业状况年份总就业(万人)第一产业(万人)第二产业(万人)第三产业(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698.32240.06307.48150.7834.38 44.03 21.59 1980730.77212.05354.83163.8929.02 48.56

11、 22.42 1985775.53126.78445.38203.3716.35 57.43 26.22 1990787.7287.25467.08233.3911.08 59.30 29.62 1995794.1978.25432.57283.379.85 54.47 35.68 2000745.2488.61313.45343.1811.89 42.06 46.05 2001752.2687.18309.91355.1711.59 41.20 47.21 2002792.0484.24320.93386.8710.64 40.52 48.84 2003813.0573.72317.1242

12、2.219.0739.0051.93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就业结构的演变来看,就业结构逐渐合理,第二产业的冗员基本释放,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业结构的逐步合理为下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上海劳动力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未来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日益加速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努力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对于扩大就业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演变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按当年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72.81亿元增至2003年的6250

13、.81亿元, 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持续以二位数的速度增长,1992年至2003年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32%。按照常规汇率计算,2003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600美元,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就其工业化进程来说,相当于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而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汇率计算上海2003年人均GDP超过了18000美元,上海已达到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上海三次产业间的比例趋于合理。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为4.03%、77.36%与18.61%,至2003年按当年价计算的三次产业比例已演变为1.49%、50.09%与48.42%,虽然第二产业仍

14、属于第一大产业,但第三产业比例接近50%并大有赶超第二产业之势,三次产业间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的三次产业比例已演变为2003年的0.28%、45.07%与54.65%,第三产业份额已超出第二产业近10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的三次产业份额更加趋于协调。按不变价计算的三次产业比例自1997年第三产业比例首次超出第二产业后,就一直保持着对第二产业的优势。表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状况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年价1978年不变价19

15、78272.81 11.00 211.05 50.76 4.03 77.36 18.61 4.03 77.36 18.61 1980311.89 10.10 236.10 65.69 3.24 75.70 21.06 2.75 74.85 22.40 1985466.75 19.53 325.63 121.59 4.18 69.77 26.05 2.83 66.59 30.58 1990756.45 32.60 482.68 241.17 4.31 63.81 31.88 2.36 59.01 38.63 19952462.57 61.68 1409.85 991.04 2.50 57.25 40.25 0.80 55.03 44.17 20004551.15 83.20 2163.68 2304.27 1.83 47.54 50.63 0.40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