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365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制度对社会习俗带来什么影响篇一:科举制的社会作用与影响浅谈科举制的社会影响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帝制时代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具有政治、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结合历史资料,主要谈一谈科举制的社会影响。(一)“至公”的普世价值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科举制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相对最公平的制度,不论它实际上是否真正做到“至公”,至少科举制的许多制度设计是试图体现“至公”精神的。1 科举制度发扬的公平竞争的普世价值,对于中国传统的等级社会甚至人类的古代社会而言都尤为珍贵。为了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朝廷对科举中作弊、贿赂考官、更改名次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非常之大,历代不少主考官甚至因此被处

2、以死刑。到了明代,科举已被人们视为天下最公平的一种制度,满足了大多数人对于国家正义的渴求。(二)作为优化帝国官僚阶层的最佳制度的积极影响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选官任能的最佳形式和途径”2,科举制能考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水平,还有一个士子的人文修养、自制能力和毅力。一个能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官僚阶层的xx,往往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并且对来之不易的官位倍加珍惜。为了解决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员缺少行政能力的问题,古代设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来解决,如聘请“幕友”和“吏”的制度。这样一来,道德素质便能专业行政能力相配套,大大优化了帝国官僚阶层,有利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三)维系传统秩序,促进儒家文化传承的社

3、会作用自古以来,由于科举是最光荣也是最公平的通向权力的康庄大道,科举的考试内容就自然而然地引领着社会的风向。因此,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维系社会内部的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到枢纽与调节作用。它一方面把知识的深浅高低同获得权力、财富地位结合起来,无形地宣传了“读书至上”的观念;又维系了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维护了帝制统治的稳固。(四)科举制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近代以来,科举制度与新式教育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记载称,“末科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

4、余人”。3看到了科举对新式教育的负面影响,清廷一举废除了科举,但一举措无异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强烈的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可以说,从教育的角度看,废除科举后中国教育迅速从传统东方型转为西方近代教育,是利大于弊的;而从社会层面观察,废除科举后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化失衡,都1 引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参见:陈必龙,状元论(1999)3 摘自:大公报,第439号,1903 -9 -10 2不利于我国向近代国家的平稳过渡。科举制度在平稳运行了数百年后,在近代化的浪潮中终于走向了终结,但当时东西洋许多国

5、家借鉴中国科举而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正在扬帆远航,或许这足以说明科举制度制度设计本身的优越性。参考文献:12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 废科举百年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 20XX:5-19.屈超立. 科举制的廉政效应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XX:149-156.刘海峰. 科举制百年祭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XX, 3:75-80. 黄鸿鸿. 对科举制度的再认识J. 闽江学院学报, 20XX, 23:77-80. 陈必龙.状元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 4 5篇二: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科举制从隋大业三年(607年),以一项制度的形式确立以来,对中国以后社会的

6、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科举制是隋朝对以前各个朝代选官制度的继承和发扬,可是它却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各种选官制度中,以门第和族望来选人才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科举制从607年产生,直到1905年废除。在长达1207年的历史进程中,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虽然,在这长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历史经历了好多个封建王朝,江山多次易主,可是它作为一项比较开明的选官制度,被保留了下来。也绝非历史的偶然,看来还是的确很得人心。虽然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向前推进的产物;虽然科举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带有很浓的封建性色彩;虽然它不可避免带有好多人治大于法治的色彩;虽然

7、在有的时期,它也可能是那么的不尽人意;虽然在它的作用下产生了一批像黄巢、洪秀全的异类分子、可能把人们带进了战争的深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苦难,可这也是少数人;虽然有的时候,他被某些权贵所掌握,所选的人才不是那么的名副其实。可是作为一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207年的社会公认的选官制度来说,它的存在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正因为它的存在,彻底改变了了以前那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社会政治局面,也打破了国家机器完全掌握在极少数的贵族手中的现象。相对而言,对于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都提供了一个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所以也就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社

8、会现象。所以说,科举制对于古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来说,科举制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举制改变了自汉,晋、南北朝以来,选官的制度注重门第族望,人才选举由贵族把持的局面。人才的选举注重真才实学,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同时也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它在遵循当时的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倡唯才是举的的做法,使得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有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文教事业的空前发展,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那些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气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也就促

9、进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是科举制,才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种社会现象。真因为有了科举制,给统治阶层带来了好多懂得下层人的疾苦和要求的下层寒门子弟,他们也更多地代表了下层人的利益。这样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睦相处,为社会的有条不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政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其次,科举制也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了科举制的产生,给各个阶层的人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同时又是一个考验。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或保持自己当前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读书、学习、然后参加科举考试。用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其命运,所以读书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兴起。就

10、以唐代为例,由于当时注重考诗赋,所以唐代出现了好多的大诗人,像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历史依据。同时诗赋作为一种时尚盛行起来,造就了人人都会吟诗作赋的现象,也为后来的宋词、元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科举制也有利于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繁荣。由于要考科举考试,所以当时的人们也就异常的注重读书与学习。这样,各种官方主办的学校和私立的学校发展异常的迅速。而且,各种学校开设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主要还是以儒家的传统经典为主,面向考试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多人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扩大了社会上知识分子圈子,有利于社会教育的迅速

11、的发展。虽然科科举制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令人们讨厌的八股取士,由于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呆板生硬,束缚了无数学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压制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且,还时不时的大型文字狱,残害了无数的有思想的学子。但是,作为那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肯定有存在的合理性。在中央,统治者致力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文化方面西方的科学传入。所以说,这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决定的。但是这一时期,还是培养出了许多的哲学、思想、文学等方面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像明时的王阳明、顾炎武、李贽,清时的曹雪芹、蒲松龄、龚自珍等一些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思想、著作,不仅对当时有很大的影响,而

12、且对于现在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有些思想也是我们当代人将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由此观之,其也是一项好的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来说,它不是万能的,因为再好的制度,都是通过人来实施的,而人是有感情的、有亲情的,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一些不足之处。科举制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我们目前实施的高考制度,就是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虽然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可是他们在考试的组织形式和阅卷、录取等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保持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和竞争性,对于各个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有着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然而它的弊端,也依然存在,但这些毕竟是少数情

13、况,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公平的。也对于现在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它只能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还是与高考分不开的。而且我们组织和参加高考的目的与当时也是一致的,所以在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科举制作为一项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不仅给当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对现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公正、客观去看待它,对于它我们可以有所损益的继承,继续发挥它的余热。教育学院11级学前教育班马卫平学号:20XX41020XX1篇三: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科举制度的作用

14、和影响 一积极作用 1、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各类学校就更加发达了。 明朝南京国子监学生多达 9000人是15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 清代府、州、县学的教官就有 4000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百万人。 科举极大调动了广大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形成中华民族刻苦学习的优秀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xx数的增加学校教育的发展导致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书籍需求增加文化得到普及。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提高使各类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广泛流布这

15、样就大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2、科举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平与素质 科举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提高官员的素质科举选拔的仕人虽然有个别败类但多数以“修齐治平”为己任更不乏政绩显赫者。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3、科举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科举则是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科举制度把考试和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分级考试层层挑选择优录取考试方法比赛完备它为广泛网罗人才保持社会的

16、稳定以至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3、科举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与道德的重要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儒家文化 科举制度是知识分子和占统治地位文化的连接点。 科举规范了广大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有利于促进思想的统一。在中国广阔土地上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科举对各民族之间使用不同方言的汉族之间共同使用汉语文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 4、对国外选官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拔官员制度因而对东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朝、越三国模仿中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