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3967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读书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与理论摘要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奠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可说是存在主义疗法的分支。当事人中心疗法实践、运用和理论讲述了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人有不需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能投人治疗关系中,他们就能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理的具体运用。这种疗法是只要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简单来说就是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疗法。关键

2、词当事人;治疗法;自我理解;人本主义引言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当事人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完善自我,最终重组健康的心理。非指导咨询在很多新的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游戏治疗对儿童的使用,还有集体治疗方面有许多新的探索。非指导当事人中心治疗在教学上的运用也得到了很

3、高的评价,当然,非指导咨询更多的还是在咨询治疗的运用。当事人中心治疗法是建立在对人类关心行为近距的、亲临的、特殊的观察上的,这些观察是超越了某些文化的限定或影响。(一)作者简介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非指导式心理治疗,又被称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基本治疗态度是:无条件的彻底接纳、真诚、同理地了解。咨商者展现出来的同理心,对于与案主建立关系,帮助案主完全体验他的现象场域,或完全体验他自身,是必须而且充份的。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橡树公园(Oak Park)。他的父亲

4、是工程师,母亲是个家庭主妇、虔诚的基督徒。在严格、宗教性和伦理性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使罗杰斯成为一个相当孤立、独立而有纪律的人,并能一个实践的世界中,学习科学方法的知识及对科学方法的鉴赏。因为宗教上的理由,他第一个选择的职业是农业。在20岁那年,到北京参加国际基督徒大会,因为这趟1922年的旅行,使得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宗教的奉献;他也参加了一个名为“为什么我成为牧师”的研讨会,这帮助他弄清楚自己的职业选择,之后,他决定要转业。他报读了芝加哥的一个心理学课程,并在1931年得到了博士学位。他分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1940年)、芝加哥大学(1945年)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1957年)任教及实习。

5、后因与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系发生一些冲突,罗杰斯对学术不存幻想。直到他突然离世前,他一直在拉贺亚市做研究,同时间他继续进行治疗、演讲、写作等工作。(二)写作背景罗杰斯于40年代初首次提出“非指导疗法”,当时仅被看作是一个咨询和治疗的新方法。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一书中,罗杰斯进一步阐述了心理咨询和治疗中采用非指示疗法的思想,1950年前后,发展为咨客中心疗法,治疗的重点放在促进咨客内心的变化上。而本书则是罗杰斯在整合多方思想,在芝加哥大学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下写出来的,是罗杰斯对临床心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三)内容简介与分析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是罗杰

6、斯和他的同事明确总结过去几十年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和技术重大发展而写出来的,本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在治疗过程中要依靠当事人自己,从而使当事人达到更加有效的人格调整。并且本书呈现了非指导咨询在许多新领域的运用,像在游戏治疗、以集体为中心的治疗、以集体为中心的领导及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本书分为十一章,从三个部分描述了当事人中心疗法。即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实践与理论、当事人中心疗法的运用、心理学理论的启示。在第一部分里,罗杰斯先介绍了当事人中心疗法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可运用于多领域的灵动的方法。接着列举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不管是治疗人群的范围,还是学术上的发展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然后

7、讲述了治疗师在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作用,其中提到了“只有治疗师在他自己的人格组织中达到了对别人的尊敬时,他才能做到非指导(即以当事人为中心)”,意思就是只有治疗师先接纳了自己,他才能够接纳别人,并且治疗师要把对别人的尊重整合为他人格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治疗师才能够帮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罗杰斯也提到了治疗师的态度和治疗师对自己角色的基本观念都会影响治疗,一个缺乏特别培训的治疗师会在非指导咨询中采用被动的且放任自流的方针,这会让当事人有自我指导的愿望。并且治疗师会更倾向于听而不是引导,进而变得更少主动性,更少情感反应,似乎把自己置身事外。但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不少的咨询失败。因此治疗师的应持有对当事

8、人真诚、理解、接纳的态度,想当事人所想,让当事人可以从治疗师身上体验到对自己的接纳。简单来说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咨询者要与来访者真诚一致地交流,并且咨询者对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紧接着罗杰斯对当事人体验到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过程作了假设并加以分析。当事人以什么方式体验和感知访谈是一个新的领域,在罗杰斯看来可以分为责任的体验、探索的体验、发现被否认的态度的体验、重组自我的体验、对进步的体验、结束阶段的体验这六种体验。在治疗之初,当事人的反应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发现自己要在治疗的关系中负责。而在探索阶段,当事人会对自己朦胧看到的改变(当事人自身的改变)既渴望又恐惧,这是一种自我的不确定感的体验。有时,在治

9、疗过程中当事人会用“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来描述曾经他体验过但是他否认了从没有意识到的态度,这就是当事人发现被否认的态度的体验。而这些被否认的的体验被带入意识中时,当事人往往会进入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重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但是人的自我形象受到了扰动,当事人的内心会出现剧烈起伏,一天变成了新的一个人,第二天又还会变回旧有的自我。不过有一点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就是进步是在一开始就被当事人体验了。一方面当事人会发现他有些被否认的体验已经被自身接受,不再使他痛苦和焦虑了,进而这会鼓励他继续向前。当事人对人格的一部分的重建的认识,以及就此得到的新行为,是当事人建立对自己能力认可和自信的基础,并

10、让他进一步探索自我。而在咨询结束时,当事人会对这一阶段的体验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当事人会对即将结束的治疗感觉到不安,以及惊人的自信感。当然也会出现当事人体验到恐惧、丧失感、暂时不情愿独自面对生活,因为背后没有来自咨询的支持。而在治疗过程中,罗杰斯提到治疗过程中的众多分支及其不同的意义取决于观察者的描述,并且治疗过程不是被看作与当事人过去的记忆有关,也不是与当事人对目前面临的问题的探索有关,也不是与他对自己的知觉有关,也不好使与他害怕接纳意识的体验有关。而是治疗师和当事人间的内涵相同的体验有关。最后罗杰斯对移情、诊断和适用性三个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在罗杰斯看来解释这三个问题是为了搭起一座沟通

11、的桥梁,希望提高与各治疗学派间的沟通。在第二部分的运用里,首先提到的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游戏疗法,这种疗法似乎起源于将心理学分析治疗应用于孩子的尝试,并且游戏治疗是基于个人成长及自我指导能力这一中心学说的。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游戏疗法中,治疗师应传达一种尊重的态度,以便使孩子能够感受到治疗师这就是一个他能以其本人的身份出现的场合。而且不同于孩子生活中别的一些场合,分析治疗的时间完全是属于他个人的,治疗师只是提供一中孩子能体会到温暖、理解、有人陪伴的感觉。有时候孩子可能会一直安静的坐着,但是治疗师应相信治疗时间是属于孩子的,不必要劝告孩子去做游戏或者交谈。因为就孩子而言,治疗过程没有必要涉及大量的语

12、言交流。而以集体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和以集体为中心的领导及管理,因为篇幅过大,及内容较多则不作过多的说明和分析。由于当事人中心疗法不仅能够使一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且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指导自己,因此罗杰斯等一些心理学家把当事人中心疗法运用到了教书中去。首先,在罗杰斯开发这一教学方法时提出了以下四个假设:1. 我们不能直接教一个人一些东西,我们只可以使他的学习更加便利。2. 只有当一个人感到他所学到的东西是关于维持或提高他自身素质时,他才学得最有效。3. 只要学习就能引起自身改变,但人们往往不愿意改变自身,而常常通过对其加以否定或者歪曲进行抵制。4. 受到威胁的自我结构和组织会变得更强、不易改变,

13、而若完全没有受到威胁则不会那么强而易于改变,当自我组织结构目前处于放松和扩张时,与自我经验不相一致的经验也会被吸收。5. 最能促进学习的教学是对学习者个人自我的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和促进学生对经验进行详细的领悟。根据这些假设,罗杰斯提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学生愿意接受的气氛,当然这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技巧。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思维发生了变化,学生常常强调课堂的总体氛围所产生的效果。但是由于现实和实际的学习,这种气氛不能过于自由,教师也因施加一些必要的限制,在限制中制造一种自由、接受和依赖学生责任心的气氛。当自由的课堂气氛建立后,教师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角色而成为一个参与者,成为学生中的

14、一员,可以像学生一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罗杰斯用一个案例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讨论会显得有些松散,似乎话题的跳跃性比较大,并且在讨论结束后,教师不会去解答那些还未解决的问题。这样做会让学生们在课外进行严肃的思考,当他们认识到老师不会给出一种权威性答案时,他们就会去自主学习,进而找到一种他们认为暂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且因为办法的暂时性,学生们会认识到其的不完美,从而这会变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站台。最后本书也提到了这种教学特有的学生自主评价的评分方法,或许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在成绩和学术记录上还是有很大缺陷,但是这种方法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有一种趋势是大多

15、数学生在比在常规的课堂上学得更刻苦。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咨询员与治疗师的培训是罗杰斯本人的经验总结,所以不作过多解释。而在第三部分罗杰斯首次结合人格和行为理论来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并提出了十九个命题,描绘了人格发展的终点是在体验的现象域和自我结构间的和谐。由于命题过多,因此就不一一叙述。(四)读后感想刚开始选择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或许是抱着一种好奇的的心态去接触当事人中心治疗。不过当我读完后,发现本书是一本不逊色于普通心理学的一本书,本书不仅描写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人本主义的思想、关于治疗师的理论,而且还结合了其他心理学家的思想和理论。更难得是本书还将当事人中心疗法在社会生活如教育、

16、公司管理中的运用的实例分析也很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心理咨询和治疗,收获了许多关于咨询的知识和一些关于咨询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关于当事人中心治疗的特点,以下是我结合案例总结分析特点的一点心得。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特点有:(1)在治疗过程中咨询者要与来访者真诚一致地交流。(2)咨询者对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3)以来访者为主导的治疗过程(4)咨询者与来访者要建立朋友或者伙伴的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咨询者要与来访者真诚一致地交流那么怎样才是在治疗中做到真诚一致地交流呢?以下有五个方面需要注意:从角色中解放出来:咨询者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治疗中都应真诚的对待来访者,不应该以自己的专业角色来应对来访者。自发性交流:咨询者应与来访者自然的交流,不要用规来束缚交流,并且这种交流行为是建立在治疗者的自信心基础之上的。非防御的态度:咨询者应努力理解来访者的消极体验,不应忙于低于这些消极体验对自己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